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1/2)
步步为营
厚颜无耻的人,永远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错,利益被损及的时候,他怨恨那样一个人,也会以最大的恶意去猜度那样一个人。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心下稍稍平复。
柴平既然将自己在澶州的事情捅到明面上,又打了休养的名号留在澶州,澶州刺史奉令一定要好好的照顾柴平,自然体贴给柴平安排好院子,命人伺候好柴平。
只是,澶州刺史与柴平碰面时,柴平瞧着脸色有些发白,人也显得削瘦,但却神采奕奕,丝毫不像是历经磨难的样子。
见到澶州刺史,柴平语气平静的道:“有劳刺史。”
作为一个劫后余生的人,柴平能够稳住心神。凭这一点已然值得澶州刺史高看几眼。又想到近些日子澶州发生的事,柴平将制纸的法子教授于人,对澶州甚至可能整个天下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有些不确定柴平到底知不知道后果。
“陛下|体恤郡主受惊,让臣为郡主安排此处,不知郡主可还满意?”柴平知不知道后果并非澶州刺史该问的,作为一方刺史,他须得做的事只有一样,稳住澶州。
澶州当年是柴荣镇守过的地方,百姓们甚是拥戴柴荣,此处的官员早年也都是柴荣提拔的得力之人,如今这地方虽然不比从前,得柴荣提拔上来的人也并非全都已经被捋干净,有用的人,纵然心里未必真正认可大宋,但凡人不闹事,尽为官的本分,赵匡胤也是要容下。
再说了,边境重地,并非谁都愿意到澶州,愿意留下来的人,为国为民,赵匡胤尤其须重用。
“甚好。”柴平不算一个有多高要求的,有地方住,没有人敢随意进入,足够。
澶州刺史收获一句肯定心下稍安,“这是陛下和三皇子给郡主送来的信件。”
是的,澶州刺史还得送信,与柴平奉上,一旁的青碧接过,转呈柴平。
柴平拆信迅速扫过,赵匡胤无非叮嘱柴平好生将养,在澶州若是遇上什么事,自有澶州刺史为她解决。
如此态度,不管澶州刺史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赵匡胤能把话说得漂亮,柴平岂能不肯定。
赵德林的信满篇都是对柴平的关心,柴平观之不禁长叹,他们之间有真情,却又不只是真情。柴平所有的谋划没有办法告诉赵德林,也不可能全都告诉赵德林。他们之间所求的不同,赵德林甚至已然不需要谋划,可柴平必须为自己经营。
“刺史极是用心,我定上禀于陛下。”柴平阅览之后,没有忘记肯定的告诉澶州刺史,他的用心她定会告诉赵匡胤,好让赵匡胤知道,他是有心人。
澶州刺史面露喜色,谁能不喜欢懂事的人,柴平如此自觉,澶州刺史求之不得。
“有一事请问刺史我能不能做?”柴平为何选择在此时暴露自己的身份,自然是为了更方便的行事。
既要行事,也得让人都有所得利,才能做到双赢。
澶州刺史正高兴,结果柴平这样一问,不确定的反问:“不知郡主所谓何事?”
柴平与澶州刺史对视道:“想来你们都曾听闻,当年我父皇在世时,曾镇守澶州,是以在这澶州之内,我父皇留下不少书籍。书嘛,为一家所得,得益的不过一家之人。若示于天下,得益于天下人。故,我欲建一处书阁,将早年我父皇所藏的书借阅于天下人。不知刺史以为如何?”
作为一个只有郡主名号,无权无势的人,柴平纵然知道澶州内有不少依然怀念柴荣的官员,那又如何?
怀念是怀念,前途是前途,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想不引起赵匡胤的怀疑,柴平不宜和那些心念柴荣的人有过多往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做好事,能够让澶州多几个读书人,还不需要澶州刺史多费心。凭白能够得到的功绩,柴平料想自己提出,对面的澶州刺史很难不心动。她需要澶州刺史成为她的后盾。很多事,柴平要的是名,而澶州刺史将得到真真切切的利。
“世宗陛下在澶州内留有藏书?”澶州刺史震惊无比,擡眼与柴平对视,尤其想知道柴平所言是真是假。与之而来也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柴荣留下的藏书在哪里?他怎么从来不知道?
另外,他瞅了瞅柴平的年纪,他记得不错的话,当年柴荣驾崩时柴平并不大,藏书一事柴荣为何告诉柴平?柴荣在盘算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