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县衙小食堂 > 第124章

第124章(2/2)

目录

在内侍的小声提醒下,顾洵连忙拜谢皇帝,后而起身,坐在了椅子上。

这时,顾洵才看清,他与皇帝的距离甚远,而且皇帝面前还挡住了黄纱帐子,根本看不清皇帝的龙颜。

“你这包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内城门口的将军检查完顾洵所背的包袱,禀报给皇帝后,皇帝便要求直接呈上来。

“回圣上,是清渊钞关杜辽贪污税银、土地以及赈灾粮的罪证。”

顾洵一字一句,不卑不亢,清清楚楚地将话说了出来。

顾洵说完,皇帝默了默,杜辽这个品级,就算弹劾也是有御史和谏官,他当政以来,头一次遇到一个八品小知县,弹劾一个朝廷大员的。

“哦?你详细说来朕听听。”

“嗯。”

说完,顾洵便从椅子上站起,重新跪在椅子旁,诉道。

“臣知晓以下犯上,弹劾上官是罪,但臣不忍看清渊百姓买高价粮活命,不忍看边关百姓受外族欺辱。”

皇帝眉头皱了皱,没有说话,只等顾洵接着诉说。

“臣偶然间在清渊县一个村子里,发现一处地下密道,密道两旁有数道门,里面存放的便是漕运税银、赈灾米粮。”

皇帝听顾洵说着,拿起面前包袱里的一锭银子,翻转过来看了一眼。

银锭子底部刻着的字样,确实是漕运税银的字样,做不得假。

凡是税银,收上来均有官兵把守,一分一毫不会外泄。

如今……

皇帝的眼角沉了沉。

“你发现漕运税银有多少?”

“回圣上,臣发现那处存了近百只木箱,臣打开一只木箱,里面存满了银锭子,清点整箱后为一千两银子。”

一只箱子一千两,近百只箱子,那便是近十万两银子。

作为运河第一钞关,清渊钞关一年的漕运税银为十五万两。杜辽上任三年,竟然吞没了十万两税银。

想到此处,不用顾洵多言,皇帝已感觉心头一股火气直冲上来,手掌重重拍在了龙椅一侧扶手上。

皇帝掌拍扶手的咣当一声,令在场的所有人顷刻跪了下来。

整个宫殿顿时如深渊一般沉静,每个人连个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弄出点异响来。

“你接着说。”

皇帝的声音比刚才更加低沉,还透着一股怒气。

“密道另一扇门里,是约万斤粮食,清渊县上月遭受洪灾,百姓流离失所,臣将百姓集中安置后却发现赈灾粮仓里无米可调,仅存的一些也是生了虫的烂米。”

顾洵说着,皇帝又从包袱里拿起一本粮仓巡视记录的册子。

翻开首页,上面登记着今年年初户部巡查清渊粮仓所记结果。

“仓满米优。”

皇帝口中缓缓念出这几个字,听不出任何情绪。

顾洵听到这四个字,已知不必再赘言,皇帝一切已经了然于胸。

“你刚才说不忍见边关受外族欺辱,与这些有何关系?三公主的令牌,为何在你处?”

王公公找到昔颜后,已t经快马加鞭往京城递了信笺。

谁知却是顾洵比信笺先一步到京。

“十年前,大将军将北疆外族打退在边关之外,但外族游牧不定,随水草迁徙。一旦进入冬日,没了口粮,便又会三五成群来我朝边境抢掠,边关百姓苦外族久已。”

顾洵声音镇定,缓缓道来。

“这十年,我朝休养生息,现在并非与外族开战的好时机。”

顾洵说着,跪地磕头。

“臣发现的这十万两漕运税银,乃杜辽贪污所留一部分,若全部收缴后用在北疆边关,我朝必再得十年休养生息的机会,届时重现繁盛,令外族不敢来犯。”

顾洵说得字字铿锵有力。

皇帝心中知晓,顾洵发现的只是杜辽手中藏匿的一部分。

这个杜辽,短短三年钞关主事,便贪污了十万两漕运税银,胆子也太大了些。

“你所说这些,朕必会令人查证,三公主现在所在何处?”

“三公主随王公公在回京的路上。”

顾洵相信皇帝必会狠查杜辽,最后收缴的赃银绝不止十万两。

“有前朝之鉴,公主和亲并非长久之计,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两边又会开战。臣深刻体会到圣人用公主和亲为我朝争取喘息之机,但如今查抄杜辽,边关之急便可得缓。”

想到昔颜,顾洵决心一定要说动皇帝,打消和亲的念头。

“孩子是父母心头的至宝,且不提去了外族的艰辛,若有朝一日两边开战,必会令公主陷入两难。今日,有更好的办法,还请圣上以慈父之心,同意公主不愿去外族之请。”

昔颜之所以会逃走,皇帝心里再明白不过了。

谁会愿意嫁去外族,皇帝也舍不得女儿,只是为了江山社稷,正如顾洵所说,争取多几年的喘息之机。

若杜辽藏匿漕运税银一事为真,皇帝心头动了动,或许可以重新考虑是否和亲的事宜。

“是三公主给你的令牌,让你来找朕的?”

皇帝的口气似乎没有刚才那么低沉了。

“是三公主给臣的令牌,但面圣是臣自己的主意,作为天子之臣,自然要为天子分忧,为黎民百姓祈福。”

顾洵缓缓起身,擡头看向皇帝。

“请圣上慎取和亲之策,今日以下犯上该当之罪臣必不会推辞。”

说完顾洵重重叩首在皇帝面前,只等皇帝发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