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的条件(1/2)
契丹的条件
没有想到,弹幕继续相当不客气的指出,〖喂喂喂,别把赵家的那些皇帝当好人行吗?赵家的皇帝但凡要点脸,我们至于对那些赵家皇帝咬牙切齿?说到底都是恨铁不成纲。〗
〖注意下言辞,别一不小心又被封了。赵二的血脉是有问题,现在可是赵大在位。〗
〖对,确实是赵大在位不假,天下尚未一统,宋军的战斗力,杯酒释兵权都知道,能打仗的人都被收了权,回家闲养了,剩下的边境守将能有几个好的?〗
弹幕讨论来讨论去,都认为柴平的处境堪忧。
连柴平身边的人也没能忍住大骂契丹人无耻,太无耻!
“郡主,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青碧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没道理柴平把澶州守住,契丹从别的地方攻进来,结果依然让柴平和亲。
那是和亲吗?分明是契丹眼看无法和柴平正面对抗,干脆借势压人,以达到令大宋自断其臂的目的。
办法不能否认确实不错。
借大宋的手一股作气解决柴平,澶州还会变成从前一样,契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当然,可能还会有另一个原因,契丹那头未必没有人想起来,柴平是柴荣之女,当年的柴荣把契丹打成什么样子,别人或许不记得,他们自己必须牢记着。
对契丹来说,若非柴荣早逝,如今燕云十六州在谁手里都不一定。
有些事情,没什么事自然不会有人想起,连锁反应,柴平在澶州一而再,再而三出手同契丹对抗,一回一回让契丹吃苦头,偏契丹半点便宜没能占着,谁能不想办法解决这样一个心腹大患。
柴平反倒不慌不忙的道:“急什么。”
一个个为何而急,还不是因为事关柴平!
契丹强势,大宋有各种各样的顾忌,根本不愿意同契丹真正对上,既如此,他们如果不想想办法解决,接下来会如何?
这个问题,柴平并非想不到。
不过,柴平同样很想知道,赵家的人面对契丹的威胁是怎么样的反应。他们是不是准备牺牲她?
“此事不必再议,断无可能。”开封府里赵匡胤干脆直接的告诉所有人,谁也别劝,他绝不可能同意契丹的要求,“守卫边境,保国安民是我们职责所在,和亲若能换来和平,你们说这些年各家的和亲少了吗。谁家能够拥有真正的和平?”
对啊,赵匡胤懂契丹的险恶用心,对待下方臣子未必没有心动的情况,犀利指出道:“你们知道契丹为何指明道姓要柴郡主和亲?正因她在澶州之内,守澶州令契丹不敢进犯。如此良将,契丹视之为心腹大患,千方百计欲除之而后快,他们除不掉,有意借大宋的手除之,你们竟然要如契丹所愿。朕在想,你们与契丹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哎哟,这话一丢出来,所有想劝赵匡胤未必不能牺牲柴平和亲以达到让契丹退兵结果的臣子都急忙跪下解释道:“陛下,陛下,陛下,臣等皆思为国,绝没有半点为契丹之心。我大宋如今毕竟没有能力和契丹对抗,请陛下三思。”
军力不如敌人,当避之锋芒,听他们的劝说并非全然没有道理。
赵匡胤冷哼一声道:“倘若他们继续进犯,朕未必不能御驾亲征。”
对,赵匡胤何尝不明白边境不宁,倘若真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赵匡胤可以御驾亲征。
契丹再强悍,无非与之拼死一战。赵匡胤不愿意打,完全是想等以后,等到大宋强大到了有必胜把握的时候他再出手,如此一来可以让大宋的将士少一些伤亡。
这份心,初衷亦为百姓。
对此,臣子们能再说些什么,赵匡胤不会同意柴平和亲,况且确实如同赵匡胤所说,他们以为交出柴平和亲,一切困境就能迎刃而解?契丹若是讲理的人,他们这些年也不必那样的头痛了。
契丹,契丹,确实是边境大患。
“陛下,若不以和亲,契丹大军如今长驱直入,我们该如何应对?”行,明白赵匡胤并不愿意牺牲柴平以换来所谓的“和平”,一切好说,他们且商量怎么样保全边境安宁,退契丹的进击。
赵匡胤捏紧了手,突然道:“朕自有主张。”
丢下这话,赵匡胤竟然没有继续和臣子们讨论的意思,起身即走。
一群臣子都傻眼了,赵匡胤何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