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2/2)
如此一来,赵光义断不能再让柴平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他的劲敌。
是以,哪怕赵匡胤有所犹豫,赵光义也一定会让人提醒赵匡胤,该让柴平回来了。
无论柴平想不想回,都必须要回。
柴平可以想像到,劝赵匡胤把自己召回去的人,他们每一个会说的话,最让赵匡胤无法忽视的在于,她姓柴,前朝公主。
对,纵然柴平作为女子,但别忘了古往今来的皇帝中有女皇的。
哪怕此时的柴平表现不错,对大宋忠心耿耿,对赵匡胤恭敬有加,俯首称臣,谁敢保证柴平没有任何野心。
与其任由柴平发展壮大到不可控的地步,不如在源头将柴平抑制住!
换成柴平站在赵匡胤的位置,也一定会听劝,断不会让柴平继续留在澶州。
柴平能够争取到这三年的时间,已然足够,毕竟算起她藏在暗处,将近四年,她既明白一但她立下显赫战功,必不能久留于澶州,她做的无非是种下种子,等待将来有一天可以收获。
柴平领军回来不到五天,赵匡胤的诏令送达了,以令柴平迅速回开封述职。
听听述职二字,多好的理由,若非视柴平国之栋梁,岂有述职之说。
同时,契丹那里也给柴平送来一封信,提醒柴平,等着吧,这一回柴平让契丹吃了老大的亏,总有一天契丹会讨回来的。
对于落款的名字,既对契丹有所了解,柴平岂不知此人-耶律休哥。
不过,柴平比较想知道的是,料到柴平一定会回澶州的人是哪一位。
得知正是给她送信的这一位时,柴平笑了,以后有一位真正的对手了,燕云十六州,一个要守,一个要夺,且看各自手段。
好在,柴平一番领兵深入,将契丹的粮草毁了不少,且重伤兵马无数,契丹上下忙着收拾残局,一时半会没有人想起理会大宋。
大宋这边,但凡换成柴平,她手里只要有兵,一定不会放过机会夺城。
可惜,对大宋上下来说,如今太平最重要,仗是万万不能打,尤其能少打便少打。
柴平忍住翻白眼的动作,对大宋如此的军事方针也是服了。
对,没错,大宋忙着一统天下,谁规定一统天下就不能对付外族入侵,不能让外族对他们心服口服?
一个个不知道干的啥,总往里缩,好像他们缩好了,便不会再有战争。
才怪!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道理自上而下难道不懂?
观契丹行事,但凡大宋压不住他们,但凡大宋不敢和他们正面对上,流露出对他们的胆怯,契丹定像苍蝇见了血一般在第一时间扑过来,什么时候把大宋的血吸干净才算完。该打的时候不打,都是那些监军的锅。
与此,柴平也终于想起自己也是有监军的人。
陈琦倒是被指出留下了,柴平立刻明白,这是想趁她不在,将她的兵马收了。
好啊,随他们去。
柴平在回开封之前只带了五百人,剩下的,且让他们日常该干活干活,该训练训练,千万不要想不开把之前好不容易练的本事丢了!
这话引起一众将士的共鸣,连连保证不能。
真要是丢了,他们还要从头来。
想想刚开始训练时的苦与累,谁能愿意再受一回苦?
柴平并没有收到任何诏令,她的兵马该交由谁来接管。
挺好的,谁让她既没有兵册,而且她的军中大多数都是女子。
她没能上禀的事,陈琦想必早告诉赵光义了,赵光义也会上禀,对待女人,他们纵然见识柴平和柴平兵马的厉害,并不代表在他们心里,他们认可女人当兵一事。
无奈柴平当初自募兵马,加上兵马又是柴平自己出钱养的,压根不费朝廷的事儿,因此谁也不好指责柴平尽招女兵,谁让大宋也没多余男兵可让柴平招。
将女兵归于正统,大宋朝廷上下没有人愿意。故而接管是不曾的,那柴平便自行安排了。
三年的时间,柴平足够挑出可以支撑她不在时,管束军队的人。
至于如何同朝廷的人周旋,很简单,想管他们,给粮发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