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佛不渡癫公 > 第49章 议事毕

第49章 议事毕(1/2)

目录

第49章议事毕

干和宫今日热闹,站的有,跪着的也有,下首摆了一把椅子,坐的是宋颐,侧方还有一张绣墩,傅山游正坐在上面旁听。

尚柳来进入殿内,走到案前说:“林院使等前来回话。”

“让他进来。”

尚柳来侧身点头,御前牌子出去领人入内回话。

林院使一路低头小步,发现殿内还跪了个绯袍官,稽首不起,赫然是梅阁老。

他不敢多看,撩袍欲跪,被皇帝阻止,“不必多礼了,快说结果吧。”

“是。”林院使站正,垂首道,“回陛下,经臣等查验,小皇孙身上并无其他致命的外伤,的确是溺毙,但小皇孙手腕、脚腕以及唇角皆有勒痕,根据瘀痕的深浅判断,应是在小皇孙落水前绑上的。”

尚柳来说:“绑住手脚、勒住口舌,应该是怕小皇子叫喊、挣扎引来救援……绳子可找到了?”

“檀监事已经命人下水捞出,但只是普通的麻绳,并无线索。”随行回来的番子回答。

“御花园有禁军按时巡逻,凶手想来是踩准了点,避开巡逻,施以毒手。”薛萦说。

皇帝摩挲着玉扳指,“太后如何了?”

“回陛下,偶有闷雷,天气阴沉,恐要下雨,檀监事早让人护送太后回宫了,并请了御医到慈安宫为太后娘娘诊脉。”番子说,“檀监事的意思是,慈安宫、御花园的所有宫人必须严查,因此在查明真相之前,两地需得严加把守。”

“让他查。在宫中明目张胆地对小皇孙下手,反了天了。”皇帝沉声道,“此事让驰兰携同两卫全力缉查,必须抓到凶手。”

他料准太后会发难,还需要震慑,便又说:“朕知道母后痛心,但是也不能阻拦办案。薛萦。”

薛萦侧身垂首,“奴婢在。”

“不论是傅璟还是傅恩,都事涉皇嗣,但宗人令这个职位空置许多年了,朕也懒得重启,你立刻出宫去秦王世子府,刑部的两个位置马上就会空出来,让鹤宵暂时挂了衔,代表皇家帮着驰兰把两件差事办了。”皇帝说。

薛萦领命,转身退了出去。

站在阶下的戴泱出列,“陛下方才所言,是决意要处置刑部的人?”

皇帝冷冷道:“朕让你们查案子,查来查去,最后连刑部尚书这个查案官都不清白了,可笑。”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是极其重要的衙门,若里头的人凭借职务之便上下勾连、左右蒙骗,索贿贪渎,哪怕只有廖廖几人,威力也不可小觑,因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xue’①。长此以往,国家无清明可言。”宋颐沉声说,“因此涉案官吏职位虽高,但绝不可姑息,正要杀鸡儆猴。”

“阁老所言甚是。”戴泱说,“依臣之见,有一个杀一个,这些人骨头里就是贱,非要把血泼到他们身上,让他们跪下来滚一圈儿,才知道规矩分寸。”

皇帝冷冷地看着他,“动不动就杀,天天杀这个杀那个,这么喜欢杀,你摘了帽子,去当杀猪匠好了。”

“臣也是快言快语!”戴泱仰头,“您带着咱们费劲查了这么久,前些日子天那么热,去各州的人把马都跑死了好多匹,总不能重拿轻放吧?”

皇帝说:“朕说了要轻放吗?”

“没有。”

“那你梗着脖子跟谁使劲儿?”皇帝擡手指了指靠近殿门的一根盘龙柱,“滚那后头站着去,没朕的允许不许出来。”

戴泱叹了口气,灰溜溜地过去了,整个人躲在盘龙柱后,留下一角绯色的曳撒在柱子边,畏畏缩缩地刺皇帝的眼睛。

皇帝摇了摇头,看向宋颐,“阁老有何看法?”

“陛下恕罪,臣倒是想先听听渡洲的看法。”宋颐说。

“倒也是。”皇帝看向安静坐着的傅山游,温声说,“坐在那儿跟雪人似的,也不说话。渡洲,虽说案子你没经手,但方才阁老与戴卿都仔细禀报过了,也把查出来的人员念过,现下有什么想法……别起来,坐着说就好。”

傅山游颔首,重新落座,说:“臣与阁老、戴公公以及许多臣工的态度是一致的,便是此事绝不能轻放,误国硕鼠必入牢笼,否则国法无尊、世间不平。但臣方才听过涉案名单,囊括官员大小皆有,上至一部长官,下至九品贪吏,若杀尽,恐要血流成河,且衙门一时之间也择选不出合适的官吏填补。”

皇帝颔首,说:“朕也正有此顾虑。”

“臣愚见,凡参与此案者,诸如青州知州尤为、阁臣兼工部侍郎李埔、刑部尚书刘志萍等位高而贪额巨大者,必以国法诛之,抄没家产,其余涉案官吏可以贪额、历年考评等斟酌处置。”傅山游说。

宋颐点头附和,说:“凡事要讲究张弛有度,该杀的绝不能因为他官职高、有人保护就放过,可以宽恕的也能多番考量再斟酌一二,如此杀鸡儆猴、肃正国法之后,也不至于因为肃清范围太广而血流成河,招致民怨沸腾。”

“不错,先前驰兰也有这样的说法。说起贪额,”皇帝终于看向一直跪着的梅愈,“梅阁老,朕听说这些日子一直有你的门生登门求你,你可出手相助了?”

梅愈颤颤巍巍地擡起头,说:“臣……没有。”

“也是,囊括官员中有四成是你的门生,其余六成中还有你的旧交、你门生的门生、你妻子的亲戚……总归许多人跟你都能沾点儿关系,你也救不来啊。”皇帝笑了笑,“梅阁老,纵观朝堂,官吏万千,也只有你才能这般有排场了。”

梅愈磕头三下,痛哭流涕道:“臣有罪、臣——”

“你岂止有罪,你是罪大恶极、罪不容诛!”皇帝笑意骤散,抄起一沓子案卷走下阶梯,砸在了梅愈的官帽上,“堂堂一品阁臣,学生奉你为座师,百官敬你为次辅,百姓尊你如青天,先帝与朕视你为辅弼重臣,你却中饱私囊,成了最大的那头硕鼠,梅愈,你是死有余诛!来人,”

皇帝踹飞梅愈的官帽,说:“梅愈下狱,容后处决。”

“是!”两名锦衣卫上前,捂住梅愈求饶的嘴巴,将人拖了出去。

皇帝深吸一口气,蹀躞不语。

“请陛下息怒,千万周全龙体。”宋颐跪地磕头。

“阁老不必如此,”皇帝俯身搀扶,“年纪大了,不要动不动就跪,起来说话就是了。”

宋颐握住皇帝的手,坚持跪着,温声说:“先帝爷后几年因为龙体抱恙,对国事多有顾不上的地方,彼时梅家势大,又有太后、傅赭声势赫赫,臣与檀宗主虽有心遏制,但总归……如今陛下决心深重,臣甚为感激。”

“阁老这是说的什么话?朕是天子,是君父,就好比花园子的主人,虽说平日要请人浇花除草,但总归朕也得上心,还要最上心,否则就不配坐这个位置了。”皇帝扶起宋颐,薛萦赶紧上前替宋颐将袍摆抚平了。

宋颐叹气,说:“陛下能这样说,臣心甚慰。”

皇帝笑了笑,说:“朕知道这些日子是辛苦你们了,许多人是觉也睡不好,饭也没心思吃,日日忙得脚不沾地。”

宋颐摇头说:“为君分忧,为国尽心,为民请命,本就是为臣的本分,何谈辛苦啊?”

“话不能这样说,同样都是做官儿的,不就有那么多人天天给朕添堵吗?对了,”皇帝说,“朕先前让鹤宵暂领刑部,阁老如何看?”

“事涉皇子皇孙,本就该有皇家的人着手处置,世子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宋颐稍顿,叹了口气,“臣与元先生也算故交,他当年常夸世子,世子从前的文章策论,臣也读过,虽说世子多年惫懒,舍了一身文士之气,但只一句话:珠玉蒙尘也仍是珠玉。此处不可用,别处自有可用之处。这些年,若非世子驻足深陷,不肯自救,今日也该在朝堂有一席之地了,陛下有意推世子入仕,既是为皇家着想,也是为刑部分忧,为公为私,臣现下都没有异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