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 > 工厂又招人啦

工厂又招人啦(1/2)

目录

工厂又招人啦

招工通知一出来,来报名的人就把希望工厂给围住了。

看着满当当的人,柳莘莘也是吓了一条。好在这回从“好心人”那里拿了许多补偿,她也有心把工厂基建好好升级下,因此一口气就招三十个人。

这三十个人除了负责在工厂打水井、排水管、造围墙外,还得帮他们做新的厕所、污水池等。

夏克拉的卫生环境还是太差了。尽管在工厂内已经实行了极高的卫生标准,可因着外部环境的恶劣,难免还是会受到一些污染。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在扩大工厂的同时,将工厂外部一周的环境都清理出来。

这地方原本是一个仓库,因着一直未外租,周边也无房子,想扩建倒也不用担心搬迁纠纷的问题。

阿蓝也是厚道。

外围的地都给她用了,也没跟她收房租。不过事情不能这样迷迷糊糊地办下去,这回圈定地方后,两人签了个合同。柳莘莘可以免费使用阿蓝的土地,阿蓝抽成10%作为房租。

比起之前的口头协定,他又降了房租。大梨小梨听了这事,只觉这男人是个老狐貍。

他们莘莘的威望一日比一日高,而自工厂被烧的视频上传后,世界人民的愤怒也是到达了顶峰。

这不,明明没人说钦尔家族,可夏国网友却都觉得是钦尔家族的手笔。这下好了,算是惹众怒了。有S国的大能到处挖,居然把钦尔家族在中立国存款几百亿S币的事都给挖了出来。

杜曼政|府也是被人一顿骂,都笑杜曼是假民主,是落后的部落国。

杜曼总统也是无奈。他其实蛮想去警告钦尔家族的,但是在这个国家,你能不能当总统,都要看几个家族的脸色,尤其是钦尔家族的。

政|府部门里都是他们的人,即便有心想改变也是无能为力。说难听点,谁坐这个位置上都是只是个盖章吉祥物而t已。

杜曼从来就没有变。

钦尔家族依然是杜曼的天,是他们的国王。

总统看着视频里的少女,其实有些期待:她能不能把钦尔家族彻底斗倒?

撇去高层的弯弯绕绕不说,再说荻诺。

他的货被烧了,可大家得知了柳拉缇的遭遇后,对他也是很同情。得知他只收了一点点违约金后,更是把他夸上天。

人有了名,就会有钱。

这下好了,两万件衣服还没交付呢,那边又有人给他下单,指名要求是希望工厂出产的。

亚乐国好多小商贩也来找荻诺。因着衣服大部分被烧,只有小部分保留,为了让荻诺不难做,经过几天的抢救,剩下的衣服经过重新浆洗、熨烫已重新打包发货出去了。

因着货量实在少,这次走的是陆运。亚乐就在杜曼边上,亚乐与夏国关系又好。亚乐官方看到荻诺逐渐上升的粉丝数以及柳莘莘的影响力,立刻福至心灵。货品一入关,忙抽调人检查。检查完了就连夜开专车给荻诺送了去。

完了还让荻诺拍个视频发网上去。与此同时,亚乐官方还大力宣传了起来。

不得不说,亚乐国家的领导人都十分有眼光。夏国还没起步时,他们就知道要跟夏国打好关系,从不听S国忽悠。

用亚乐最早领导人的话来讲就是:夏国的人口、土地面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注定会崛起的。而夏国是亚乐搬不走的邻居,他们必须跟邻居打好关系。

后来夏国搞经济了,他们也搭上了夏国的经济快车,国内基建这些年也慢慢上来了。不算富裕,但在一众小国中,军事力量靠前,政|治稳定,人民能温饱,也算不错了。

现在他们看到杜曼一个少女与夏国产生了联系,而这个少女又与自己家里人产生了联系,这少女还是个大网红,这波流量怎么可以错过?!

一来可以宣传他们跟夏国钢铁一般的友谊,二来还能得到不错的口碑。

“杜曼少女的坚毅不屈令亚乐人佩服”;“夏国人民总是爱传递善良,今天让我们接过夏国人民心中的善良,把爱传递下去”。

诸如此类的标题一出,好家伙,亚乐的物流部火了。

大家都是叫好的!而夏国人民都快笑烂脸了。

这波操作夏里夏气的,不愧是咱们的铁杆盟友,都学去了。

如此,拿到衣服的荻诺很快就把衣服展示了出来。随着事件的发酵,前来看货的人越来越多。一看这做工,都觉赚死了。

他们的工艺或许比不上夏国,但因着高标准执行,做工也是相当好。最关键的,这衣服便宜啊!

从杜曼运到亚乐,算上运费只要2000索拉。你敢信?新衣服啊!只要两千索拉!

一群人得知了报价后,暗自回去算了好久,都只能跺脚哭了。

做不到,做不到!他们做不到这个价钱!

亚乐人均GDP四千绿币左右,人工比以前高了许多,根本不可能把价钱压到这么低。他们也有贫民窟,但想走夏克拉模式却是不可能。

没人愿意去那投资,即便投资了,也不可能把工钱压到那么低。而且随着国家经济好转,贫民窟的人外出辛苦几年,就搬出贫民窟了。

也就是说,亚乐有贫民窟,但贫民窟范围在缩小,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贫民窟了。那里的人都有工作,他们没办法像柳拉缇那样只给计件工资。

既然自家搞不出来,那就下单吧。

一时间荻诺订单接到手软,而柳莘莘这边的工期也是排了又排,连夏尔品牌商邀请去夏国的事都要推迟了。

福祸相依。

柳莘莘现在算是明白这句话了。

工厂被烧是损失了,但也借此可以扩大下。而面对着飞来的订单,她觉得工厂也该扩建下了。厂房再盖一座,盖三层的,相关设备在做完几批订单后也该买了。

没几天,希望制衣厂又招人了。

要招学徒。

第一批工人裁剪已经相当熟练,他们该招新人了。这样老人带新人,速度会快许多。

他们这回的订单光荻诺一家就有25万件。而夏国也有商人准备过来商谈,订货数量不会少于30万件。

这么大的订单量不添加设备和人已经是不行的了。

经过两万件高标准的洗礼后,目前一台缝纫机每天的产出在40-60件。平均下,就是一台机器50件左右。目前有112台缝纫机,另外挂烫小组有六十人,都是手工熨烫……

她算了下,他们每天能生产的极限就在5600件左右。按照这个速度,25万件好像也不多。但是考虑到生产中还会生产一些不可确定性,所以再添加一些机器和人手也是有必要的。

裁剪小组的人也得添加,还有厨房也得加人手。工厂也得有专门的保安队了。

一番衡量,她发现自己最少还得早招一百人。这一百人招进来,公司员工数就突破四百了。

四百员工,放在夏国也不是小工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