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贺尚书她绝对有病 > 第129章 故旧投奔

第129章 故旧投奔(2/2)

目录

“若我没猜错,您大概就是陛下亲封的贺主司罢?”方夫人笑了笑,“二位不必这么看我,您身手不凡,不似寻常女子,又有这样一个姓氏,我便斗胆猜了一回……现在来看,我猜对了。”

对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揭穿,贺重玉没什么大惊小怪,直接承认,“不错,我是贺重玉。”

方夫人行了个屈膝礼,“令尊令堂之大义,我实是肃然起敬,贺娘子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我代密县百姓多谢贺娘子。”

“何必言谢,反而是我要谢夫人才对。”当时城中方夫人那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贤侄”“姑母”给了一无所有的贺重玉第一笔政治资本,而为了支持贺重玉的策略,方夫人慷慨解囊,几乎填进了大半的方家。

所以说,银钱才是硬道理,方夫人斥巨资开路,为贺重玉,也为她们母女赢得了宝贵的民意支持。

“既如此,我们俩都不必言谢了,各取所需,谁都不亏。”方夫人笑意晏晏地看着贺重玉,两人对视间,均了然彼此守口如瓶的默契。

方夫人的守口如瓶已经知道了,而贺重玉的守口如瓶,却在方县令身上。

事实上,密县百姓之前猜想的没错,听闻了有蕃军来袭的情报,又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家破人亡、一路逃命而来的百姓,方县令深知守城之举乃以卵击石,所以他做了一个和他的顶头上司一样的决定——逃跑。

他故作深明大义,要前往州府寻救兵,实际是策划出逃,为此,他连妻女都没有带,毕竟哪有人拖家带口的去求援呢。和方济慈一起逃的,是他“忠心耿耿”的管家和身手最好的三个随从,他的目的地确实是州府,只不过,他不是去寻援军的,而是去避难的,甚至州府也只是他的一个落脚点,他最终是奔着安都去的。

天底下还有谁比方济慈的枕边人还要了解他呢……方夫人几乎可以断定,自己的丈夫不仅抛妻弃子,也抛弃了自己的职责。

比起痛心,她更多的是恐惧,比起对陌生的蕃人的恐惧,她更多的是对这些朝夕相处的百姓的恐惧……在贺重玉没到密县之前,方夫人心中一直有一个深谙的既定结局——在得知县令出逃的那一刻,她和女儿会被愤怒的百姓撕碎!

方夫人支持贺重玉的条件便是请求她不要说实情,因为有一层忠义之名,她们孤儿寡母才能栖身,否则便会被人以“扫奸除邪”的名义剥削殆尽。不管她们能不能在蕃人手中活下来,有了这个“忠名”,她们母女就可以更过得更加安稳。

所以对于方夫人几乎散尽家财的举动,李十五惊呼她的阔绰,不免为此感到心疼,而贺重玉只有对她的欣赏,足够果断!

临走之前,方夫人忽然回头,“其实,我也不算信口开河,我祖籍谯州,母姓贺氏,也算是门亲戚,而且……”她狡黠一笑,“我曾有幸喝过你父母亲的喜酒,故人之姿,不敢相忘。”

望着方夫人朗然而笑的背影,李十五瞄了眼面不改色的贺重玉,好半晌才把惊呆的下巴合上,“我就说方夫人怎么这么神,一眼就认定你是贺重玉……虽然你也没遮掩罢……原来是真亲戚,阿弥陀佛,巧上加巧了!”

…………

贺重玉整顿军务的时候,有人来报,“贺大人,城外有一批流民,说是您的故交,却拿不出任何户籍文书,您要不要去看看?”

城中都知道有个“贺县令”临危受命代替方县令主持大局,但外人怎么会知道这个贺县令是“贺重玉”呢?还是他们只是扯个幌子想要进城?

来的人出乎贺重玉任何一个预料之外——居然是太子父子!她回头看了眼尽忠职守的县兵,他们估计都不知道,自己拿枪叉到地上的是当朝太子。

“你们怎么如此……”贺重玉指着像条虫子在地上扭来扭去又不能脱身的太子这行人。

“启禀贺大人,小人也是按规矩办事,不敢轻易放他们进来,只是这些人实在出言不逊,还企图强行迫入……”

难怪这些兵士看不出来,盯准馒头狼吞虎咽的样子,浑身破破烂烂的,谁能看不出来里面有个是当朝太子,有个是堂堂定王?只是县兵却错怪了他们,这些“叫花子”并非是企图强行迫入,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这屉麸面馒头,他们才那般失态。

县兵守卫辛苦,方夫人便主动领了每日为他们送饭的差事,这些人哗啦啦冲向了方夫人,弄得守卫还以为他们要劫持人质,这才断然出手。

“误会,一场误会!”赵恪一面深感丢脸,出言告罪,一面竭力往嘴里塞馒头,他锦衣玉食,平生第一次吃这样潦草的食物,可这么多天以来,他第一次吃到这样热气腾腾、堪比珍馐玉脍的食物。

接待的毕竟是太子,总不能光给人家吃干馒头,于是贺重玉叫人多少整了几个菜,不谈味美,好歹可以下口。沾了他们爷俩的光,随行的四个护卫,一起吃上了这些天来第一顿热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