第 109 章(2/2)
童嬷嬷闻言,不由感慨。
“我们姑娘对几位娘娘周到细致,孝顺得很。”
“她今晨便身子不适,这点小事就别劳烦她了,一会儿奴才派人领您去恬娘娘宫里就是。”
何霏霏应了。
童嬷嬷将她送到了宋颂房间门口,又嘱咐道。
“姑娘向来不爱喝药的,一会儿还有太医来看诊开药,到时还请您劝着她些。”
“嬷嬷放心,我晓得的。”何霏霏笑着答。
童嬷嬷将事情安排好后,这才退出了偏殿的院子。
何霏霏环视了一圈,见四周无人,快速推门走了进去。
…
萧玉前往隽城之前,将自身代政之权分给了他暂设的一处机构,名为直殿司。
其中所含之人,皆为他理政后观察下来为人刚正清廉的年轻官员。
这些年轻人步入仕途不久,职位最低的仅为六品,且大部分与萧玉并无私交,更没有在这场势力分割战中表明站在萧玉一方。
故而就连他们自己得知被调到直殿司时,也大吃一惊,不知所以。
没人猜得透萧玉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背后透着什么阴谋,但直殿司中人个个政务能力卓然,倒也将代政之事做得有条不紊。
起码在萧玉离开之后,还没出过什么乱子。
后宫之中,太后亦数着日子,已是萧玉离开后的第三日了。
晨起,童嬷嬷突然大惊失色地走进门,将屋中下人赶了出去,压着声音道。
“不好了,太后娘娘!姑娘她不见了!”
“什么叫不见了?”
“她房中无人,奴婢找过宫门口的侍卫,都说没人曾放她出过门!”童嬷嬷焦急道,“奴婢又问了那日给姑娘看诊的太医,太医说隔着帘子,虽听到了女声和他交谈,却没见到姑娘的面啊!”
太后深吸了口气,反应了半晌:“你是说,她也许早就不在房中了?”
“不,不对,那日何家小姐不是还来瞧过她吗?”
童嬷嬷答:“不错,那日奴婢还领她去了恬太妃处…可今早再去何家寻,却t找不到何小姐的人了!”
太后手中的茶杯一抖。
“宫禁森严,颂儿她定是自己跑出去的!这孩子真是胡闹,如今正是不安生的时候,她不好好在宫中待着,能去哪呢…”
她思忖片刻,突然睁大了眼睛。
“快,快派人给玉儿传信,颂儿定是跑去隽城了!”
隽城距黎安并不算近,快马加鞭也有四五日的脚程。
还未等太后的信传到萧玉手中,大军已经行近隽城附近,明日一早便可抵达城门。
营帐中,瑛太妃正手持隽城四周地形图,与几位副将一同商议着进城后的计划。
辛烨半倚着身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时不时提出一两句建议,萧玉坐在营帐中心的长几前,一页页阅着黎安传来的奏本。
“尽管白夜教在隽城疯狂叫嚣,论战力,他们远远抵不过大夏的正规军。”
“只要许家军一进城,他们必定不会正面相抗,而是化整为零,潜伏在隽城内各处,声东击西地牵扯我们的兵力。”
辛烨盯着地形图上的一点,开口道。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隽城西面的黑夷部。”
闻听此言,瑛太妃难得没与他辩驳斗嘴,点头道:“不错,黑夷部生来好战,从前顺从我大夏不过是形势所迫,多年来他们招兵买马,武力日渐强劲,黑夷武士个个骁勇善战,不容小觑。”
“他们必然已白夜教内外勾结,趁着陛下中毒未醒,引昭王前来,欲歼灭大夏皇族。”
此种种萧玉心中早有推断,闻言便道。
“我军舟车劳顿四日,敌人想必会在隽城前设下埋伏,明日大军进城前,先派一先锋队探查情况。”
说着,他看向瑛太妃。
“许将军麾下可有合适人选?”
瑛太妃还没答话,营帐便被掀开一角,一名士兵端着茶水壶走了进来,俯身为几人依次续了茶。
萧玉随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又擡眼看向这士兵。
“本王这几日喝的茶都是你泡的?你这沏茶的手艺是和谁学的?”
士兵愣了愣,刚要说话,瑛太妃便将话接了回去。
“这是颂儿特意配好的茶包,怕你喝不惯外头的茶叶,临行前特意嘱咐我带着的,自从出了黎安城后,你喝的茶都是它。”
萧玉点头。
怪不得味道如此熟悉,且正合他的口味。
“玉儿,方才你说的先锋队,既要身手卓然,又需脑子灵活敏锐,我倒想起个人选。”瑛太妃又道。
萧玉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