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退玉还情(1/2)
第114章退玉还情
“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劳动你这大驾啊?”
皇帝忽地来了兴趣,一挥袖道,“是替何人请旨,你且说说。”
赵意年侧身而立,目光直指贺重玉,“自然是为贺二娘子所求。”贺二娘子?谁是贺二娘子?大多数人忽然冒出这个疑问,随后一惊,这说的不是贺重玉么!平常总是“贺主司”“贺主司”地叫惯了,他们一时间竟忘了不按官衔按次序是该如此称呼她。
之前逐渐平息的流言又翻身重回他们脑海,原本倾注在薛灵竹身上的眼神刷地移到了段行川身上,看得他坐立不安。
“贺二娘子淑质英才,秀外慧中,如今正值妙龄,可觅良配,依女儿看,段小将军就是个绝佳的人选。更听闻他们这对小儿女情投意合,我便托大在父亲面前为他们二人做个媒,将来亲至府上也好讨杯喜酒喝。”
赵意年和声细气,浅笑盈盈,眉宇间更添几分恳切。
满殿俱寂,落针可闻。
众人的心音大概可以汇成一句话——真歹毒啊!
天上果然不会下红雨,丹淑公主本性也丝毫未变。一时间谁都没有出声,只是不少的目光却仿佛不经意似的在贺重玉与赵意年之间划来划去,偶尔还掠过上座的贺贵妃。
没人再去关注段行川这个无辜被牵连的倒霉蛋了,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丹淑公主这招请旨赐婚冲的是贺重玉。
只是不知贺重玉从哪儿得罪了这个脾气大又十分小心眼的公主,他们连这两人是什么时候交恶的都不清楚。公主之前不是还对她很亲厚么?众人心中泛起深深的疑惑,随后又释怀——毕竟是公主嘛,这个翻脸无情的作风可以理解。
“这绝对不行!”谈道成那张脸也不知是气得发红还是醉后醺红,胡子都好似染上了浅粉。
他一反常态地瞪着赵意年,“公主天潢贵胄,难道就能随意指点婚姻么!你这是没安……啊!”那句“没安好心”还没说完,他身体侧倾,栽倒坐地,抱着脚痛呼不止。
谈夫人将手中足量的赤铜灯座缓缓放回原处,浅笑道:“公主之言的确有失妥当,妾身斗胆直言,望公主勿怪。”
赵意年能说什么呢,毕竟淮南县君——谈道成的亲妈,谈夫人的亲婆婆就在夫妻俩前面坐着。老县君古稀高龄,鹤发鸡皮,脸上笑得和蔼,却不置一词。
“老臣倒觉得公主之言考虑周全,陛下倚重贺主司,予权予位,却忽略了贺主司已至待嫁之年。女子终身大事不可谓不重要,段……”
崔善顿了顿,“主簿”这个官职一对比贺重玉的,他实在叫不出口,便道,“段小郎君芝兰玉树,段家门风清正,可谓良配。”
崔太傅之心,谈尚书尽知,不就是想让贺重玉嫁人,然后光明正大地把她踢出朝堂么!
顾不上脚疼,谈道成一把撑着桌案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冲着崔善蓄势待发,预备伸喙猛啄一气。
但一只袖子横拦在他面前,阻止了他即将脱口而出的言语。见人坐下,贺重玉才淡淡开口,“崔太傅百般赞成,谈尚书极力反对,可说到底最该问的难道不是我的意思么?”
是啊!现在讨论的是贺重玉的婚嫁,又不是那俩须发花白的老头儿!他们上蹿下跳个什么劲儿!于是众人伸长了耳朵,想知道贺重玉怎么说。
“公主的好意,臣心领了。”
所有人对贺重玉侧目而视,连皇帝都微微挑眉。
“但臣不愿意!”
满场哗然。
赵意年的眼神扫过段家母子的位置,兴味盎然,和殿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只不过她的眼底留有一丝意料之中的了然。
甭管是不是好心,公主都被直白地驳了面子,但这不重要了被拒绝的人才是最难堪的那个,段行川现在就是全场的笑话,人们或玩味或奚落的目光不断在他身上流连。
这点不足轻重的眼神不会伤到段行川半分,他只是有些歉疚,连累母亲和他一起忍受此时异样的气氛。只是当他瞥过那道笔直挺拔的身影,心中仍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隐痛。
“贺主司为国栋梁,的确不该被如此轻挑品论,公主之言委实叫妾身难安,”段夫人忽然出声。她看着神色和缓,无迁怒之意,也无故作从容的慌乱。
“段夫人此言有理,丹淑啊,今日之事确实是你轻慢了。”皇帝一锤定音。
“贺卿是栋梁之材,段小将军也不遑多让啊……”皇帝抚掌而笑。
听起来像是有意宽慰段行川的话,显得皇帝处身不偏不倚,但他话中的深意却教人心头一跳,连段行川都下意识地看向明烛堆拥间的皇帝。
段行川从前被人叫一声段小将军,是因为他是出身将门,后来又做了金吾卫的郎将,可他老早就被贬到大理寺做主簿去了,皇帝明知故问,仍亲昵着叫他一声“段小将军”……
皇帝擡手示意段行川上前,“你今日无燕尔之喜,倒有另一桩喜事。”
“朕看你如今磨练得足够,大有长进,若仍居身大理寺倒也委屈了你这个将门虎子,旁人也要议论朕无识人之明……”
“总说段小将军有什么意思,你年纪也到了,是该教人真正称呼一声段将军了。”
“本是要等年后你父亲还朝之时再行宣旨,今日良辰锦时,朕就索性公布此事,再添几分喜气。”
段行川当即便跪下谢恩,而皇帝笑道,“起来罢,等明旨颁发之时再谢朕也不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