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旧痕新恨(1/2)
九三、旧痕新恨
作者有话要说:将文小修了一下,说明如下:
1、关于三郎。三郎的原型是某楼最萌的一位历史人物,某楼之所以要写这个人物,实在是很想通过他跌宕的身世,来探索他的心路历程,写出一个很饱满的人物形象;更想接受一个挑战,看能不能有这份笔力,将一位娈童,写成历史上那位传奇人物般的铁血皇帝(当然,最后三郎能不能达成他的目标,尚是未知之数)。历史是残酷的,历史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更为残酷,三郎为娈童的命运,不是他自己心甘情愿选择的,他为何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后文会有详细的阐述。某楼觉得,三郎就象一只孤独疲惫的凤凰,一只内心高傲、外表妖孽的凤凰,接受着烈火的洗礼,迎接着命运的挑战。也许他是娈童,但他更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丰富性格与内涵的真实的男人。只是现在故事发展,还没有转到他的情节,但某楼会在后文中逐步带大家走入他的世界。如果有不能接受三郎是一个娈童身份的同学,请直接点右上角叉叉。
2、关于小裴。小裴的原型是某楼最萌的一位小说人物。写到目前,小裴的心理活动,某楼描述得较少。因为之前写东流水和青山时,对人物心理活动直白式的描述手法,曾遭过某些人的痛批。所以迢迢一文,会有所改进,小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各位看官自行体会。总结一句:小裴是小强型的腹黑,如果有同学要看伪腹黑、深情款款的假腹黑、被感情虐得死去活来的情哥哥型腹黑,请出门,自主选择左转或右转,好走不送。
3、关于女主。女主没有原型,某楼写来也有较大的随意性。但有一点,她是个正常人,是一个正常的十七岁的山间少女,她没有如清洛般离奇的身世(老实说,东流水的情节,偶自己回头再看,也被自己给雷到了),也不会如容儿般多才多艺(有点万能的嫌疑),她所做的,都是正常的事情,她也会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然不可能成为女主,她更会一步步走向成熟,但需要经过诸多磨炼。她会永远保持着最初的一份纯真,这份纯真才是吸引指点江山的男主们的地方。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她绝不会成为万能女主,更不会要成什么大事,她也不会在历史事件中留下什么灿烂的光辉,所以,有要看万能女主,有想看女主纤手搅动历史的车轮,有想看女主如何颠倒一众美男帅锅的同学,请直接弃文,某楼感谢您以往的支持。
4、关于三郎戏份的问题。某楼在前面说过,此文篇幅较长,情节需要,三郎现在的戏份很少,但不意味着他就沦为配角,故事得一层层一步步推进,某楼很感谢大家在开坑之初便一路支持,也会努力更新,加油填坑,维护好自己的坑品。
5、迢迢一文,某楼写得最费心力,因为此文要写的,是某楼真心喜欢的人物,是发自内心爱如珍宝的人物。某楼在此文中的某些人物身上,倾注了比前两部作品更多的心力与热情,如果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某楼很高兴。重申一点:此文,爱情不是唯一主线,人物的命运才是某楼着重要写的。
6、关于读者留言。有读者说为什么留言看不到,是不是某楼删掉了。某楼从来没有、也绝对不会删除读者的留言。每一位读者的每一条留言,某楼都是认真地看了的,不管是支持或是挑刺或是反对,都会认真地阅读。如果时间充足,一般情况下还会予以回复,因为写文,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至于读者反映的问题,估计跟晋江的服务器有关,就是俗称的“JJ抽了”,有时看不到,但过一段时间再刷新就看到了。所以各位可以放心留言,只要当时显示打分留言成功,就一定是发上来了的。
7、某楼这几天出差在外,文章也是拜托龙龙替我更新,所以读者留言没有回复,在此感谢大家,特别是很多从头开始补分或章章留言的同学,我就不一一回复了,等忙完这一段时间,再一一与大家作交流。
1、感谢龙教主、简队长分别为三郎和小裴献上的词,某楼十分喜欢,词曲如下:
(1)忆君容--赠三郎词:龙教主
依栏不见,星霜屡变
揽月楼头,独奏箜篌
年年今夜,闲忆君容
恰似初见,人亦翩翩
独步蟾宫琼林殿
两顾茫茫自难见
看尽三千繁华烟
听风也浅浅,水也涓涓。
浮萍敲散,疏影斜现
托身洪流,沉浮难辨
男儿心气,伊在谁边
莫说欢期,只余离散
(2)江山梦---给小裴作词:简队长
文章诗词雕虫技,
江山梦,安可期?
胸中丘壑,穿云意气,
谈笑弄玄机。
乾坤落笔几行字,
长歌罢,按剑起。
马上声名,肘后黄金印,
谁个愿轻言弃
却十万雄师,
翩然一骑。
烽火胡尘,
从来碧血染征衣。
千古战场英雄地,
西风斜照风展旗。
丛菊两开惹相思,
怎料晚来风急,影碎花枝。
青云志,辜负佳期。
摧尽繁华颜色,
两鬓丝,弹指(间)。
天下无非一局棋,
几多王侯将相,过河之卒。
费思量,红尘游戏。
人生到头皆寂寞,
心下事,有谁知。
两轮日月逝如斯,
身已至此,心未死。
肝肠如铁难绕指,
功名二字一张纸。
以上两首曲词都已由色拉龙和青泠演唱并放入流水之声(链接在此文文案),欢迎大家前去欣赏。
2、感谢大家对某楼的关心,感动下默默爬走,想下章:船,还是不船呢?
1、江慈看上去似乎并不强大,因为她无权无势,更无穿越女主的万能和女尊文中的强悍。但某楼认为,她有她自己强大的地方,只有少数读者能体会到,她在身中两种毒药、失去自由、与豺狼为伍的情况下,还能洒脱乐观、坚韧隐忍的特质。某楼想问问大家,一个普通少女,在甫入江湖、初涉险恶的情况下,能做到这样,她不强大吗?强大,并不是指物质及权力上的强大,也不表现在能操纵他人、掌控全局。某楼认为,一个人的强大,更多的表现在精神方面,逆境能自乐,困境能自救,遇到挫折不低头,面对困难不放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晋江上太多万能女主和女尊文,但说白了,实际上是许多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压抑的人,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YY和慰籍。某楼也承认,看这些文能让人轻松和得到精神上一种隐性的放纵。但是,如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一篇文也有一篇文的风格,抱歉,此文中,没有万能女主,只有一个性格坚强、勇于直面惨淡境地的江慈,如果有对此不满的读者,请直接点右上角叉叉。
2、某楼也知道,JJ上现在讨喜的是FH女主、流氓女主、万能女主或心机女主。但某楼认为,一个角色,塑造得是否成功,并不是看她做成了多少事情,而是这个角色具备多大的真实性和打动人心的地方。
江慈善良,她具备着一个少女应有的纯真和温柔;她也不蠢,虽然无力改变什么,但她能冷眼旁观,看清楚许多事情;她遇到的都是世间权势薰天的人物,但她从来没有去迎合讨好过这些人(当人家的丫头或是被逼,或是出逃的权宜之计),她始终还是向往着自由清淡的生活,这个优点,请大家不要忽视。设想一下,现实生活中,不说住到咱们敬爱的“温爷爷”家里,就是能与省部一级干部拉上关系,只怕很多人会顺竿子爬吧。但江慈并没有趋炎附势,也从未想过要呆在无数普通人向往的相府,还屡屡对权威发起挑战,这样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的少女,难道不值得敬重吗?
某楼从不觉得江慈“弱”或者“白”,相反,这个人物,在精神层面上,胜过两位男主太多。她既不会象卫昭一样,为仇恨扭曲自己的人格与精神,也不会象小裴一样,为权力摒弃最基本的喜怒哀乐。不是她‘配不上男主’,而是两位男主配不上她。她活得真实,也活得坚强,现在欠缺的只是一份成熟与稳重,但某楼早说过,此文较长,后面的故事还很多,如果没有耐心追文的读者,可以在文完结后再来看。
3、某楼认为,一篇文中,人物有其自己的性格,作者要做的便是让这种性格推动她走向必然的命运。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命运,去改变人物的本来性格(这是某位资深编辑对某楼说过的话,当时不是太明白,现在才能深切体会,谢谢蓝蓝)。
正如简老师所教诲的:人物有他自身的命运,有时作者也做不了主,作者不必为了取悦读者,为了改变人物的命运而强行改变人物的性格,所以,某楼不会人为地令江慈变得所谓的“强大”,也不会去改变她应有的本性。
现实生活中,某楼也希望自己变得精明强干,但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很羡慕这样的人,但某楼永远也成不了这样的人,本性如此,天赋有限,这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FH这种东西,是性格使然,也是天赋使然。
此文中,阴谋诡计、朝堂政局都是在男主们的计划和掌控中进行,但唯有江慈,是不在他们的计划和意料之中的,这是一个出现在历史大舞台中的小意外,也是不被强大男主们所能强行掌控和改变的人物,当这样一个小意外出现,男主们会做出怎样的抉择,这是某楼在写这篇文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某楼会按原定的设想写下去,如果人物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和认同,是某楼功力不够。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1、第39章吃瓜子情节、第54章安裴对话、第74章送狐裘情节、第75章宝璃塔相会,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涉及到女主的感情变化,原先写得不甚明了,现加强了一些描述,前后对应;
2、对于大家意见较大的无女主心理描述,在相关章节添加了一些,一句或几句,具体在下列章节:69、73、75、76、79、80、89章;
3、对91、92章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有兴趣者可回头再看,无兴趣者可直接从本章续看。江慈体内微弱的内力被卫昭输入的真气激得流转加快,渐感回复精神,面色也不再那么苍白,柔声道:“我好多了,三爷,您还是自己运功疗伤,别再为我耗费真气。”
卫昭缓缓收回右手,神色似有些不屑:“既要回来做军医,就别象个病秧子!”
江慈不服,忽然将卫昭腿上银针用力一拔,卫昭倏然坐起,怒道:“你―――”
江慈晃了晃手中银针,笑道:“够时间了,卫大人。”
卫昭也不说话,用力将银针一一拔出,掷给江慈。江慈见有些针眼处还有鲜血渗出,正待俯身,卫昭却将她轻轻推开,淡淡道:“很晚了,你回去歇着吧,别再去医帐。”
江慈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收拾好东西,道:“三爷早些歇着,我明早再过来。”
“好。”卫昭脱口而出,迅即将眼合上。听到她脚步声远去,似还与宗晟打了声招呼,才又慢慢睁眼。他望着帐顶,手轻抚着右腿,忽然眉间闪过一丝恨意,右掌劈空击出,将帐顶一只甲虫,击落下来。
天上浓云蔽月,过了子时,桓军忽又发起了一次总攻。桓军此次攻击耍了些花招,以一部分兵力假装攻击镇波桥,而主力则试图在镇波桥以东约三里地伺机突袭。幸得崔亮早有准备,安排妥当,长风骑骑兵调动及时,一番血战,方将桓军主力逼了回去。
喊杀声逐渐淡去,崔亮遥观桓军主力井井有条地撤退,知今夜已安然度过,再叮嘱了陈安几句,策马回到镇波桥。夜深露重,蛙鸣阵阵,他负手立于河西渠边,遥望对岸桓军军营,悠悠叹了口气。
宁剑瑜走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怎么?思念意中人了?”
崔亮回首,微笑道:“剑瑜少年成名,白袍银枪,威震边关,我在京城就听说,成郡的世家小姐们,为见剑瑜一面,不惜夜探军营,可有此事?”
宁剑瑜尴尬地“嘿嘿”两声,崔亮哈哈大笑,心情舒畅了许多,又将目光投向对面,微微而笑。
宁剑瑜看得清楚,唤道:“子明。”
崔亮微笑道:“咱们再挺住几天,就差不多了。”
宁剑瑜不解,崔亮转身,道:“今晚算是熬过去了,剑瑜放心回去休息,我也得去睡个好觉。”
宁剑瑜忙追上他,二人边说边行。崔亮说笑间忽“咦”了声,停住脚步,满面诧异之色。宁剑瑜顺着他目光望去,正见江慈从卫昭帐中出来,还拎着药箱和药罐。
江慈走出几步,与崔亮眼神相触,赧然低头,旋即又擡头,笑道:“崔大哥,宁将军,这么晚了,还没休息啊?”
宁剑瑜笑着点了点头:“小慈也还没休息啊。”
江慈自二人身边走过,崔亮拍了拍宁剑瑜的肩:“剑瑜,你先回去。”他追上江慈,二人走到较僻静的地方,崔亮沉声道:“怎么回事?”
江慈仰头望着他,目光澄澈,话语平静坦然:“崔大哥,我不走了,我要留在这里。”
“为什么?”灯光下,崔亮隐见江慈面颊闪过一抹晕红,眉间担忧愈浓。
江慈在他的凝视下移开目光,望向医帐方向,低声道:“崔大哥既用心授了我医术,我便想留在这里,尽微薄之力。”
崔亮心中暗叹,轻声道:“有没有见到相爷?”
“见过了,相爷允我留下。”江慈绽出笑容,面上也有了些神彩:“崔大哥,是我自己选择回来的,您以后,不必再顾着我。”
崔亮沉默良久,忽然微笑:“既是如此,咱们就一起留下,崔大哥从今天起,要正式将医术传授给你。”
江慈大喜,却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崔亮拍了拍她的头顶,二人相视而笑。
江慈忽俏皮地眨了下眼睛,笑道:“那我要不要叫您师父?”
崔亮苦笑道:“难道我很老吗?”
“不老不老。”江慈忙道:“崔解元风华正茂,少年英才,正是―――”见崔亮伸手欲弹,笑着跑了开去。
裴琰第二日起得极早,崔亮与宁剑瑜巡视过前线,也早早过来。宁剑瑜汇报完军情后,三人一起用过早饭,裴琰唤安潞进帐,道:“去请卫大人。”
片刻后,卫昭缓步而入,裴琰起身相迎,笑道:“三郎可好些?”
“皮肉之伤,有劳挂念。”卫昭淡然一笑。
宁剑瑜忽然大步上前,向卫昭深深一揖。卫昭侧身避过,浅笑道:“宁将军多礼,卫昭愧不敢当。”
宁剑瑜却再转到卫昭身前,深揖下去,卫昭微微皱眉,袍袖一卷,将他扶起。
见卫昭有些不耐,崔亮忙上来道:“卫大人请坐。”
宁剑瑜仍直视卫昭,俊面肃然,诚恳道:“剑瑜知卫大人不喜这些虚礼,但剑瑜感激之心,却是绝无虚假。”
卫昭在裴琰身边坐下,低头缓缓理好素袍,慢条斯理道:“少君爱虚礼,带出来的人也这般不爽快!”
裴琰哈哈大笑,笑罢,叹道:“那日若非三郎相救―――”
卫昭摆了摆手,裴琰摇头,话锋一转,道:“总之,一切是我这个主帅之过。对敌估计不足,遇事慌了手脚,贻误战机,感情用事,错都在我。好在大家齐心,共度难关,真是裴琰之大幸!”
田策进帐,裴琰道:“你详细说说,青茅谷到底是怎么失守的?”
田策细细禀来,当日桓军假装强攻,长风骑退至山谷,以诱桓军入箭阵。桓军却忽以穿着藤甲衣的骑兵迅速冲过山谷,那藤甲衣竟能挡住强弩之箭;安澄急切下带了两万人去追,后边桓军主力冲来,忽也手持和长风骑一样的强弩,长风骑猝不及防,死伤惨重,边战边退,军营被烧,拼死抵抗,仍被逼回河西府。来不及关上城门,桓军主力骑军赶到,河西府终告失守。
田策又命人去自己帐中取来藤甲衣和从桓军手中抢来的强弩,崔亮接过细看,低叹一声,并不说话。
裴琰看了看他,转向宁剑瑜道:“人派出去没有?”
“前日便派出去了,估计桓军已攻破了晶州和寒州,我让他们走山路,通知童敏,镇着陇州,防着牛鼻山,不要贸然过来。”
田策道:“侯爷,童敏那几万人过不来,梅林渡若被桓军卡着,小镜河以南那三万人要走祈山的话,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赶到的,咱们人手可有些不足。”
裴琰缓缓道:“我想过了,看似我们现在是陷入被动和困境,其实,桓军被我们这么一阻,止步于河西渠,也到了强弩之末。”
崔亮面色恢复平静,点头道:“是,桓军接连攻破回雁关、青茅谷、河西府,多场激战,伤了元气,战线又拉得过长,被咱们这么拼死一阻,士气受挫,从这几日攻势来看,有渐转拉锯进而稳守的迹象。”
“嗯。”裴琰道:“子明分析得对,桓军越深入,所占州府越多,兵力就越不足,粮草也必是个大问题。他们如果要从国内再调兵来,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这里不能和我们死拼,必会采取稳守战术,待援兵到了再强攻。”
“所以,咱们只要能守过这几天,就有至少一个月的缓冲时间。”田策点头道。
卫昭浅笑:“一个月后呢?等桓军的援兵到了,再和他们死拼?”
裴琰冷笑一声:“只要咱们熬过这几天,他宇文景伦想守,我就偏不让他守,他可以趁我未到攻下河西府,我也可以在他援兵未到时,拿回河西府!”
五人又商议良久,仍决定按崔亮这几日的布防策略,宁剑瑜、田策与崔亮自去桥头和沟渠沿线。
见三人出帐,裴琰起身,替卫昭斟了杯茶,微笑道:“军情估计是前晚进的宫,不知皇上会有何旨意。”
卫昭思索须臾,道:“京畿剩下的那几个营,是绝不会再往北调的了。玉间府的也不好动,肃海侯那里主要是水师,我估计,皇上真要调兵来,只会从洪州一带调人马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