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雪灾(四)(2/2)
一个孩童走在路上滑倒,上官启将之扶起。
道路两旁全是不似京师繁华,街头买卖早已无人,只剩下努力建造房屋以及排着长队领着粮食的百姓。
有郎君脱下身上外衣,为娘子盖住身躯,这场雪灾十年难遇,几乎让整个苏州城不堪重负。
“宋侍郎,这里就是肃州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方才你说,会有工部的人,不知几时能到?”上官启停在施粥的棚子前问。
宋时书想了下:“最多三日。”
上一世,他们一行差不多明日到肃州,这次有了那些刺客影响必是无法准时到达,不过他们发现顾离不在后,应当会有所收敛。
上官启看向那些走路都费劲的百姓,因连日积雪,不少人都冻上了腿,又不能及时改善,以至于如此,他不禁哀叹:“肃州虽是要塞,却因天灾百姓疾苦,若是此次工部能为肃州百姓重造家园,日后也能多挡些灾祸。”
这一点,宋时书还是能够保证,他请来的那位工部同僚可是他千挑万选从李珩那求来的,她离开肃州时,那位同僚仍未离去,亲自请愿留在肃州。
“使君不必忧心,肃州之难定会早日解决。”
“对了,”这时,上官启向施粥的地方而去,并伸手指了为身着墨绿色衣衫的郎君,“那位是荣州赵氏的嫡子,赵侦,此次雪灾恰巧也在肃州,自一开始便为百姓在此施粥。”
听得上官启的话,宋时书才看了过去,对于这位赵郎君,她亦是有些印象,只记得肃州初见,差不多也是今日这般情景,后来,她回了京师,赵侦因他表兄成婚也到了京师,只不过他在京师的名声是个风流浪荡子,她也就未曾在意。
如今再看赵侦,身姿挺拔,为百姓施粥的样子怎么也不像京师那些风流纨绔,他眉眼温和,全然不似顾离带着狠戾之气,反而很吸引人向他靠近。
宋时书好奇问:“荣州离肃州有半月路程,如此之远怎会在此?使君可知晓?”
“这……”上官启想了想,“我也只是听闻这位赵郎君自小游山玩水,常年不在荣州,想来是到肃州游玩。”
和她听到的差不多。宋时书又转头问顾离:“小王爷怎么看?荣州赵氏败落已久,还有心思供嫡子在外。”
不知为何,宋时书自打见顾离来了这地方,就觉得他神色有些奇怪,只默默跟着一言不发。
顾离淡淡道:“荣州离境北尚远,本王亦不知。”
回答也算合情合理,她又看向上官启,并没有任何不对,难道真的是她想多了?
宋时书岔开话题:“使君,您为肃州百姓所做,我一定如实禀明陛下。”
长长的队伍没有尽头。
今日天色还好,未见大雪,甚至出了太阳,只不过宋时书心中知晓,这只是上天短暂的善意。必须等工部的人来后及时修建房屋,否则再下一场雪,肃州又将重新陷入灾害之中。
宋时书与顾离将城东走了个遍,后又去城西帮了帮忙,一直到傍晚,两人才回到肃州刺史府。
“小王爷,裴郎君本与我们说好,酉时赶来与我们汇合,就是不来,也会差人送封信,可现在已是戌时,还未有消息。”宋时书坐在椅子上,无论如何,她还是担心裴邵生的。
顾离眯着眼睛:“明日一早,我们便去延城县寻他。”
宋时书瞧着顾离的样子,虽然还是那副什么都不在意的神情,闭着眼撑着脑袋,但她能感受到顾离对裴邵生的忧心。他一入京师,便将她盯着,随后又借机试探,让她将裴邵生放了出来,如此行事,可见在意。
“臣也是此意,我这就去找使君与他言明情况,待藤罗到肃州,便让他前往延城县支援。”若是这一世阳城县还是那个样子,裴邵生突然出现,却有可能遇到危险,他是文武双全,可双拳难敌四手,只盼着脑子能有用武之地。
顾离缓缓睁开眼睛:“好,不过……”
“不过什么?”宋时书不解。
顾离摇头:“你我不能以这样的身份去。”
宋时书自也没想就如此去:“这是自然。”
低调行事最好,不打草惊蛇,可若是藏在暗处,又只怕发现不了裴邵生踪迹。
“你我明日……”顾离一时之间竟未想出什么好主意,“宋大人有何高见?”
宋时书抿了抿唇,她上一世是着女装先一步去的延城县查探,待何掩淮到后才以官员身份进入延城县衙,这一次,最好还是故技重施。
“小王爷,不如你我扮作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