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大汉搞革命 > 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2/2)

目录

文登将得了满分的李昌和他熟悉的何姓世家子试卷放到了一处对比,觉得其中差的是满满的经验。

与乡人打交道的经验,在乡间生活的经验。

李昌得满分的原因就是阅卷官给出的简洁朴素,好记易懂。

用的字也简单常见,哪怕无人宣讲,把纸往墙上一糊,蒙童连蒙带猜也能说个差不多。

相较之下,何姓世家子拿出做赋的态度写出来的东西,固然文采斐然,引经据典,但在百姓那就是听不懂看不懂,只能揭下来擦屁股。

紧随其后的第三类题,根据要求大意拟定限定字数的政令就更是如此。

这一类题都不能说是有可笑的壁障,只能说那些世家子都飘得厉害。

不过差异最大的还是第四类题,涉及乡间争讼断案。

世家子弟对这类题的判决多依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成例子,主张孝义,如子为父报仇杀人,可赦死罪,郡县甚至要表彰其至孝至烈。

但李昌的答案就是完全的背道而驰,杀人者死,无可原宥。

并声明一味颂扬孝义,只会让民间斗杀不止,劳力减少。官府形同虚设,百姓畏轻侠胜于官府。

而且对涉及农业之事,态度都很激烈,在答案中主张杀牛者死,不准钱赎。

文登越是看李昌这份满分卷子,就越是觉得爱不释手。

此人绝对是个当亲民官的好苗子啊!只要稍加调教,再配齐佐属官,治理一县之地绰绰有余。

他来广汉郡快两年都没挖出来的人,秦游三个月就给挖出来了。

果然山野中有遗才啊!

秉承着问问不吃亏的想法,文登张嘴要人了。

本以为还要就归属权拉扯一会儿,孰料秦游答应得相当痛快:“能跟在远谋你身边学习,那还真是让他占了个大便宜。”

甚至还买一送四。

“这样吧,远谋你能者多劳,这回有五份评价在优秀的试卷,都交给你带一阵如何?”

因为秦游答应得过于痛快,致使文登胆子更壮了些:“其实我更想要这几个阅卷打分之人。似北部都尉、葭明这样的边远县,令丞尉的位置都空缺很久了。”

结果当然是毫无意外地被否了。

不过地方上久无长吏也不是个事,秦游已经寻思着军中有不少因伤致残,不好再待在军中的老卒,可以放出去临时顶一下亲民官了。

修书的风声传出去后,那些坐不住的世家大族也多少会表达一些诚意,到时候再开进士科简拔选调生好了。

两人看着试卷,各有所思,秦游在心中算着能把变革推到哪一步,文登想着再薅几颗沧海遗珠出来为自己分担一二政务。

不然就秦游这个使唤法,他怕自己英年早逝。

在静静的翻看批阅中,两人偶尔也会交流一二,但也只是一二。

因为秦游总是能精准地杀死比赛。

“将军您真的不能再从汉中调一批工匠来了吗?编书很费纸的。”

“没有了。前日来的应该就是汉中能支出来的最后一批工匠了。造纸不难学,顶多半年的功夫。更何况编书不在于一日,现招人学也来得及,蜀地总要有人做工。”

“将军您还没去信问,怎么就知道没有了?”

“不必去信问,只会给我妻增添烦恼。”

“嗯??!”

“前日来的工匠,只有十七人。她喜欢整数,如果能有二十人,是绝不会只送来十七人的。不信你可以去问问已经到了的工匠,汉中的工匠是不是已经空了。”

“那将军也该想想麾下诸军的军号叫什么名字了。我看了看这几天的军报,下头的兵卒对只有第三营升格为军,并得名飞星很不满,再说新兵已经招得差不多了。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准是伯宰和益谦又找你抱怨了吧,这不都胡闹么。第三营升格为军是因为他们要驻守巴郡,名头得响亮。阵列论起人数,哪有他们多啊。他们连曲长都没配齐呢,升格为军这事倒是挺敢想的。”

“有这个原因,但不全是。将军您如今已经入主蜀地,再叫汉中军,过于生分了。升格为军也是迟早的事。”

“嗯——行,那我先拟几个出来,到时你也帮忙挑一挑,总不能让这些个混小子真堵上门来闹。”

“登悉从将军之意。”

无论说的话有没有油盐,关不关乎大局,时间都在悄然溜走。

深秋的阳光静静披撒在两人身上,微风卷起庭院中的落叶,飘飘摇摇爬上了台阶。

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直到韩征噔噔噔地闯了进来,不等秦游训他没规矩,他就先一步急声说道:“兄长,出事了,汉中传来消息,朝廷以犒军为名,派出子毅的伯父与从兄去了郿县。

“三日后晚间子毅受邀赴家宴,却未料到宴上早已暗伏刺客。

“子毅猝不及防,为刺客所伤,幸得亲卫拼死保护才杀出重围,然至今下落未名,生死不知。

“长安已经下诏将子毅斥为阴谋作乱的反贼了!”

-------------------------------------

治平九年冬,帝兴义兵。——《梁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