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女扮男装升官指南 > 书院

书院(2/2)

目录

“可是孩子长大了,总得认几个字,学些道理呀。”

匠人回道:“嗐,我们这些没识字的,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要说道理,好的坏的这谁分不清,庄稼又不听道理。”

“哈哈哈是啊,娃娃长大了自然什么都知道了,大人不用操心这个。”

安蕴秀无言片刻,知道根深蒂固的观念没那么容易撼动,转而看向还在一边嬉闹的孩童,忽然道:“小虎,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去水里找石头呀?”

“因为水里有石头。”

“我们也是在水里找到,水里有不割手的石头。”

虽然问答飘忽不匹配,好在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这已经可以算作原始的求知欲了。安蕴秀顺势讲了些流水侵蚀山石的地理知识,继续问道:“那水又是从哪里来的?”

“下雨来的,天上来的!”

“水是天上的,石头是地上的,他们打架,就是天和地在打架。”

安蕴秀暗叹小孩子们的想象力,心道新脑子果然好使,继续引导道:“你瞧,这么多话,其实可以连起来简单地说,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那还有石头对大路,庄稼对苗苗。”

小孩子们笑作一团:“还有饭对菜,鸡对鸭,桌子对凳子。”

大人们也笑,一边干活一边听这些交谈嬉闹,一日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安蕴秀却记挂着这事,待晚上回到县衙,便向梅成提起了教育问题。

“不是识几个字这么简单,我说不清,但觉得挺重要的。”

梅成难得神色认真,没有像匠人们一样直接回绝。只不过思索片刻还是绕不过现实问题,道:“要不等明年?我听说这些笔啊墨啊估计挺花钱,大家不愿意多半也是银子的原因,等来年宽裕点,办个不收费的私塾,估计行得通。”

安蕴秀摇摇头:“这件事不能等,一般孩童四五岁就开蒙了,奉山县十几岁的孩子依旧大字不识。过了这一阶段,往后的所谓弥补都无济于事。”

该做一件事的时候,紧着点也要给做了,毕竟时机不等人,尤其是教育这种不能立时见效的事。

“不能等,那现在就要办?”梅成皱眉道,“要办的话,也就只有你来当先生。可还有那么多公务,你哪来的时间?”

这也是安蕴秀在考虑的,旁的事还能让梅成分担,可办书院这事……

“唔。”她脑中忽然浮现出一道人影。

安蕴秀心道,旁的事没有定数,可打基础的这一步却是现下能做的,自己得把孩子父母这种无所谓的观念、奉山县这种不爱学习的风气扭转过来。

“总而言之,教育这件事可以开始留心了。至于旁的,车到山前,说不定会有转机。”

打定主意后,安蕴秀便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引导,左右纯干活太过无聊,她常常绘声绘色地给小孩子们讲故事,时不时让他们猜猜后续进展来吊胃口,不光是小孩们,有时连大人都听得入了迷。

每当孩子们问起是哪里的故事,安蕴秀便会答“书上写的”。再往后,讲到精彩处还要停上一天,解释是“忘记后续了,等我回去翻翻书,明天再讲给你们。”

一来二去,这群孩子对“书”的向往明显高出不少。

安蕴秀将这些变化都看在眼里,待这些情绪积累得差不多了,她趁施工队伍休息,将孩子们聚集在一边的树下,严肃道:“在私塾里,学习一段时间是要检验成果的。你们听了这么久的故事,今天,我就要看看谁听得最认真,记得最清楚。”

小孩子们眨着大眼睛,不明所以地等待,在一旁吃饭休息的工人们也好奇地朝这边张望。

“第一个问题,从石头里蹦出来,后来成了花果山主人的,是什么动物呀?”

“猴子!”“猴!”“美猴王!”

这个问题让孩子们瞬间明白了游戏规则,也挑起了兴趣。他们在地上排排坐好,满脸期待地等着下一个问题。

“厉害,都答对了!”安蕴秀赞赏地竖起大拇指,随后道,“第二个问题,猴王的二师弟是什么动物?”

“是猪!”“猪八戒!”“猪!”又是一阵争先恐后的回答。

她又接连抛出十几个问题,尽是提升获得感那类的,一旦有人答对就变着法儿地夸奖。到最后,又变戏法似的拿出十几块竹片分发下去。

“上面有字儿!”小虎惊喜道。

“对,因为大家听得认真答的都对,这是奖励的小牌牌。”安蕴秀指导他们拿好竹片,“这三个字,从左往右念作‘小’‘状’‘元’。”

“状元?”

“我知道状元,学问很好的才是状元!”

孩子们兴奋的脸都红了,小虎的父亲刚好在一边歇息,他便捧着竹片一溜烟跑去,献宝似的展示:“爹,这是大人给我的奖励!”

小虎爹哈哈大笑几声,道:“我还当这知县亲自提的牌匾多不好得,我搁这卯着劲儿干活,你小子就说了几句话就得了?”

他咂摸了一下嘴:“好小子!给你爹长脸了!”

安蕴秀看着眼前景象,甚觉满意。转变观念要循序渐进,至少现在,她已经听到了众人“大人说话你得仔细点听”、“大人方才教的三个字你记住了么”诸如此类的交代。

很好,看来自己可以回去准备“奉山书院”的牌匾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