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1/2)
第九十二章
入夜后太尉府依旧灯火通明,古文经学派众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间轮番向陆陵敬酒,“恭喜陆公,贺喜陆公!若非是陆公教导出长明那样的青年才俊,我们古文经学派岂能有今日?”
陆陵来者不拒,喝酒喝了一盏又一盏,此刻红着脸摆摆手道:“修行在个人,长明能有此番造化,多亏了她自己天资聪颖,又从来肯勤学苦练,老夫只是略尽绵力罢了。”
“哎呀,陆公真是过谦了……”
又是一番觥筹交错、你来我往间。何朔不知想到了什么,忽而嗤笑一声,道:“捷报中竟然全无马燕那厮的只言片语,看来此番今文经学派一番唱念做打竟都白费了功夫,不知周淮那老匹夫眼下是副什么面孔?”
周淮自然面色难看。
他垂头坐在周梧书房上首,眼角余光幽幽一扫身侧貌似恭敬侍立着的周梧,哑声道:“怎么捷报中尽是那文照的消息?马燕呢,他干什么去了?”
周梧微微躬身,“叔父,马燕尚未来信,我已命人前去催促,一定能给叔父一个满意的回复。”
“满意的回复?”周淮唇畔的胡须起伏一瞬,将手中捧着的茶盏怒掷于地,“眼看那文照坐大至此,你教我如何满意?!”
婢女们立即趴伏在地,瑟瑟不止。唯有周梧悠悠然走过去蹲下身,慢慢捡着碎瓷片,“叔父莫急,纵然那文照立下再大的功劳,她也总还是要回京的,只要她回到洛京,咱们就有机会,不是吗?”
周淮冷笑,“什么机会?文照此番回京,升官晋爵是必然的,陛下原就对她颇为恩宠,若古文经学派再运作一番,直接升任九卿之位也不是不可能!你当上太常的时候是几岁?她如今才几岁?二十不到的九卿,闻所未闻!你能如何?”
瓷片轻轻刺穿指腹,周梧看着指尖冒出的血点,眼神一暗,“那就让她当不上九卿。”
周淮有些烦躁地抚摸了下额头,“陛下宠信文照,若圣意如此,你又如何转圜?”
“正因陛下宠信文照,我们才有计可施。”周梧捧着瓷片缓缓起身,“文照自举孝廉以来便一直待在尚书台,晋升多凭借军功,无有下放地方的经验,而朝廷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是,若想任三公之位,必得有任一地封疆大吏的经历。”
周淮指尖一顿,微微擡头,“你的意思是……”
“陛下若真视文照为心腹,自然当为她的前途打算,此刻就将其推上九卿之位,难免受人非议,为来日计,不若下方地方任一州刺史,更为名正言顺。”周梧幽幽道。
周淮迟疑道:“可纵使陛下真听了我们的提议,任命文照为地方刺史,也不过是一招缓兵之计,待过个三年五载,文照任满回京,便再无人能置喙其升任九卿了。她如此年轻便身居高位,出身尚书台,有偌大军功,又曾治理地方,三公之位几乎就是她的囊中之物了。”
“那就让她回不来洛京,或者说,即便她回来了,这洛京也再无她的容身之处。”周梧松开掌心,瓷片再度叮叮当当碎了一地。
周淮眼睛微微眯起,“你莫非又想行刺杀一事?”
周梧嗤笑一声,摇了摇头,“叔父先前不是教训过我了么,怎么自己反倒忘了?古文经学派在,文照便在,这道理我知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
“可难道,文照就只有古文经学派这一个靠山吗?”周梧负手而立,阴鸷的目光往向洛京之北,“文照最大的靠山,不是古文经学派,也不是陆陵那老匹夫……她最大的靠山,正在北君山上,不是吗?”
周淮愕然起身,低斥道:“周梧,你想做什么?!”
“叔父以为我想做什么?”周梧轻蔑一笑,“放心吧,我暂时还不打算做乱臣贼子——咱们手中既握着一枚名正言顺的棋子,又何必铤而走险呢?”
“名正言顺的棋子?”周淮的神情由狐疑转为了然,“你是说……”
“皇长子!”周梧昂首定声道:“凉州之战前,咱们便已同大将军陈近结为了盟友,而陈近乃是皇长子的亲娘舅,他又与古文经学派有龃龉,若皇长子继位,陈近掌权,叔父你说,他能容得下古文经学派吗?”
周淮眼中眸光一闪,他捋着胡须幽幽道:“若是文照外放期间,洛京天翻地覆,新帝登基,古文经学派被大将军铲除,她纵使回京,也再掀不起什么风浪。只是……”周淮微微一蹙眉,“陛下正值壮年,也素未听闻其身患什么隐疾,文照外放顶多也就三至五年,咱们能在此期间成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