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2/2)
“什么好处,你们是不识货,这医馆早开了不久了,咱们县衙里头的同僚有大病小疾的,都到这医馆里头看过病,都治好了,所以我才这么跟你们解释的。”
“真好了?”
“真好了,不信,你缴粮的时候问问那个做记录的何主簿,他的老寒腿啊,哪个大夫都治不好,可去了小神医一趟,就治好了。”官差道,“还有,咱们那个邵大人,就今年好不容易媳妇怀上的那位,你们知道吧?”
“知道。”
“他媳妇在孩子临生前,出事了,差点没一尸两命,还是小神医出手,将他媳妇跟孩子给救活的。”衙差滔滔不绝,“就是我们县老爷……”
“这事我知道!”
“我也知道!”
说到县老爷,队伍里头不少人嚷嚷起来,“县老爷说他在京城的时候,差点没断了条腿成瘸子,就考不上功名做不了咱们县城的老爷了。还是小神医把他治好的。”
“你们知道就好,知道就好。”官差嘴巴上说着,点头头,心里:哟,这县老爷为了给小神医医馆宣传,是说多少遍自个儿的事了。
“如今咱们县衙的人都信小神医,平时有什么大病小病,都喜欢到她那医馆去看病。”官差继续道,“你想想,又便宜,医术又好,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大夫?”
“真这么好?”
“真这么好!”官差点头,“还得多亏皇帝老爷封了江大人做安国侯,将咱们安泉县跟云山县赏给了侯爷做封地,不然,我们县城哪里有这么好一间医馆啊!”
农户们被怂恿了,跃跃欲试。
“等迟些时候,就下个月十五日开始吧,医馆还会开始五日为期的义诊,你们若是觉得我说谎骗人的话,等下月十五赶集的时候再过来看看,看小神医他们是不是替咱们老百姓看病拿药不要钱,就为了体恤咱们看病不容易。”
官差看农户们都心思动摇了,又加把劲,“不过云山县的百姓也是侯爷的百姓,铁定也是要来咱们这医馆看病的,到时候那排队怕也要排许久,轮到你们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所以你们现在就可以先去打听打听,要真有病,还是得先提前治,三文钱也不多,少吃一两个包子少喝一杯饮子,就能把自己的病治好,不亏的!别越拖越严重,那就不划算了!”
听了这话,农户们转头跟自己一起来的村民小声议论起来。
这乡下农户到县城里头来缴粮,很少是一个人来的,都是成群结队,所以排队的时候也是三三两两的,队伍后头听闻了这事,再看看前头长长的队伍,被说得心动的,商量着当真身上不舒服的,或者有毛病的,都去看看,留下足够的人手看着带来的稻谷就是了。
于是缴粮的队伍后头,不时就有人离队,跑小神医医馆里头去了。
而前头的农户听闻了这等好事,也默默打算,等缴完粮后,过去看看。
反正就在县衙附近,几步路的事情,顺道嘛!
这些天在医馆,已经招待过不少趁着排队缴粮税的空闲来医馆的百姓的大夫:林幼蝉,刘小大夫,洪婆婆,都对事轻车熟路了。
刘愈大夫因为如今药材备置充作,暂时派不上用场,也过来医馆这边坐镇——多加两把椅子就能给人看病了。
那农户要下田耕作,身上的毛病多多少少都有的,但平时没甚么事情很少进城里头来,有时候又因为手头拮据不愿意看大夫,想着一点点小病,忍一忍就好了,所以累积着那小病也成了顽疾。
如今进了医馆,问明白这看诊费用当真才三文钱,看刘愈一副有经验的老大夫的模样,又看刘小大夫年轻有为,自然对官差的话信了几分,都去找这两名大夫看病去了。
林幼蝉跟洪婆婆也不着急——急也没用。
这些老百姓只信任男大夫的观念,一时半会儿是转变不过来的,就是她在京城的永春堂给人看病,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景了,这事儿只能慢慢来。
所以就帮刘老大夫跟刘小大夫打下手,并旁击侧敲:“我们医馆也有女大夫,专门给妇人跟娘子们治病的。”
“哎,是那个侯的闺女,小神医吗?”
“没错。”林幼蝉指了指自己,故意板着张脸凛然道,看他们不信,又将洪婆婆给拉过来,“她也是咱们医馆的女大夫,擅长调理产前产后的妇人调理,还对接生非常有经验,你们谁人家里头娘子亦或是媳妇跟阿娘阿婶身子不利索的,你们回去跟她们说,尽管来我们医馆看病。”
“也是三文钱?”
“不,我们给她们看病,只要两文钱。”
“两文钱?”那来看病的农户难以置信,“怎么比我们看病还便宜?”
“因为我,小神医,还有我阿爹,体恤妇人娘子生活不易,也体谅你们郎君们赚钱银不易,所以对封地所在户籍的妇人们看病,都只收取两文钱。”
其实并非如此。
出此下策,是因为听徐知县说,大盛朝的女性地位虽比往朝要高,但很多地方依旧身份卑微,尤其是村落里头,不仅男性病患看病难,女性病患看病更难。
城里城外,寻常百姓家里头,若是有病患,有手头拮据者,若是男性病患,还因为是家中主要劳力能得到医治的机会,但若是女性病患,那则往往靠自己熬过来,或者依据前辈妇人的经验自己去找偏方药草医治,要是熬不过来,便只有等死一途了。
想到在这个大盛朝,明明所有的人口孕育来源于女性,但女性看病权益却如此得不到保障,像洪婆婆这般重要的大夫却地位如此低下,甚至既倡导男女有别,却连专门给女性看病的大夫也没有多培育几位。
林幼蝉想到梅嫂子跟邵嫂子的遭遇,心有戚戚,于是便跟阿爹说起这事。
而能为了让这些当家的郎君,愿意送家中的妇人娘子到医馆看病,当下最好的措施,自然便是看诊费用的低廉。
既然妇人看病还比他们便宜,想必这些不愿意送妇人娘子过来的郎君亦会多想一下,出两文钱,送媳妇跟丫头过来看好病了,能为家中多一个劳力值不值得。
而对于那些患病后,只用忍跟熬来应付病患的妇人姑娘,看病只花两文钱,就能治好病症,不用受折磨,是不是值得,她们心中亦会有所判定。
当然,林幼蝉制定这样的方案,不仅源自自己的医术跟钱银方面的考量,也是在得到阿爹钱银资助下,才能这般做赔本的医馆营生的。
换做是一年前的自己,她没有靠山没有资产,当然不会考虑这等措施。
果然,听闻妇人娘子来医馆看病,不过只需要两文钱,不仅这些郎君们心动,回去跟家里头的人说了以后,知晓此事的妇人们娘子们都很心动。
“才两文钱?就是说,我只要绣两张帕子卖出去,就能去县城里头的那家医馆看病了?”
“可不是,两文钱,那我上山砍一次柴,挑到县城里头卖掉,就有看病的两文钱了。”
“城里头看病这么容易的吗?”
“据说是那个什么侯……”
“是安国侯。就那个以前的江大人,说现在咱们这县城是他的封地,咱们也是他家的老百姓了,要我们有个容易看病的地儿,才跟他家的闺女开的医馆!”
“那江大人的闺女可了不起,据说在京城里头,人家就叫她小神医,而且还进宫给皇帝老子跟什么王爷治过病,就是她专门提醒咱们可以带家里头的媳妇去看病的。”
“啧啧,多好的一个闺女啊!”
“那个江大人,咱们以前儿是不是误会他了?不然他养出来的闺女怎么这么好心肠啊?”
“没错,要是江大人当真跟传闻中那样阴险奸诈,还能这么大方出钱银开个医馆让他闺女给咱们老百姓看病?”
“看来咱们听到的那些流言,都不可信啊!”
“指不定是嫉妒江大人的坏人干的。”
“哎,不是,这次我进城,我还听说,当年江大人啊……”
过后没几日,农户家里头便有不少大娘妇人,结伴到县城里头,专门找到县衙附近,寻找这家小神医医馆了。
等进了医馆,瞧见果真是有两位女性大夫专门给她们看病,不由得便松了口气。
大盛朝女性看病难的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大讲男女大防,妇人娘子们不愿意让男性大夫们随意碰触病体。
如今见医馆里头果然安排了女性大夫给她们这些妇道人家看病,心里不免更加感激。
等看过病后,发现捡的药材也不贵,往往两文钱一贴,六文钱就能治理一个疗程,而后感觉药到病除,没彻底根除的也觉得身子好多了。
再回头算算,看个小病拢共也就四五文钱,大病也就十文钱,除非是疑难杂症,就得花十几二十文钱,那到小神医医馆看病真是太划算了。
妇人们之间平时都有来往地,渐渐地便将安泉县县衙有专门的女大夫给她们看病,还便宜的事也给同伴们宣扬了出去。
随着到安泉县缴纳税粮税银的人越来越多,知晓小医馆看病便宜,还有女性大夫专门给妇人看病,而且还有越来越多治愈成功的案例,渐渐地,平时来医馆病患,无论是郎君汉子,还是妇人姑娘们,都越来越多。
身为女大夫一员的洪婆婆,既喜且忧。
喜的是她这个稳婆,顺当地转职为大夫,而且来医馆找她们看病的妇人姑娘,都把她当做大夫来尊敬。
忧的是到底不似刘老大夫跟刘大夫家学渊源,那妇人姑娘什么病症都有,她那点儿医术,除了专精接生,其他会治的病症,都是靠平时积累得来的,所以有时候也怕,若是遇见自己没曾见过的病症,治不好怎么办?
洪婆婆是打算做个负责任的大夫的,所以闲暇时候总是去请教林幼蝉。
林幼蝉其实也有点犯难。
她也才出师没多久,教洪婆婆资历是不是不够?要不要重金去聘请一位擅长带下病的大夫过来带一带她跟洪婆婆?
幸好,很快,就有人帮助她们解开了这个困境——有个专擅治理妇人病症的大夫,来医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