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案(1/2)
查案
秦朗这样一吆喝,周围百姓的目光都投到陈善方身上。
在他们心里,知州大人已经是他们这一带最大的官了,不想这里竟有个比黄大人还要厉害的官员。那喊冤的妇人也意识到谁才是能帮她的人,立马扑在陈善方脚边,泪如雨下地诉道:“大人,求您大发慈悲给民妇一家做主,否则民妇的丈夫就真的死不瞑目了!”
裴元珩眼神一变,这里头还牵扯到了人命官司?瞧着陈善方还在瑟缩,裴元珩索性就帮他将事情给应了下来:“你且随陈大人回衙门,将案情仔仔细细地说清楚,陈大人最是公正无私,若真有冤情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陈善方错愕地瞪着裴元珩。他什么时候公正无私了?他又什么时候说过自己一定会管了?
裴元珩挑眉:“若是陈大人不管,方才便不会主动站出来了,不是么?”
陈善方捏了半晌拳头,仍然辩无可辩,从他被踹出来的那一刻,他便已经被架在高台上下不来了。
那妇人还在忙不叠地给陈善方磕头,起身后小心翼翼地托着孩子,卑微地跟在众人身后。
她今日不为自家鸣冤是绝对不会离开的。她不求别的,只求一份公道。
陈善方被催促着,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衙门。
天知道他本来压根就没准备去衙门,而是想着直接去驿站歇脚来着。赶了这么多日的路,谁不想要好好休息休息,也就他倒霉碰上这样的事,那位黄知州该不会埋怨他多管闲事抢了自己的风头吧?
陈善方侧着身子打量了对方几眼。
恰逢黄灵甫看了过来,陈善方莫名心虚:“我……”
该说什么呢,他方才是被人踹出来的?
黄灵甫态度一如以往:“州衙每日都要办案,但是主审人的官衔从未像陈大人您这般高。今日幸得陈大人审案,实在是州衙之幸。”
陈善方心中大定,越发笃定这位黄知州是个难得的体面人。
黄灵甫确实有些不舒坦,自己才是汴州的知州,百姓有冤屈却直接越过自己拦路钦差大臣,岂不是在打他的脸?但黄灵甫为人八面玲珑,纵然心中有想法也不会当着上头官员的面表露出来,仍旧半含笑地请晋王一行入了州衙。
流民们被张胜杰带去了城外扎帐篷,陈善方则认命一般地在黄灵甫身边。
周围百姓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大都也亦步亦趋地跟着。
进去之后,黄灵甫与陈善方都想请裴元珩上座,裴元珩没应,直接占了下册的座位,还让人给商止跟秦朗搬了两个椅子。
三人心安理得得坐下之后,裴元珩还跟陈善方道:“我不擅长断案,此事还是交给陈大人吧,相信陈大人绝不会让汴州百姓失望的。”
陈善方很想说,他也没断过案,他从前只在工部办公啊。可惜不论他如何不愿,最终还是被人推上了主审官的位置。陈善方当真是如坐针毡,适应了许久之后才看向下首:“堂下何人,有何冤屈?”
那妇人道:“大人,民妇姓王,夫君姓柳名吉,家住在上塘村,一家老小从未犯过事。只因家中田地这些年多收了几石粮食便被人设计抢了过去。我夫君前去讨钱还被人打得面目全非,家去后发起了高热便再没能醒过来。”
说到伤心处,她抱着孩子擦了许久的眼泪。
秦朗也抹了一把眼泪,尽心地将这些细节记下来。
裴元珩看他笔都未停过,好奇地问:“你记这些做什么?”
秦朗小声:“记习惯了。”
自从开始写小报之后他每日都要积攒不少素材备用。虽然今儿这桩冤案尚不知结果如何,可是秦朗总觉得得先记下才行,免得日后忘了。
在那妇人的自诉中,谋害他们家的汴州有名的粮商洪三老爷。
自从今年上半年北方干旱后,南方的粮价也蹭蹭地往上涨。柳家人口多,家中子孙勤勉,这些靠着劳力置办了不少田产,又趁着这几年年景好积攒了不少粮食,于是便被收粮的洪家给惦记上了,说要高价收购他们的粮食卖去北方。
柳家原本不缺粮食,加上家里小辈还要成亲急着用钱,便盘算着卖掉一大半。结果粮食是被拿过去了,说好的钱却迟迟没能到手。柳吉不甘被人戏耍,独自从家里拿走了当初签好的契书去洪家要钱,却恰好赶上洪三老爷纳妾。洪三老爷嫌弃他冲撞了自己的喜事,蛮横地让人将柳吉打了出去,就这么把人给打死了。
陈善方纵然不想管,听了这些话也免不了要生气。汴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这等恶霸一般的商贾,真以为仗着自己有些臭钱便能无法无天了?他当即将十个衙役分作两拨,一拨去上塘村查明情况是否属实,一拨去洪家附近询问可有目击者,再将洪三老爷押来审问。
秦朗看到这一幕,点评道:“陈大人入戏真快。”
裴元珩也端详了一会儿,陈善方固然怕麻烦但是却良心未泯。这修筑河道还不知要持续多久,更不知会遇上多少冤案险情,不如,先将陈善方的名头架起来?当真要有一人出头的话,那就让陈大人出头吧,裴元珩觉得他应该会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
享受不了也得享受,谁让他是裴元玺的人?
汴州的官差办事效率还是极高的,没多久便将事情查完了。这事儿也好查证,毕竟当初洪三老爷纳妾时摆场极大,周围不少百姓都去围观,因而也有不少人看到柳吉被打,听说是被拖到巷子里打的,打得皮开肉绽,人当场就晕死过去了。还是好心人通知了柳家兄弟,才将人给背了回去。第二天一早,人便没了。
不过这种事见多了他们也习以为常了,基本都是拿些钱财私了。
一条人命能值几个钱?等拿到了赔款后还能再赚一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