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掌禁军(2/2)
反对的人反对的理由有因为柴平是女子之身,其中何尝不是牵扯了权利。
对于赵光义而言,赵光义突然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事情正朝着他完全预想不到的方向发展,继续下去,大宋朝内还剩下多少事情能够由他来决定?
赵光义心生不安,尤其被牵扯入的案子,那些人的指控,无一不在提醒赵光义,一但这些罪名落实,太弟这个位子他别再想了,断然没有可能。
唾手可得的东西就这样化为虚有,谁能接受?
这种时候偏偏赵光义将宫中的守卫交到柴平手里,禁军的三万人马,全都落到柴平手里。
柴平,赵光义思考的是,柴平可以担起重任,将禁军收拾了吗?
事实上柴平确实可以。
没能领导正规军队,柴平完全靠自己一步一步练出属于自己的兵马。
三年的时间,突然有三万兵马在手,哎哟,柴平表示真没那么富裕过。
因此在看到那懒散的军风,每一个将军都一副有气无力,不想干活的态度,柴平表示,不想当这个兵的可以不当。
柴平开始整顿军纪,毕竟如果纪律不成,当兵的该守的规矩一样不守,该训练的时候不训练,该当值时不当值,他们还有存在的意义?
于柴平而言,这三万兵马里有多少属于是赵光义的人,她不会一开始把这些人挑掉,却也会让他们吃吃苦头。
兵归了她,要么听她的话,要么滚蛋。
第一天柴平召集兵马时,姗姗来迟的不计其数。
直到定下的时间过去小半个时辰,人才到齐。
原以为柴平一定会恼,更会借题发挥。
不料柴平只丢下一句,明天继续这个点集合。
没有人懂柴平何意,柴平依然在第二天约定的卯时一刻等人,这一回比昨天好多了,只有小部分的人迟到。
行,最多迟到两刻钟的人,柴平同样没有别的话,一声令下让人解散,无二话的让人明天继续在卯时一刻集合。
连着两天柴平对上迟到的人都没有责罚,按理来说都会底下的人应该会认定柴平好欺负,偏偏在第三天,卯时一刻时,到齐的人不要太多,卯时一刻后,姗姗来迟的人只有寥寥数人。
柴平没有第二句道:“不听调令,拖下去杖责三十,逐出禁军。”
随柴平一声令下,不服气的人不计其数,迟到的那三四个都是副将,闻言不服的道:“郡主凭什么下令责罚,凭什么将我们逐出禁军?”
“凭陛下让我执掌禁军。”柴平亮出赵匡胤,谁都明白的道理,有人非要试探,总认为他可以是例外。
“我也是陛下亲封的将军,禁军副将。”不服气的人同样亮出赵匡胤,提醒不远处的柴平不要拿了鸡毛当令箭。
“那不如我们亲自到陛调令,这是大忌,柴平的视线落在已然相对安分一些的人身上,更提醒道:“我给了你们三次机会,前两次没有发作,你们莫不是以为我好欺?事不过三,第三回,你们如果执意不服,咱们一起到陛上官,无视于我的权利。”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如今柴平不巧正好是那官大一级的人。
尤其赵匡胤选择让她成为这样一个禁军统领,执掌禁军,未必没有借柴平的手解决某些他不方便解决的人的打算。
至于所谓不方便解决的人,赵光义手里的那些人呢。
柴平相信真把事情闹大,闹到赵匡胤的跟前,赵匡胤定会站在她这一边。
如此一来,不服气的人又能如何?
柴平昂头挺胸,高傲的和不远处叫嚣不服的人对视,请他们正视一点,他们想用赵匡胤压她之前,请他们先认真一个事实,柴平背后靠的同样是赵匡胤。
有人不明白的,也会有人明白,连忙扯了扯一旁人的衣袖,“闹到陛
柴平只是打他们三十军棍,逐出禁军,一但闹到赵匡胤跟前......
“如今晋王何尝不是遭受非议。案子未定,一切都是未知之数,你我不宜再给晋王惹麻烦。”如果赵匡胤没有办法让人老实,还有一个赵光义呢。
处于多事之秋的赵光义,焉能再卷入其他的事,徒增赵匡胤对他的不满。
最终,无论那位副将心里服不服,乐不乐意受罚,也只有受下。如此一来,柴平到禁军算是开了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