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1/2)
意外
奏章递上去后,裴元珩还将陈善方拉了过来,同他讨论束水冲沙法的可行性。办法当然是可行的,这本就是结合了后人一套完整的堤防理论。
陈善方看得如痴如醉,裴元珩抱着胳膊在旁边观望,等到陈善方彻底沉浸其中时,顺嘴一说:“若是陈大人也同意的话,日后这事儿多半得交由陈大人主管。”
谁?
陈善方如梦初醒,擡头审视地看了一眼裴元珩:“按着这个法子来治理黄河,应当花费不小。”
裴元珩反驳:“钱花出去了还能再赚,但是一旦黄河决口,有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工部擅长治水的官员大有人在,如今又添了水泥这一项助力,岂不是如虎添翼?此事一旦做成,黄河下游水患将大大减少,泥沙堆积的情况也会逐步缓解,届时,陈大人乃至工部都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话说得勾人,但陈善方还是立马警觉起来:“王爷不参与此事?”
裴元珩露出苦笑:“本王若是参与,这事哪里能成?”
陈善方想到了远在京中的太子,再次缄默。从前若是让他在太子跟晋王之间做抉择,他想都不想只会站太子。但是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他不免开始同情起晋王来了。其实设身处地想一想,若是他站在晋王的立场上,未必能有晋王这样大公无私。
也罢,晋王不愿意插手,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会尽力争取,只盼着太子殿下能体谅百姓,明白他一心为国的良苦用心。他并非是支持晋王,只是为了黎民百姓而已。陈大人默认地将这件事给揽了过来,顺便还在裴元珩的法子上酌情添加了一些措施。
裴元珩在旁看完,转头便将这事儿告诉了秦朗,让他写个文章好好吹一吹陈善方的英明睿智。裴元珩猜测,过了这一遭之后,那小心眼的裴元玺必定恨死陈善方了,到时这两人自己就能分崩离析,都不用他费神。
一回生,二回熟,秦朗如今对如何吹捧陈善方早已是信手拈来了,甚至坏心眼地添加了不少陈善方跟裴元珩相处融洽的二三事。写完之后反复观赏,觉得自己真是聪明绝顶。
昨儿裴元珩的奏章也是只留了陈善方的名字呈上去的,字迹是他的字迹,署名却署的是陈善方的名字。三位丞相看过之后面面相觑,陈善方这是跟户部一样彻底改弦易辙了?这才多久的功夫就从太子换成了晋王,晋王在陈善方身上应当花了不少功夫吧。
不止是三位丞相,就连皇上跟太子心中都有这样的猜测。皇上对陈善方不可谓不失望,陈善方也算是难得的头脑清明有能力之人了,原本是他为太子准备的,结果现在却跟老二不清不楚。无风不起浪,若是陈善方没有这个意思,这封奏章又怎么可能署他的名却用了老二的字迹?
工部上下同样迷惑。分明陈大人临行前还交代心腹好生听命于太子,怎么一晃神便换了态度?
有人怀疑:“这中间怕不是有什么误会,是否要写信向陈大人核实一番?”
只是这话刚出便被人堵了回去:“你如今去问岂不是叫尚书大人难堪?”
忠臣不事二主,这事只能心知肚明,不能宣之于口。如今陈大人跟晋王打得火热,估摸着那吹陈大人的小报便是晋王弄出来的,要不怎么只盯着陈大人吹?晋王为了拉拢他们陈大人,真是下了血本了。
眼下这情况,让工部不少官员开始犯了难。工部上下一向与尚书大人同进共退,眼瞅着陈大人已经支持晋王了,他们是不是也得……跟着晋王利益是不小,但是风险的也大啊。
左侍郎望着众人愁眉紧锁,终是出面道:“先按兵不动吧,日后若有事关晋王的争议,一切比照着户部来。户部如何,工部便如何。”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户部那明着支持晋王的,他们仿效户部的话,态度如何已经是一目了然了。不过,晋王倒是有挺多奇思妙想的,跟着他行事未必会差到哪儿去,单看陈尚书就知道了,这段时间陈尚书在京城可算是出尽了风头。
不多日,京城又有一篇拍陈善方马屁的文章面世,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这束水冲沙的法子都是陈善方提出来的。先不说这法子究竟是谁提出来的,光是这一想法便引起了朝廷不少官员的议论。一群人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工部等支持者道这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反对者怒斥其劳命伤财,华而不实。
两边吵闹得厉害,但是皇上自始至终却都没开口。他当然知道此举可造福百姓,更能稳固江山社稷,对于他这个一国之君也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一想到这点子或多或少跟老二有点关系,皇上便有些抵触。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法子费钱。老二也真是个混账东西,天天想着嚯嚯他口袋里的钱。
国库虽多年充盈,但是今年已经花费太多了,等年底还有太子大婚,更是费钱,届时加上运河与治水同时进行只怕朝廷也得穷了。若是各处都能省上一笔,或许还有宽裕。
裴元玺与他父皇一向亲近,怎能看不出来他父皇真正纠结的点在何处?他的父皇,除了利益之外最看重的便是声誉。作为贴心的好儿子,裴元玺思量再三还是主动开口,让他父皇削减大婚开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