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2/2)
此番赵德昭的目的达到了吗?
说达到也算达到,说没有达到也是没有达到。
他满脑子的问号,却没有一个能够为他解答,赵德昭心里郁闷着。
“是。”赵德昭不敢问赵匡胤,只能乖乖听话退出去。
他想不明白的事,他得寻人帮他想明白。
“晋王那一句为了大宋是根本所在。诚然晋王是做错了事,有违皇上初衷,可是二皇子记住了,大宋江山为重。虽然事可以做错,初心不能错。晋王与皇上之间的兄弟情谊,那不仅仅是兄弟的情谊,更有诸多的利益纠葛。而且,晋王虽然受罚,用不了多久陛下一定会寻法子启用,更会让他得以再次成为晋王。”
赵德昭身边确实有能人,一语道破赵光义为何不为自己辩解,被罚也半点不慌。
明知道赵匡胤罚他是为了平民愤,安人心,早晚有一天赵匡胤会重新启用他,他依然还会是大宋的晋王,何必急于此时和赵匡胤争辩,叫赵匡胤落入两难之地?也让自己为赵匡胤的不喜。
“二皇子,如果您没有办法让陛下重视,认为您能比晋王更能干,更能为皇上分忧,怕是......”未尽之言,带给赵德昭的是压力,是危机感。
赵匡胤和赵光义之间,早已默契十足,都不用细说,几句话彼此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长长一叹,赵德昭无奈道:“我不如三叔。但是我不会一直不如三叔的。既然都是为大宋江山,南汉得平,接下来该是南唐了,这一回三叔被禁足,我也想出征。”
有野心的人必须有进取之心。
想要让赵匡胤知道他有能力,赵德昭不能一直呆在开封,他得出去,去外面捉住机会表现。
“比起出征,如何为皇上出谋划策,以令南唐归附更重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立军功而已,并非只有上战场才算军功,还有其他的法子呢。出良策,这难道不是功吗?
“先生有什么好法子?”
比起开封因为澶州的事随着赵光义被罚落幕,在澶州里却没有。
诚如赵匡胤所说,澶州上下都传遍了,晋王赵光义与契丹私通贸易,叫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们颇是怨念。
纵然赵光义受罚的结果送到澶州,有人却也对这样的处罚生出质疑。
“只是夺去爵位而已?这算是通敌吧?”
怀疑的声音传出,也有人作出回答,通不通敌得看上面的人怎么说。皇帝说他们通敌,自然是通敌的。反之,皇帝既然说他们只是私下贸易,也只是贪点财而已。
得,他们都得认清一个现实,他们面对的是皇帝的亲弟弟,朝廷都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死,由他们被契丹抢掠杀戮,难道他们还指望皇帝为了他们杀了自己的弟弟?
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好别存。
朝廷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靠得住,靠不住的该转头寻靠得住的人。
在这民生多怨的情况下,柴平张贴出告示:谁能举报与契丹私下贸易者有赏,发现契丹的行踪有赏,杀契丹兵马者有赏。
具体的赏银金额都在下方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谁家看了这样的小钱钱不心动。
啊,柴平还立刻附上不愿意要钱的可以换粮。
粮嘛,这是最缺的。
这下子百姓们的注意力都放到柴平这儿了。
钱这种东西,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谁看上一眼。
边关重地,屡遭契丹掠抢,谁家不缺粮?
缺,柴平便急他们所急。
反正告发契丹行踪者有赏,发现与契丹私通者同样有赏,如今端看各家的手段,谁的本事大,谁能发现契丹行踪和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事,谁就能得到很多很多的钱或者粮食。
倒是有人不禁怀疑,柴平莫不是哄人的,她一个前朝公主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钱?
不好意思,作为前朝公主的柴平,后周宫里的所有私库,当年都名正言顺归在她的名下。毕竟江山都让给赵家了,柴平当年代兄弟们出面,只要宫中所有的私库归他们柴家所有,真没有人好意思拒绝。
后来倒不是没有人打过柴平私库的主意,柴平的那些兄弟们受不了被人指指点点,几次三番和柴平提出,让柴平将私库交出去,省得被人惦记,柴平却强势的表示,谁要是敢打她私库的主意,行,让他们来跟她说,只要他们敢承认自己的那点见不得人的心思,柴平保证不介意给出去。
事实上敢打柴平私库主意的人敢承认自己的小心思?
不过是旁敲侧击的让柴家人自觉些,懂事些,毕竟为了活着。可惜他们吓得了别人,吓不了柴平。懂事不可能懂事的,她讨来的私库,由她做主,一个个兄弟想装懂事,当初她要私库的时候一个个帮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