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2)
第三十三章
苏怀月浑没料到今日这一进宫,事情竟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不由错愕地看着太后。
太后只道:“苏娘子,就当做帮哀家一个忙,这几日你便同这小女孩在宫里住些日子罢。”
苏怀月整个人都惊住了,虽则吴夫人盯着杨九娘一事让她心里早有些不安,但实在料不到事情突然就发展到要入宫住下的地步。
但太后的吩咐,她又怎敢直接回绝,只能犹豫道:“娘娘,这、这恐怕有些不太妥当罢…”
太后道:“没什么不妥当的。前些日子皇帝只下了旨意要那些朝臣的亲眷常来陪哀家说话,你便顺着这旨意住在哀家这寿康宫,于名声倒也并无妨碍。”
苏怀月哭笑不得:“倒也并非名声的问题。只是,只是…”
这种情况下,她只能看向皇帝,“我老师他恐怕不会…”
便听皇帝淡淡道:“朕自会去同你的老师说。”
苏怀月这下子是彻底无言可对了,但突然就这样定下来住在这宫里,实在也是难以很快接受,只道:“娘娘,臣女唐突了,只想问问娘娘,今儿这些事究竟是…”
太后叹了口气,只把一行人领到了门边儿去,苏怀月特意挪到杨九娘能看见她的位置站住了脚。
皇帝眼看这是要叙旧事的模样,倒不愿再在这儿耽搁时间,同他母亲招呼了声,便往台阶下行去,忽而想起来什么,只朝苏怀月吩咐道:“你在秘书省的差事,照常去做便是。倘若要读书的话,尽可以去朕的书房取。”
这一番话下来,看来是今日就非得把她在这宫里留下来了。面对皇帝,她更没什么反抗的余地,无奈何只能先谢皇帝恩。
微风吹得院中树叶飒飒作响,等皇帝下了玉阶去远了,太后方叹息般轻声开口:“明明的母亲啊,你也看得出,如今是有些疯症在身上的…只是她从前倒也并非这个模样…那是…凤平二十五年的事情了…”
“凤平二十五年,那时我们一家人还住在幽州北边同靺鞨接壤的一个小乡村里。”
太后说到这儿,神色很有些悠远,只道,“那时日子虽则艰苦,一家人倒比如今热闹。我、我大儿子、我小儿子,我大儿媳妇,大儿媳妇后来又生了一对双生子…”
苏怀月一怔,看向了明明:“…双生子?”
太后苦涩一笑:“是啊,那时我的大儿媳妇,给我们萧家一气儿生了两个宝贝疙瘩。我那时当真是高兴得不得了,欢天喜地找了镇上的长官给这两个小宝贝取名。哥哥就叫做萧景明,妹妹就叫做萧春英。长官说,这俩名字合起来,就是江南的春天,是祝愿这俩孩子将来能像江南的春日一般生机勃勃地长起来。”
“可惜…幽州那样的地方,又怎么能养得住江南的春色呢?”
她垂下头,怜惜地摸了摸明明的头,“凤平二十五年最初,其实再是欢喜不过。我那大儿子是个将官,底下出生入死跟着一帮乡里乡亲一起长大的伙伴。二十四年冬,他们得了军功,二十五年春,我那大儿子便受召入京接赏,给封了个‘常威将军’的官回来。”
苏怀月若有所思道:“这件事我那时也听说过,京中很是热闹了一阵…”
她想起来,这不就是梭子谷大捷那会儿么?
因着萧听澜一箭射穿了南营大将军的头颅,天胤这么些年来打靺鞨终于也打了一场胜仗。胤思宗十分高兴,下旨令人入京受赏。
她那时跟着元佑安还去偷偷去看了封赏大礼。只是听说来的并非是那个神勇的小将,她还有些失望,却原来来的是萧听澜的兄长。
“那时咱们满镇子的人只候在官道上等他归乡。远远看到就是老长的马队,载着满满当当的赏赐,全都是我们那些人想也想象不出的宝贝。”
“那布滑溜得像水,那珠子亮得像天上的星星月亮…我那大儿子一面坐在马队上往回走,一面给父老乡亲和出生入死的伙伴们散赏赐,热闹足足持续了好几天!”
随着太后的描述,苏怀月似乎也能想象到那时的盛况。
对于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来说,那些布匹绢帛、金银珠宝该是怎样不可思议的存在啊!
恐怕就算拿在手上了,也万万舍不得用。自己手上留个十年八年,传到儿子手里再留个十年八年,等到有了孙子了,还要美滋滋地说起来,这可是当年咱们的常威将军从京城带回来的…
“直到我那大儿媳妇的爹过寿,他们夫妻俩要带着孩子回去省亲,朝廷却忽而来了长官,说是要来查案。我那大儿子不得已跟着留下招呼朝廷的贵客,只让我那媳妇先回去,他随后再来。”
“那时明明与英儿才都是三岁,山路又远,我媳妇一个人带不了两个小孩,便将身子更弱些的英儿留下,好教我大儿子稍后背了去。”
“却没想到…这案子一查,便查到了我大儿子头上,要处他的死刑!那时真把我们一帮人吓坏了,只忙着上下打点。平时宝贝养着的小孙女,也就那几日疏于照顾了些。却没想到…没想到…”赵太后说起到这儿,声音都变了调,“不仅大儿子没救下来,这小孙女也跟着受了惊悸,就这样一蹬腿也跟着去了!”
“我这媳妇一回来,哎!哎,也就,也就这样了…”
太后说到这儿,长长叹了口气,眼中淌下泪来,仿佛又重回到那时惨烈的境况之中。
大儿子被推上了刑场了,小孙女也跟着受了惊吓,口吐白沫打起了摆子,不过那么一日一夜,他们萧家竟就这样平白丢了两条人命!
她那时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尚且觉得如在一场噩梦之中。只觉得第二日梦就能醒,她儿子,她孙女,还是会笑嘻嘻地站在她跟前与她说话。
连她都这样想,更何况那时只是出门几日省亲的大儿媳妇!
她在娘家久等丈夫不至,终于带着怒气回家,想要质问她丈夫到底在弄什么幺蛾子,却没想到…没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