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九零年代养娃记事 > 第 78 章

第 78 章(1/2)

目录

第78章

既然要用到大姐和大姐夫,张文海势必要安排好他们的孩子。

不同意爷爷奶奶照顾他们,三个孩子都跟张多娣和大姐夫在张村生活,农村的教育比不上城里,但是没关系,张文海安排了他们的任课老师给他们周六补课。

农村教师收入低,能有一份额外的收入来源,很高兴答应了。

不过他们有些心虚,总觉得当老师的教书育人是本分,做本分工作还收学费,心里有愧,哪怕现在还没开学,老师们知道孩子们已经搬到张村,便上门喊自己的学生去家里补课。

免费的。

张文海知道后,亲自给送了补课费,约好按天算,半天10块钱。

这个价格非常便宜,但是这个年代还没流行补课,老师们拿钱总觉得烫手,于是十分用心的教导各自的孩子。

张文海额外给了他们从大城市买回来的学习资料,并承诺,等开学了会给学校捐献学习资料。

这个比补课更轰动,校长亲自去家里感谢,“文海啊,打小你就聪明,我就知道你有出息。”

张村小学是张文海的母校,不管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有能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馈母校,帮助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

越往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越导致一个不公平的现象——寒门难出贵子。

现在来得及,张文海希望捐了学习资料之后,让村里的孩子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未来走的更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所有的钱都买地了,暂时没法帮乡亲们做什么,尽我所能买些资料给孩子,等他们一个个成材了,家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话谁都爱听,没来因为没有占上便宜,甚至借钱都没法开口的乡亲们对张文海明面不敢,私底下是有意见的。

捐资料的消息一传出,大家的怨言没有了。

对回村生活的张富喜和刘春妮更加热情,时不时的为张文海可惜。

“好好的孩子,那么有本事的人,咋就想不开把一个亿都花了去买地呢?”

“种地要是能挣钱,咱们农民还能穷成这样?”

张富喜刘春妮不懂,但是财不外露的道理他们听张文海讲了,也不敢不听,不敢吹牛,更不敢说儿子能挣多少多少钱,默认了大家的可惜。

不管怎么说,就算张文海“糊涂”了,瞎花钱了,可是他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也是村里成绩最好的人。

由张文海带动的学习浪潮疯狂席卷整个村,大过年的,张村的学龄儿童没得玩,被父母管着看书,学习!

大姐夫简直是二十四孝好女婿,对张富喜和刘春妮比对自己亲爹亲娘还好。

他三个孩子本来就乖,本来就爱学习,小舅子现在愿意花钱培养他的三个孩子,让他当牛做马他都愿意,只要孩子有出息,他一定把丈母娘和老丈人伺候好,绝对不让小舅子操心。

大姐夫和大姐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每天叮嘱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不要辜负你们小舅的期望,以后像你小舅和小舅妈一样有出息。”

换成一般孩子,可能会觉得啰嗦,但是架不住肖寒寒三姐弟是小舅小舅妈的脑残粉。

每听一次就像打了一次鸡血,兴奋的很,特别有干劲。

对了,打鸡血不能说,三姐弟捂着嘴巴笑。

上次他们说了一句,姥姥姥爷可生气了,但是没骂她们,跟张多娣告状:“多娣,管管你孩子,他们笑话我!”

好吧,三个孩子听劝,再也没说过。

这天晚上,三姐弟分别从老时间回来,聚在一起写作业,大人都没在家,他们写完作业说悄悄话。

肖寒寒:“你们发现没有,姥姥现在不骂人了?”

肖冰冰最怕姥姥,疯狂点头:“我来的时候做好准备了,随便她怎么骂都不生气,我们是来好好学习的,不能不孝顺,不然辜负小舅。”

这话说的有道理,另外两个都认同,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肖磊低落道:“是不是因为夏夏丢了,姥爷姥爷心里不得劲,所以不骂我们了。”

这句话一说,大家都t沉默了,肖冰冰的眼泪掉在作业本上。

“我宁愿姥姥继续骂人,我也不想夏夏走丢。”

肖寒寒也哭了:“别说了,姥姥要回来了,小心给她听到。”

三姐弟下意识擡头,果然看到了从外面进来的刘春妮。

大家相互交换眼色:“姥姥应该没听到吧?”

刘春妮根本没看她们,径直去了堂屋的香炉旁边,虔诚的点了烟,对着菩萨磕头许愿。

自从他们搬来以后,每天早上六点晚上六点都不敢说话,因为刘春妮要给菩萨上香,跪在地上祷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