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 > 上大学啦

上大学啦(1/2)

目录

上大学啦

冒名顶替上大学可不是件小事,省城公安厅甫一接到田龙诗的报案,极为重视,立刻派人前去省教育厅调取了徐夏的高考试卷,同‘徐夏’的摸底考卷一比对,字迹果然大相径庭。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眼前这个‘徐夏’,显然是有心之人冒充的。

为了将案件查个水落石出,省里连夜成立了专案小组,派出一批得力干警,带上苏华庭和田龙诗直捣阳县。

在田龙诗的提醒下,还不忘记抽出几个便衣安插在海洋学院,密切监视‘徐夏’的一举一动。

专案组马不停蹄地去了阳高,正在给学生上课的许老师被请了出来。

专案组客客气气地请她辨认字迹,许老师满头雾水地拿出办公室里保存的徐夏作业本,果然同高考试卷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许老师又看向田龙诗带来的那份模拟试卷,每看一个字,眉头便多添一份凝重,最后还是在校档案馆推挤如山的文件里面翻出了一份字迹相同的退学申请,拿给了专案组,封面上陈丽珠的名字无比醒目。

也就是说,此时海洋学院里的那个叫徐夏的人,实际上是她的老同学陈丽珠。

那她来报道时使用的户口本,为何又是徐夏的名字?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专案组第二站杀去了阳县公安分局,根据户籍科的记载,阳县共有5个叫徐夏的,除去性别和年龄对不上的,就只剩下了两个同龄的。

其中一个住址在解放大队的,从出生就叫这个名儿,应该就是海洋学院要录取的那个。

另一个来自向阳公社,曾用名一栏上赫然写着陈丽珠。

此人又是如何拿到了原本属于徐夏的那份录取通知书的呢?

专案组第一个怀疑的对象是阳高传达室的门卫,他们便心急火燎地回到阳高,和颜悦色将查到的证据都扔到他面前。

门卫连忙拿出收信的记录本给自己佐证,又幸好收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里,除了门卫,还有各个班的班主任同时与他值守,不然他真是有理也说不清楚。

看来学校确实没有收到过徐夏的录取通知书,那么唯一的漏洞就是邮局了。

专案组连饭都顾不上吃,回下榻的宾馆换上便装又去了邮局,拿出介绍信,要求他们调取和每日送信的人员记录。

负责往阳高那个片区送信的是邮递员小李,根据他的回忆,那段时间邮局的临时工非常热心,整天围着他问东问西,还主动提出帮他送信。

小李想到刘大志本来也是阳高毕业的,也熟悉路程,便索性将工作也交给了他,自己落个清闲。

这刘大志也是个怂蛋包,待专案组亮出身份,还没把他带回警局,便把事情全交代了。

原来他一直暗恋陈丽珠,所以陈丽珠讨厌谁,他就讨厌谁,等陈丽珠因为诬告退学之后,他打心眼儿里记恨上了同宿舍的几个人,想方设法要给陈丽珠报仇。

可何秀芳是个没长心眼的蠢货,家里又出了事退学了,他不放在眼里。赵晓莹有个当公社书记的爹做靠山,刘大志也不敢惹。

但像徐夏这种无父无母的,同宁文一样又是乡下来的,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他观察来观察去,这两人的言行举止没有一丁点儿不妥当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无中生有。

可刘大志刚捏造出‘徐夏同孟珏早恋’这条谣言,就被班主任许老师给制止了。

后来终于让他等到了表现的机会,恢复高考了。刘大志先是打着关心老同学的旗号,从许老师那里打听来了徐夏和宁文的高考志愿,转身便告诉了陈丽珠。

又巴结着同事小李,趁他不注意,便将徐夏和宁文的录取通知书偷了出来,不经过学校,直接送到了陈丽珠手里。

好一招偷梁换柱,若非徐夏同海洋学院早有联系,便被他们得逞了。

待专案组将陈丽珠和陈丽梅两姐妹都控制住了之后,还查出了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据陈丽珠交代,她姐俩为了预防徐夏和宁文没考上大学,还上黑市买过假的录取通知书,到时候在亲戚朋友面前装作是社会考生,再去去外地躲几年装作是上大学去了。等到四年后,原样买个毕业证回来,反正也没几个人见过毕业证长啥样。

结果她俩在黑市上交完钱,那做假证的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当她俩在家门口拿到两封假的京大录取通知书时,第一反应是,黑市上那个做假证的人送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