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2)
第八十二章
没几天,木匠铺按周词的图样尺寸做好了两个木匣,外形无论长宽大小材质均分毫不差,但内里却不相同。
一个是普通匣子,另一个底部特意做了暗格夹层,但空间狭小,若非谨慎留心之人很难发觉。
周词将碧螺春装入普通木匣,不易得的明前龙井则放入带夹层的那一个,他裁了两张随处可得的竹纸,大约半尺,一方花草宣,一方洒金。
最后便是将竹纸包在木匣外面作区分,但周词反其道而行,以花草纸裹龙井与夹层匣,更亮眼的洒金纸内反而是装了碧螺春的普通匣子。
明前龙井依然是比碧螺春更名贵的。
翌日,他起了个大早去往府衙,巡检使傅良正佩刀准备出去,他派人将他请来,把两个匣子一左一右送到傅良手中,其余的话只字不提,只诚恳地说:“初来乍到,还请知州大人和傅巡检多多提点。”说罢他看向洒金竹纸的那一盒,“今日我需去趟云安县,这一份烦请傅巡检代劳。”
傅良心知肚明,但表面上扔推辞了几番,周词道:“只是些家乡特产,不成敬意,往后……”
他停了停没再说下去,低眉擡眸,浅笑了一下。
这一笑倒让傅良放心不少,许多事不能放台上讲透,东西到了,意思也就懂了。
他“勉为其难”收下,说陈大人那份一定带到,两人客气几句,出门后一切如常,面上都只当从未有过此事。
不出半日,围了洒金纸的木匣就出现在了陈秉元的桌子上,傅良将东西交给他,却并未提及自己也得了一份好处。
待他回到家中,拆去外层的竹纸,打开匣子一看,不由吃了一惊。
这个通判倒是诚心,初次便向他送了份厚礼。
明前龙井,可谓茶中当之无愧的珍品,产量少,时间短,头批采摘的新茶过了时候纵使有钱也是买不着的。
傅良轻轻拍打着木匣子咂摸,赠与他的尚且如此,不知孝敬知州的又是什么好东西。
这头,陈秉元也得了空,不由想到桌上放了半天的匣盒。周词是十多年前调任到此地的周彦和之子,周彦和怎样他早已记不清了,当年与之有过节的也是梁闻景,他只不过推波助澜依了梁的意思行事。
如今周词走马上任,陈秉元自认为两人是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的,他也没有证据把柄,但还是得谨慎小心,防他一防。
而对眼前木匣里的东西,说不好奇是假的。
陈秉元坐到桌前,扯下外头的洒金纸揉作一团,慢慢打开了盖子,里面装的是上等的碧螺春头采。太湖之滨洞庭之畔,离巴山楚水之地迢迢路远,他自个儿想喝个正季的江南新茶并不容易。
陈秉元想:这礼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做敲门砖试探试探倒确实合适,再有,此人脾气性情尚不知晓,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
他合上木匣,算了算日子,叫傅良派去的人差不多也该到了。
三月已至,清河镇草长莺飞,田陌间青绿蓬勃生机盎然,一派春日里的好气象。
小满闭眼半卧在院中的老榕树枝上,她的禁足已解,偷摸跑出来一个时辰问题不大。之前在镇上布了法术,今日有人正四处询问周家宅邸,她便提前候着。
不出半盏茶的功夫,果真有人远远朝大门过来了,她支身细看,那人步伐稳健有力,看着倒像个习武之人。
她从树上跃下,拔了院子里一丛杂草,幻化出七八个丫鬟仆从,红袖轻挥,周家老宅眨眼竟变了模样,原本有些年头的砖墙屋瓦焕然一新,里面的装饰更是精巧别致,家居摆件、古董字画相得益彰。
她叉着腰满意地打量了几眼,没当过有钱人,还没见过有钱人吗,榕城韩府、京城棠夕阁都不是白去的。
末了,她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位中年妇人,扮成管事婆子的模样,还不忘在脸上弄些皱纹,看着更逼真点。
等这些事全搞定,外头恰逢其时地响起了敲门声,扮作门房的下人开出条门缝来,眼前站了个年轻人,拱手朝他问道:“这里可是周词,周公子家?”
“没错,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