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窃玉 > 买弓

买弓(1/2)

目录

买弓

第二十九章

景丰二年五月十一,大周在西安府与鞑靼部落进行一年一度的互市。

北漠势力历经多个朝代,从秦汉时期的匈奴再到隋唐时期的突厥,至如今,盛极一时的蒙古被分化成瓦剌、鞑靼等多个部落。

虽然多年来北漠经过分化蚕食,部落叫法各不相同,但是都属于游牧民族。他们依旧生活在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

瓦剌的首领额森在光熙十一年时掳走了光熙帝,去岁额森被蒋国公所败,他这才将光熙帝放回,并且重新开始对大周朝贡。

但仅仅也只是朝贡,新登基的景丰帝采纳了吏部侍郎管慎所言。他取消了与瓦剌的互市,不再与他们进行交易,也不提供给瓦剌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例如盐、茶一类。

反倒是对瓦剌的邻居——鞑靼颇为友好。

景丰帝不仅免除了鞑靼的朝贡,还封了鞑靼的汗王做草原可汗,且在去年重新开通与鞑靼的边关互市。

鞑靼与瓦剌既是邻居,又是死敌,彼此都视对方为自己在北漠上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乃不灭族不休止的关系。

景丰帝此举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非常之恶毒强悍,也非常之有效。

鞑靼在北漠原本已经逐渐势弱,甚至快要到被瓦剌吞并的地步,经过景丰帝的扶持以后,草原可汗迅速成长起来。

两年里,鞑靼、瓦剌两个部落常常打得你死我活,倒让大周的边关取得了短暂宁静,也让大周在怀山之变后能休养生息。

于是人人都说吏部管侍郎这是攻心之计,乃上兵伐谋者也,真可谓妙极。

伐不伐谋的,生活在西安府,只是个商贾之女的纪明意倒不那么在意。

她来大周以后,发现这是一个处在历史夹缝中的时期,跟史书上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相符,她便没有兴起“蝴蝶效应”的心思。

纪明意只想在过好日子的同时,尽点儿绵薄之力,帮助一下这个朝代中,像从前自己一样可怜的弱女子。

不谙世事的善良固然难得,但是历经风雨后还愿意为他人搭棚蔽雪,这份抱薪取暖的包容,却更显弥足珍贵。

纪明意的铺子需要张罗起来,互市是个好机会。她于是约了母亲葛氏一道去今日的集市摊子上,想买点儿稀奇玩意儿回去给自己的铺面添彩。

一年一度的开市可谓非常热闹,万商云集,纪老爷作为西安府里数一数二的富商,自也不会放过这等好时机。

纪家人老早占了几个地段极佳的好门面,现如今已收获颇丰。

葛氏笑得合不拢嘴,与女儿逛集市时便也和颜悦色地问:“听林妈妈讲,你想开间医庐?”

“嗯啊。”纪明意东走西瞧,回答地心不在焉。

葛氏说:“医庐惠民,是件易博民声的好事儿,只是开起来难度很大。”

纪明意又“嗯啊”一声,葛氏不由蹙眉,却见女儿忽然兴奋地扯了扯自己衣袖,难掩激动地说:“娘,这把弓好漂亮!”

“弓?”葛氏扭头看,果然见到一个摊子面前,摆了张大弓。

这张弓身色泽赤黑,木质坚韧,一眼便能瞧出乃是选自品相极佳的木材。弓弦上的筋也且大且粗,弹性良好,可见是来自于猛力的野兽身上。至于弓两端的牛角则厚重青白,带有润泽感,约是取自青壮之年的水牛。

弓的外身还采用桦树皮作为保护,使之握起来光滑柔软,不至于有木材的粗糙质感。

葛氏不懂弓弦的制造,可她经商多年,分辨实物好坏的一双慧眼还是基本具备,认出这把弓是难得的好东西。

她见纪明意一眼锁定了此弓,便问:“你喜欢?”

“买下来做什么用?”

纪明意不假思索地说:“我想送给九郎。”

“九郎?”葛氏沉吟些许,说,“也好。这孩子桀骜不训,此弓是上品,兴许能入他的眼。”

纪明意笑笑,只道:“娘,送给他是因为宝剑赠英雄。”

“九郎前几日在射柳场上独占鳌头,表现得好极了,我买下此弓,全当对他夺得头魁的祝贺,况且他也配得上此弓。”

听到女儿对其继子如此赞不绝口,葛氏的心不由放下许多,明白这是女儿和陆承关系处理得当的结果,她自然也乐见其成。

于是葛氏使了个眼色给林妈妈,林妈妈便上前去,主动问说:“此弓售价几何?”

小贩伸出五根明晃晃的手指,咧嘴答道:“五十两金。”

林妈妈一瞪眼,骂说:“这么一把弓你敢要五十两金?打量着我是不识货的乡下人,还是把咱们夫人当成不懂行的冤大头!”

小贩忙笑说:“岂敢岂敢。两位太太一看就是通身的贵人气派,所以小人更不敢蒙两位贵人啊。这弓可是当年成吉思汗射雕时用过的,您瞧瞧这弓弦,还有这牛角……”

纪明意听到“成吉思汗”时终于忍不住笑意——怎么不管啥年代的商人,卖东西都喜欢跟名人事迹沾边?

她斜睨小贩眼,斥说:“扯什么花头。”

“少跟我在这儿拉大旗作虎皮,”纪明意生得鲜艳,就连音调也是明媚的,她说,“报个实价给我。”

“五十两金就是实价了。”小贩仍不改口。

纪明意于是轻哼一声,拉着葛氏还有林妈妈几个扭头就走。

小贩这才在她背后唤道:“留步,夫人留步!”

纪明意脚步顿住,复又看向林妈妈。只见林妈妈慢悠悠地掉头走回去,高声问:“到底开价多少?”

小贩“呵呵”两声,低声说:“看在您几位的确识货的份上,您给个三十两金吧。”

林妈妈不想这么一下子,这小贩居然几乎砍掉一半走。她眯起眼,审视了小贩几眼,不辨喜怒地说:“摊主,像你这么做生意,在西安府里可难混下去。”

小贩似叹似笑,还是压低声音道:“小人难得来一趟。不瞒您说,这几日城里进出的蛮子多,小人也就是昧着良心,赚赚蛮子的钱,可不敢随便糊弄咱们大周的老百姓。”

林妈妈冷哼,心道:此人狡诈得很,要不是夫人机灵,她们就要多掏不少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