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1/2)
第117章
林采薇记得,林家齿序排行第六的小妹六娘,确实就叫林幼蝉,生养这位六妹的姨娘,姓陈,具体叫什么,因为不屑去记,自然不清楚的,只是府上都叫她作陈姨娘。
当初陈姨娘进府的时候,她年纪尚幼,也便三岁左右吧,也记不清了。
隐隐约约记得,第一次知道府上有个六妹,是在她八岁到府学受教与夫子的时候,那位瘦弱得像猫儿一样的六妹就露了一次面,因为在堂上时常喘咳,为堂上姊妹不喜,后来就再没有露过面。
那时候她便已经知道,自家父亲有三名妾室,后来还纳了两位,陈姨娘是第三位进门的。
阿娘不喜府上的姨娘,嫌弃得甚少提及她们,但却也没有过分刁难,那位病恹恹的六妹在堂上露面的事传到阿娘耳中,阿娘才忍不住骂了两句贱蹄子。
而后她才第一次听说,陈姨娘当初被阿爹纳入府中时就已有身孕,亦是看在陈姨娘怀中有林家的骨肉,所以她才这般轻易踏进林府,被收拢在后院妾室中。
到后来是付家出事,林家不喜与付家的婚约,一开始打定主意退亲,但又怕外人责难林家背信弃义,同时对林家,对她嫡长女的名声亦有碍,林采薇才想出了替嫁的法子。
只是,那个时候,府上年龄适合的娘子都也早早定了婚约,有地位有才华的娘子,也等着待价而沽,嫁与更合适的人家结为姻亲成为林家助力,选来选去,最后这桩婚事就落到了六妹身上。
林幼蝉,决定这位六妹的婚事这一年,林采薇才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
因为这些年一直都被陈姨娘养在后院里头,林幼蝉的性子唯唯诺诺,林家的长辈做主了她的婚事,她一介孤女,自然反抗不得,只能逆来顺从。
那个时候陈姨娘已经死了,病死的。
陈姨娘原本便是娇娇弱弱的,身子骨不好,母女俩算是一命相承,都是体虚孱弱,是府上有名的两只药罐子,陈姨娘去世后,府上便只剩下一只药罐子。
幸好这只药罐子还能给林家发挥作用,所以换亲替嫁的事决定下来后,未免林幼蝉还没有嫁去付家就没了,还特意拨调了不少女婢仆妇过来伺候,衣食住行都比照着嫡长女的例份来给的,替她好好养了养身子。
看她有了起色,便不顾年幼,就已经跟付家替了成亲的事,匆匆将她顺利地嫁进了付家,才算彻底解决了自己与付家的那桩婚事。
那之后的事,她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半年后,她也风风光光嫁进了郑家,随后便与科举出仕的夫君一起随任当差,离开了苏州,到今年因为夫君政绩出色,有望擢升,才被吏部唤回京中述职。
来京城之后,林采薇一直都面有得色。
幸而当初她果断弃了与付家的那桩婚事,听了阿爹的话,嫁给了郑辜。
郑辜的父亲是青州刺史,据说亦手段了得,怕做不了几年,便有回京任职的可能,而如今夫君郑辜亦不差,才任地方县令三年,极大几率能凭着能干出众可以更进一步。
更不用说,当下的春闱,小叔子郑起亦会下场,凭从夫君平时对小叔子的提点来看,怕亦能考取功名,与公爹跟夫君一般科举出仕。
公爹与夫君都是进士出身,若小叔子今年也能中第,那郑家就一门三进士,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有此为根基,不怕郑家日后不兴。
阿爹当初也是看中郑家郎君才华出众,才极力想要与郑家结为姻亲的,在今日之前,林采薇亦觉得自己的这门婚事,结的太对了。
可是,如今猛然听安国侯训斥自己当年替嫁一事,还说,那林幼蝉是他侯府的千金?
“这怎么可能呢?明明六娘,是我们林家的娘子。”林采薇频频摇头,与林大人跟郑辜说了陈姨娘母女当初进府的事儿,依旧难以相信。
“便是说,不,这六娘,进府的时候,就怀在姨娘身上了?”郑辜却是一言道出了当中玄机,“是这陈姨娘当年怀了江大人的骨肉,却跟岳父谎称是林家的骨肉,岳父受此蒙蔽,所以才纳她进门的?”
“怎么可能?”林采薇使劲摇头,她不信,“当年陈姨娘纳进林府的时候,府上的人都知道,陈姨娘身上怀的那块肉,是阿爹的,不然林家怎么会应允她进门呢?”
所以那林幼蝉分明是阿爹小妾所出,怎么可能不是阿爹的骨肉!
“那你是说你爹是从头到尾也不知晓此事么?”
“我,我也不知道阿爹知不知道……”林采薇抹了抹眼角,“阿爹并非这般糊涂的人,那林幼蝉分明是跟侯爷撒谎了,她定是说了什么诓骗了侯爷,伯父,您定要查清楚此事。”
“你爹不是糊涂的人,你以为,江大人就是糊涂的人吗?”林大人现在也明白了,那陈姨娘怕是当年进府前就已经珠胎暗结,却又被林别驾相中了。
与其未婚生子,还不如嫁进林家大族,有个庇护,所以事情就这般被隐瞒下来。
这也便罢了,偏偏那跟陈姨娘暗度陈桥的人是江大人。
林家若是有好好抚养这位江大人的骨肉,此时对林家来说,是多大的气运,偏偏却对蝉太医不好,还闹出了替嫁这事……
难怪那蝉太医跟付家和离后,便径直进京来了。
“若非江大人有十足的把握,蝉太医是自己的骨肉,凭江大人几年前的风评跟手腕,他会认吗?”林大人反问,“若非蝉太医有证据跟信物,能说服江大人是自己亲爹,她敢那般大胆上江府认亲吗?”
定是当年陈姨娘手中有江大人给的信物,证明蝉太医是江家骨肉的。
想到当时蝉太医进京后小神医的名声,以及当时认江大人作爹时闹得沸沸扬扬,林大人心中忍不住惋惜,“你们啊,糊涂!”
明明是可以借此攀附上侯府的一桩好事,偏偏就因林家做得不厚道,办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