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2/2)
昨晚胤礽并未在她的房中留宿,是以她早早地就安寝了,今日一早,她方才知晓,康熙昨夜召见胤礽的事情。
应该是因为陈同朋贪污之事,胤礽受到了训斥,心里堵住气,这才找了陈同朋进献的三个瘦马,发泄心中的愤怒。
一旁的太监犹豫片刻后,还是弓着腰开口,“太子爷昨晚召了三位格格侍寝,战至黎明方休,也不知这三位格格,怎么惹恼了太子爷……”
怎么惹恼的,他心里清楚的很,但却不能明说。
当瓜尔佳氏的眼睛,扫过来的时候,那太监立马住了口。
瓜尔佳氏叹了口气,扬声道:“这三人魅惑当今太子,自知罪孽深重,现已自戕认罪,搭出去吧。”
话音落下,瓜尔佳氏的目光下移,落在了白布上,声音里含着几分怜悯,“给她们换上格格的行装,好歹是太子身边名正言顺的侍妾。”
皇家的媳妇难做,太子妃更难做。
太子若有事,她这太子妃便成了笑话。
那太监颔首道:“嗻。”
瓜尔佳氏迈着步子,离开了这充满血腥味的屋子。
片刻后,毓秀宫死了三个格格的事情,就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
梁九功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康熙,包括太子妃对外的说法。
康熙沉吟许久,方缓缓开口,“照太子妃的意思,将消息散出去。”
紫禁城没有不透风的墙,就是不说,外面也要传出去的。
只是,他的太子,嘴上说着知罪,心里却怨恨着他这个汗阿玛。
殊不知,身在高位,看似坐拥天下,实则也被天下压制着,不能任性而为。
一旁的梁九功颔首道:“嗻。”
一盏茶的功夫过去,康熙下了一道圣旨。
陈同朋贪墨公款,罪大恶极,赐斩立决,抄没所有家产,充入国库,亲属者,凡成年男子,一律斩杀,其余亲眷流放宁古塔,永不许入关。
半个时辰后,康熙的口谕,传到了四贝勒府和九贝子府,胤禟与胤禛入宫请安。
胤禟与胤禛,此去江南督办赈灾一事有功,每人赐黄金千两。
胤禟与胤禛领赏谢恩后,退出了乾清宫。
胤禟对此,很是平静。
上一世,胤禛与胤祥从江南回来以后,康熙便是各自赐了黄金千两。
这一世,虽然去的人变了,但事情没变,结果自然也不会改变。毕竟这件事情扯上了太子胤礽,康熙又岂会大肆褒奖。
二人出了乾清宫,走出一段距离后,胤禛开了口,“老九,陈同朋到底是谁的人?”
胤禟闻言,愣了一瞬,笑着看向胤禛,“四哥心里想的是谁?那就是谁。”
话音落下,胤禟加快了出宫的步子。
胤禛看着胤禟越走越远的背影,眸子里流露出几分疑惑来。
他们二人还在扬州府时,就已经查出了陈同朋孝敬太子十万两白银并三位瘦马,但他们默契的是,谁也没有在给康熙的折子里写明。
太子是康熙一手带大的孩子,太子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远不是他们这些儿子能够比肩的,他们若贸然将太子受贿的证据递上去,只怕康熙会疑心他们二人联手构陷太子。
是以,他们二人都佯装不知,待陈同朋到了京城,让刑部的人动手去查,得出的口供,康熙才会相信。
可他心里却清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如今看胤禟的态度,胤禛倒是相信了自己的猜测。
只是,果真如自己想的那般,胤禟这般卖力又是为何?
这些日子,他真是越发看不清楚老九了。
天空云层缓缓移动,遮蔽了刺眼的太阳,胤禛也加快了出宫的脚步。
这厢,胤禟回了九贝子府,径直去了正院,将康熙的赏赐,给了董时宁收着。
董时宁对于江南水患一事的真相,也有耳闻,自然也明白了康熙与太子胤礽之间,有了嫌隙,康熙这会儿子,怕是心里也不痛快,给两个儿子赏赐了金银,却没有赏下实职。
不过董时宁是个知足的人,如今手里拿着沉甸甸、黄澄澄的金锭子,也乐得开花。
一旁的胤禟,瞧着自己福晋的财迷样儿,忍不住抱怨道:“爷都坐半天了,也不说上杯茶来。”
董时宁听罢,忙吩咐道:“青黛,快给爷上杯好茶来。”
胤禟哭笑不得,“福晋的云兴楼生意红火,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还稀罕这些金子?”
董时宁将手里的金锭子放回去,一本正经的看着胤禟说道:“那不一样,爷此去江南可是受了不少罪,我自然瞧着珍贵了。”
胤禟闻言,心中一暖,正欲说话时,便见青柳走进来禀道:“爷,福晋,十爷府上的人来传话,说十爷请九爷过府喝酒。”
胤禟闻言,开口道:“知道了。”随即,又对着董时宁说道:“福晋与爷一同去吧。”
董时宁想起胤俄喝醉的模样,连忙婉拒道:“你们爷们儿喝酒,我便不去了。”
胤禟闻言,也没再强求,换了一身衣裳,便骑着一匹快马,往胤俄府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