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皇太弟 > 第 111 章

第 111 章(2/2)

目录

“是的。我都没料到,原来我们这个大秦,和一千多年前的大秦是一家啊!”

秦宸以前从没有多想,为何在有了秦朝后,太祖还把国名取为大秦,原来是因为本来就应该叫秦啊!

以国为姓,避开了追杀。当年胡亥杀死兄弟姐妹,作为扶苏的长子被人救走,用门客的孩子替了他。

也因为始皇帝的特殊,嬴姓一直是各个朝代的重点关注对象。

所以他们这一支一直不敢恢复本姓,后来建立大秦也没有恢复。因为太祖说,世人皆称始皇为暴君,并不想让暴君的后代重新登上皇位。

太祖在等,等一个世人给始皇平反t的机会。

始皇确实有很多不妥的地方,但要说他完完全全是一个暴君,那也称不上。

在秦宸穿越来的那个年代,后世人已经能给始皇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他不能单纯用暴君一词来形容,他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帝王,深入了解后便会知道,他作为君主是合格的,始皇对得起时代交给他的任务。

所以他们想恢复本姓,还需要等待机会。

秦宸看着最高的那个牌位,脸上露出了崇拜和敬仰的眼神。

“他真的很了不起,他对不起大秦的百姓,可他对得起华夏。”

秦宸站起来,对兄长说道。

“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暴君,他确实不是仁君,对百姓也不是特别好。但是我们要从时代来看,那个时候的秦朝百姓,其实相比别的国家已经很好了。只是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太快了,他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才想求长生,让他有足够的时间解决秦朝存在弊端。可惜,他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没能解决秦朝统一后带来的弊端,最后秦朝在他死后三年便没了。”

皇帝和弟弟并肩站在一起,看着最高的牌位说道。

“可是他留下了一枚种子,后世不管哪个朝代都以统一华夏为准则。每一次分崩再统一,华夏的面积就会变大。”

秦宸想到了穿越前的华夏,那是祖宗一代又一代留下的基业。

以为华夏占据那么大的国土面积是怎么来的?不都是祖宗打下来的吗?

都说俄国是战斗民族,其实和华夏族比起来,真正的战斗民族是华夏族才对。

华夏族历史上打仗就跟喝水一样,很多计谋刻在了华夏族的基因里。就连三岁大的小孩子都会三十六计,只是平时大家没有往这上面想而已。

“是的,太祖说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兄长也很认同。”

这世上不怕一到二,而是怕零到一。

秦朝建立在没有任何经验上,后世皆以秦朝为蓝本,所以他们的朝代才能比秦朝存在得久。

可是零到一的苦,只有当时的那一批人才知道有多困难吧!

即使到了后世,秦朝有些东西还能借鉴,就说明它在某些地方确实很厉害,值得后人借鉴。

太祖知道云梦泽的竹简在什么位置,可是他没有派人去取。而是留给后人去挖掘,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无法保存挖出来的文物啊!

秦朝并没有一直流传得那么不堪,相反它有许多地方值得人借鉴。而秦朝身上很多东西,不过是后世朝代甩给他们的黑锅。

对于这一点,太祖是瞧不起那些朝代的。用抹黑前朝来证明自己正统,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后面的朝代有样学样。今天你抹黑了前朝,那么等到你这一朝结束后,后面的新朝同样用这样的方式抹黑你们。

证明前朝被灭是因为皇帝倒行逆施,而新朝的建立则是顺应天意。

这样的做法就是每一个前朝皇族都被新朝所灭。

大秦可没有这样做,只处置了那些罪有应得的皇族,没有犯罪的贬为庶人,和普通人一样。

他们如果想入朝为官,就得考试,这方面太祖并没有为难前朝的宗室。

而那些宗室也大多数乖觉,安安分分当普通百姓。他们也科举,但是考到举人就不再往上考了。

虽然太祖没有对他们做些什么,也允许他们入朝为官。可是他们心中明白,入朝为官会成为新朝大臣们的眼中钉。毕竟新朝有许多大臣的家人,因为前朝暴政而亡,他们对前朝是非常痛恨的。

没有迁怒他们,还是看在太祖的面子上,他们就不入朝为官给太祖添麻烦,给新朝的大臣们有借口弄死他们了。

太祖在安排大秦官员修前朝史书时,吩咐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不要带个人情绪在里面。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需要抹黑前朝,也不需要洗白前朝。

因为他的这个决定,在修前朝史书时,大秦到了公正客观,还原了前朝的历史。

至于那些被人刻意抹黑的地方,也替前朝正名了。

太祖的行为,让史官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他们在记录历史时都尽量不要带任何情绪,公正公平客观地记录自己看到的历史。

大秦史书没有被篡改,后人也不需要到处寻找真相,记录在大秦史书上的,就是真正的历史。

好的不好的都在上面,让后世更好地了解大秦的历史。

“总有一天,世人会为他平反的。”

秦宸和兄长走出密室,再次把密道关上,太庙又恢复了平常的样子。

“是的,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大声地告诉世人:我们姓嬴,嬴政的嬴。”

皇帝看着只有几个牌位的太庙,和密室下的牌位相比,这里太少了。

可他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先祖们的牌位摆出来,只因前面那些朝代的抹黑,秦朝的历史又太少,世人恐惧甚至是害怕始皇,对他只有暴君一种称呼。

“哥哥,我今天很高兴。”

秦宸侧头看向秦昊,即使是冕旒也没能挡住他脸上的笑意。

“阿宸,据说太祖的反应和你一样,你真的不是太祖的转世吗?”

皇帝怀疑他弟弟是太祖的转世不是没有原因的,实在是这二人不管是手段还是行事,都太过相似了。

“哥,你想太多了。”

秦宸移开眼睛,他和太祖相似是因为他们在前世接受的教育差不多。

“好吧!”

其实皇帝只是说着玩的,他也觉得自己的弟弟不可能是太祖转世,毕竟要转世成自己的后人,太祖估计也不愿意。

马车回程的时候,京城主道两边还是站满了百姓,他们一直朝着马车里的皇帝和秦宸招手,偶尔两人也回应他们。

每到这时,马车外都是一阵阵惊呼声。

本来兄弟二人就长得好,哪怕皇帝长得不如秦宸,但是放在外面也是美男子一个。

再加上他虽然已过四十,可是有着秦宸内力的他,现在看着顶多三十来岁,魅力也是相当可以的。

虽然在弟弟身边容貌被压,可是凭着他强大的气势也让一些姑娘们小子们注意到了他。

“大陛下长得也很好看啊!仔细看看,和小陛下也有几分相似。”

一位姑娘捧着红红的脸说道。

“他们是亲兄弟,当然像了。”

旁边的竹马翻了个白眼。

“同父异母好吧!所以大陛下和小陛下应该是像先帝。”

姑娘觉得能生出这么好看的兄弟,先帝长相肯定也不差。

“……”

不是在说两位陛下吗?怎么一下子就跳到先帝去了?真搞不懂这些女孩子。

竹马脑子想这么想着,但是手却不停地和马车中的两位陛下招手。

“大陛下、小陛下,看这里……”

他今天运气真好,站位靠前不说,还看到了两位陛下的真容。

听到外面的喊声,马车中的二人朝着他看去。

秦宸拿起马车上摆着的糖果,朝着那男孩子扔去。

“啊~”

这一次是更大的尖叫声。

小陛下给的糖果,男孩抱在怀里谁要都不给,包括自己的青梅。

“呵呵。”

被男孩子的反应给可爱到了。

“这么多年没出来,想不到京城中的百姓这么热情。”

皇帝感叹道。

“以后有的是机会,哥哥你就别难过了。”

秦宸扭头看他一眼安慰道。

“我知道,我出宫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盛华区看看,这几年盛华区发展得很好,都在向外扩建了。”

皇帝掀开帘子,看向远处比别的区要看出一截的楼房,那是盛华区所在之地。

“要是它没有进步,我才该头痛了。”

秦宸听了一脸正常,他当年花那么多银子,才建了盛华区,自然是想让它蒸蒸日上,超越其他三区的。

“好多人都想搬进盛华区居住。”

秦昊这话是真的,虽然住处不及别的区,但是真的很方便。

而且盛华区还有一个其他区不具备的优点,那便是里面的人比其他区更早开启民智。

秦宸在北境开学堂,皇帝就在盛华区试点。

兄弟两人一明一暗,同时开了学堂。

只是盛华区的学堂明面上要交钱,不过一年才一百文学费,哪怕最普通的百姓也能交得起。

孩子们在学堂学了字后,就回去教家人。家人年纪大了,学得慢孩子们也不急,因为先生说了,一天认一个字,一年就能认三百多个字了。

有先生的引导,盛华区除少数t实在没天赋的人,大多数都认得几百个常用字了。

盛华区的和北境的成功,说明这样的办法是可行的。

本来那些送去的学堂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想多认几个字,出来后好找工作。因为不追求科举,所以他们学起来也比较容易。

四书五经这些比较难懂,只有追求科举的人才会学它们。

其他人学习常用字就可以了,年纪大天赋又不错的一两年就能从学堂出来。当然也有可能留下继续学习,参加科举。

这些都取决于学生和学生的家庭,学堂不勉强。

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在学堂多学几年,等出来可以做个账房先生,也可以去乡村当个教人识字的小先生。

看,读多点书,识多点字,出来后真的不怕没有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

谁不知道读书识字好,只是以前大家都没有机会,也没有余钱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而秦宸和皇帝开的学堂,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往上爬的机会。

从此以后,他们也有了希望。

所以秦宸才要开启民智,以后大秦就有数不清的人才可用。

天才并不少,可有无数的天才被家庭所累,埋没在了普通人中间。

而学堂的开设,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堂不需要交学费,书本也可以看情况买。

学堂有基本的书籍在上课时借用,学生可以买笔黑纸借书抄下来,这样不用买也有书籍可用了。

大秦的书籍,因为近百年对活字印刷的发展,书籍已经比前朝便宜了很多,一本普通的启蒙书籍才几十文,四书五经全套下来也不过二两银子。

只要一个家庭攒一两年,就能买下全套的四书五经,这可比前朝容易多了。

笔墨纸砚比前朝便宜,因为大秦的手工业很发达,这些都已经实现了量产,因此最便宜的笔墨纸,普通的百姓也能用得起。

发达的手工业,为大秦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以大秦一国肯定是消化不掉这么多工业品的,所以许多东西直接外销。

大秦的商业也同样发达,大家农民所交的农业税,是有史以来最低的。因为大秦从太祖开始,就开发商路,大秦所赚的银子皆是从其他国家赚来的。

太祖一直采用的是用世界之力,供养大秦。

后面几代皇帝也都是如此,用大秦最普通的工业品,换取世界财富,然后拉回来供大秦建设所用。

再加上大秦商队满世界转,带回了许多高产或是口感不错的食物,大秦经过百年的发展,终于超越了前朝的盛世。

现在大秦就处在盛世,如果按照朝代的发展,大秦盛世后便会渐渐衰落,最后因土地兼并而灭亡。

可是大秦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在国家手中,私人手中没有多少土地,这就避免了土地被兼并的可能。

同时大秦不抑商,有完整的商业法。让那些大家族去经营商业,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只盯着土地里产的那仨瓜俩枣了。

毕竟外面的钱更好赚,跟着大秦皇族有汤喝。

没有土地兼并,大秦的灭亡就能再往后退迟百年。

而接下来只要大秦皇帝能稳住,不出昏君,那么大秦真有可能打破三百年的魔咒,让大秦延续下去。

几百年后,作为历史上存在最久的大秦,确实成为封建王朝存活最久的朝代。

而这一切都是大秦历史皇帝的努力经营换来的,哪怕大秦结束,世人也无不怀念这个朝代。

大秦对得起华夏,也对得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百姓。

秦宸和秦昊这对兄弟俩,回到皇宫直奔太极殿,在太极殿秦宸登基为皇,秦昊把传国玉玺交给弟弟便退位成为太上皇。

不过秦宸让秦昊再多待一年,双圣同时临朝,指点他如何当这个皇帝。

秦昊看着弟弟祈求的眼神,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一时间双圣临朝,倒是让朝臣们有些麻木。

你们兄弟二人感情好归感情好,也不用来考验他们这些臣子吧?

他们真的太难了,一旦二圣有不同意见,他们该战谁的队?

幸好二圣感情好是真的好,并没有让朝臣们站队的想法。

有什么事都是有商有量,真正把兄弟情深四个字写在了史书。

坐在龙椅上,作为太上皇的秦昊则是坐在一旁,看着弟弟终于登基为皇,心中的那颗心也终是安下。

以后他也不怕自己的子嗣杀驴卸磨,对亲弟弟下手了。秦昊会这样想,也是因为他发现弟弟确实没有大婚生子的打算。

“哥?”

秦宸回头,看到的就是自家兄长欣慰的眼神。

秦昊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殿下众臣跪下行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只有在登基这一天,会接受跪礼。

“平身。”

“谢陛下。”

圣武帝,年十九登基为皇,年号圣武。大秦没有皇帝登基就大赦天下的习惯,而且现在老百姓的税也少,因此秦宸登基只是全国放了三天假而已。

作为大秦武力值最高的皇帝,他不仅武功卓越,文治也更胜一筹。

在他的治理下,大秦蒸蒸日上,在他一朝真正做到了万国来朝。

免费的学堂,蒸汽火车和轮船,皆是在他一朝实现。

从蒸汽火车和轮船开始,大秦进入了工业时代。

大秦在圣武帝的治理下,领土比泰宁帝在时大了一半,那些曾经让他流口水的地方,终于被圣武帝揽入怀中。

登基后的秦宸很忙,忙到什么程度呢?忙到他连吃饭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哥。

“陛下,这是

“放那吧!”

安于堂把分好的折子放在桌上,又接过宫人递来的茶水。

“陛下,喝茶。”

秦宸就着安于堂的手喝了一大口,手上的动作却未停。

“安伴伴,蜀王带回来了吧?”

秦宸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蜀王。

“回殿下,蜀王已送入宗人府,同行的还有蜀王的家眷。”

安于堂恭敬立在一旁,现在他成了皇宫大总管,每天也有忙不完的事。

同时他还要照顾新皇,安于堂也有些忙不过来了。

不过没关系,他分了一半的宫务给李德有。毕竟太上皇的后宫他不好管理,交给李德有比较好。

李德有想拒绝,可他找不到借口。因为太上皇的后宫确实不能让新皇的人管理,这不符合规矩。

不说新皇不接手,就是礼尚也不会允许这么做的。于是太上皇的后宫还是由李德有继续管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