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小神医寻亲记 > 第 124 章

第 124 章(1/2)

目录

第124章

郑辜的新外派之地在江南西道,为袁州知府。

从正七品县令擢升为从六品的一州之府的知府大人,看起来自然是高升了。

但唯有郑辜心里头明白,原本若是得到的是户部的给事中,因为在京城,又因为是同品级微调,能得到这个官位自然相对容易。

而且既留京进了户部,日后慢慢晋升,便是熬资历,只要不出大错,就不会再被外调,可以考虑长久地定居栖身京城了。

但若是他到江南西道做知府,三年后再想调回京城,那想得到同等级的授官,就比现在更难了。

首先还得又做出政绩,才能回京,且不说那时候与自己竞争补缺的又多了几许,他届时以从六品之身同品级或往上调任,就得是六品以上的官位,那适合的职位自然比现在七品平调或上调的少了。

所以官位品级越往上,那补缺授官就越不容易,反而是品级低的越容易。

阿爹若是届时还想给自己在京中走动,怕花的气力跟钱银得更多了。

眼看着这么轻易的一个留京良机就这么没了,说不扼腕,是不可能的。

郑辜甚至以为是林家得罪的江首辅是不是从中作梗了,但林大人打听消息回来后,倒是摇摇头,“不太像江大人的手笔。”

“为何?”

“吏部那边的给的说法,是你弟郑起,亦在见年考中进士,还通过了关试,而且听闻吏部那边给出的七品八品的京官补缺多,给郑起授的官,是留京的礼部评事。”

礼部评事,从八品。

“所以郑起既然留京了,你自然便只能外派了。”

毕竟郑氏两兄弟凑巧撞上同年授官,只能择一留任京中。

林大人的说法有理有据,但郑辜心中却始终不快。

因为正是初初担心会出现郑起考中授官留京这种情况,所以才暗中打点,让他早日述职得到授官调令的。

结果调令迟迟未下,待等来了,却晚了。

郑辜依旧不信阿爹打点的吏部之人不明白他此次回京述职就是想留京的意图,直接就是中途出纰漏了,连日来心浮气躁,便是见得小弟得到留京官职喜形于色,更是烦闷。

郑起留京的作用,哪里有自己留京对郑家的作用大?

可事已至此,郑辜只能吃下了这个闷亏。

见时日不多,还得远赴江南西道按时上任,只能准备启程。

以为自己可以留京的林采薇亦是心有不甘,她此次跟郑辜进京,就是打着可以留在京城做官太太的准备来的,结果事到临头,功亏一篑,还得跟着郑辜四处奔波,到江南西道上任,自然满腔牢骚。

“夫君,公爹明明说已经打理好一切,只要你述职时不出大错,定能留京的,怎么还会将你外派呢?”

而且原本述职后,等候调令的时间也未免太长了些。

这便不寻常了。

只是,想到或许是因为自家六妹的缘故,让郑辜的晋官一事不顺,林采薇亦有些心虚。

“夫君你觉得,会不会真是,因为六妹?”

郑辜何尝不怀疑呢?

先前他还只心中怀疑,此时听林采薇直接宣于口,更是羞恼:“你以为呢?”

若当年早知林家替嫁,会闹出这般大的一桩祸患,他宁可不与林家结这门亲事。

之前因为弃了付家而选择了自己有多得意自傲,如今就有多懊悔遗憾。

但,到底是受为官多年的郑刺史指点中成长的郑家长子,郑辜失却冷静后,又马上收敛恢复了冷静。

而且现在,郑家与林家亦是盟友,尚不到可以无需林家襄助的地步。

便是责怪自家娘子,也于事无补。

况且二弟如今中举,一门三进士已然在京城中有了名声,这盛名亦会传到朝堂之上,但凡能让圣人留下印象,那日后对二弟刚刚起步的仕途亦算是好事。

“你别多想,既然是阿起留京,那亦算是我们郑家在京中有了根基。”将来阿爹若能回京任官,斡旋一二,郑家在京中势大了,他便是在朝外,亦能受益。

但即便如此,对于才踏入仕途的阿弟,郑辜还是细细交代了一番。

不仅传授与他自己所得的为官之道,亦叮嘱他好好与朝中百官打好关系。

“随后阿爹应会派管事带着钱银进京,置办我们郑家的宅子。”

到底他们郑氏并非林家,既郑家已然在京中凭着一门三进士小有名气,自然得有属于郑家的宅落,代表郑家的门面。

尤其是,在受林家牵连,为江首辅大人不喜的情况下。

“你尽管去结交朝中百官,只是注意,若是与安国侯府亲近的,或亲近江首辅那一边的,毋庸太过下功夫,正常来往即可。”郑辜道,“对不喜江首辅的,尤其是与安国侯府旗鼓相当的王侯官吏,倒是需要多上三分心。”

“便因为林家苛待那侯府的千金,所以江大人当真迁怒与我们郑家?”郑起已经知道自己大哥没能得到阿爹走动过,原本唾手可得的官职,亦起疑是安国侯那边动了手脚。

但看自己获得京中授官轻而易举,又半信半疑。

“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那安国公府不喜我们郑家,既无法解怨,我们多多提防便可。”郑辜点头。

“林家办得不厚道的事,我们郑家也不能就认下这般无患之灾,不偌,日后有机会,我跟安国侯府的人澄清一二?”郑起提议。

郑辜摇头,“你是没有见着,上一次我跟林大人到安国侯府拜见江大人时,他那番勃然大怒的训斥,简直一点儿脸面也没想给留给我们郑氏跟林氏。”“大哥,都是我不好!”郑起面有愧色,深深懊恼自己投卷,就不该投与江大人的。

若不投与江大人,那江大人自然不会知晓自家大哥与苏州常宁府林家结亲的事,怕也不会让大哥被人面斥责难。

“罢了,此事莫要再提。既然安国侯府到现在与林氏算是相安无事,你也不必非要凑过去请求谅解,省得起了反作用,惹恼了江大人跟蝉太医再起冲突,反而不美。”

郑辜亦叹气,“你平日里少接触他们为妙,若着实不得已碰上了,记得避着他们,一二年后,待江大人跟蝉太医的怨气没眼下这般浓重的时候,再提卖好之事,或还能缓和一二。”

郑起点头,随后便送别了大哥大嫂去往袁州,再想想自己郑家受累得罪安国侯府,全然是因为林家的关系,心头愤懑。

在进宫于礼部上值时,无意间撞见那位蝉太医,到底年轻气盛,觉得应该为自家说句公道话,还是忍不住打了一声招呼。

“蝉太医!”

林幼蝉回头见着一个陌生的官吏,下意识笑了笑:“这位大人是?”

“我叫郑起,是郑家的人。”郑起自我介绍,“便是与常宁府林家的大娘子结亲的郑家。”

原本听闻是郑家的人,林幼蝉的笑意便薄了,再听郑起直接自我介绍是林采薇夫家的那个郑家,笑容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呵,郑家。

前些时候,郑家一门三进士可是风光得很,差点没压过二哥状元郎的盛名。

她作为朝中人士,自然也打听过郑家的事儿,得知就是原主阿姐嫁的那户郑家,登时没了兴趣。

她自认为对加害过原主的林家已经算很宽容了。

原主之死,除了自身孱弱的身躯外,最主要的根源是那位林别驾,其次是林家尊卑身份差别,接着是摆布原主的林采薇跟林府众人,最后是同为受害者的付家对原主的冷漠。

内因与种种外因累加,才害死了原主。

冤有头债有主,她改变不了大盛朝身份尊卑之别,所以她要阿爹去教训的,主要是林别驾。

等林别驾出事,林家跟林采薇自然也逃不了。

至于郑家,她自然也顺带着不喜的,但是没想过要怎么对付,反正有阿爹替她做主处理——首先因为自己的依仗是阿爹嘛,做闺女的被人欺负了,做阿爹的当然要给自己撑腰。

只是她不主动出手,反而叫姓林的姓郑的主动找上门来,莫不是自己看起来太好说话了?

“我好像,向来跟你们郑家没什么交情吧?”

“是没交情,我也没有奢望蝉太医愿意跟我们郑家有交情。”郑起谨慎道,“我只是跟蝉太医道声抱歉,当初我大哥跟林家的结亲,并不知道林家的其他内情。”当然也不知道大嫂为了嫁给大哥,解决与付家的亲事是用蝉太医替嫁过去的方法。

“蝉太医在林家的遭遇,令人怜悯叹息,可我们郑家也被蒙在鼓里,若蝉太医跟江大人因为林家的事,厌恶我们,那我们何其无辜?”

“哦,那你的意思是,这事全错在林家,与郑家毫无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