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逃婢 > 第094章 第94章

第094章 第94章(2/2)

目录

一想到他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方桃简直快要被他气死了。

她胸脯剧烈地起伏着,捶打他几下不解气,她恨不得再骂他几句,可一想到他昨晚拼了命护着她的样子,她的嗓子眼似乎被堵住了似的,什么都骂不出来。

眼里的泪颤颤打着转儿,她深深吸了几口气,突然咬紧了唇,呜的一声哭了出来。

“萧怀戬,你是不是有病啊?”

方桃放声大哭,萧怀戬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他本来是要跟她坦白一切的,可昨晚发生了意外,他才一时没来得及说,现在被她发现了他的伎俩,不消说,她一定会更厌烦痛恨他了。

“方桃,都是我不好,我不该骗你......”

他语无伦次地说着,拖着那条受了伤的右腿俯身靠近她,拿自己的衣袖去帮她擦泪。

“是我的错,我不该偷偷留在乐安县的,对不起......”

他一边低声下气地道歉,一边给她擦泪,方桃甩开他脏兮兮的衣袖,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他便讪讪收回了手,无措又落寞地坐在了一旁。

“你别哭了,我来就是告诉你,我已派南逍去救徐长安了,你别担心,他不会有事的。”

大哭了一阵,方桃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

他说长安没事,她也就不必太担心了。

不过,眼下她与萧怀戬困在这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腿上还受着重伤,要先想办法离开这里才行。

“你还能走吗?”咬唇看了他一眼,方桃没好气地说。

萧怀戬吃力地动了动腿,腿上的伤势不轻,稍微动弹一下,便痛的额角冒出一层冷汗。

看他面色煞白倒吸冷气的模样,方桃鼻子一酸,闷声道:“你别乱动,等我一下。”

走到洞外,雨早就停了,天光已经大亮,也不知现在处于何地,目之所及处,是一片连绵起伏的苍翠山脉,一眼简直望不到尽头。

方桃摸出袖袋里的竹哨,放到唇边用力吹了起来。

哨声清亮悠长,在群山之间阵阵回响。

没多久,遥遥听到大灰高亢的回应,方桃不由心头一喜。

一炷香的时间过后,哒哒的驴蹄声渐近,大灰穿过密林草丛,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方桃的面前。

方桃摸了摸它的长耳朵,大灰便仰着脖子咴儿咴儿叫了几声,亲昵地蹭了蹭她的衣襟。

昨晚突然遭到匪徒追击,和方桃失散后,它躲到了密林里,没被人抓去。

它背上的褡裢里,装着一些食物、水和药物,回到洞里,方桃把吃的喝的一股脑放到萧怀戬身旁,道:“你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从昨晚到现在,两人都几乎没吃一口东西,也没喝过水,萧怀戬拿起水囊,旋开上面的塞子,对方桃道:“你先喝。”

方桃接过水囊喝了一小口,剩下得都留给了他,她翻找出了治伤的金创药,便对他道:“把裤管卷起来。”

萧怀戬犹豫了一瞬。

伤在大腿处,位置有一些令人尴尬,再者,此时蒙汗药的药效还没退下去,他的手臂使不上劲。

“要不,你帮我吧。”

静默片刻,他别过脸去,长指默默捏紧了水囊,神色有些不自然。

他腿上的伤要紧,方桃也顾不上什么。

她万分小心地挽起他的裤腿,裤腿慢慢卷到膝盖上方时,狰狞的伤口便逐渐显露出来。

足有三寸长的伤口,血肉可怖地外翻着,伤深隐约可见白骨,看上去令人触目惊心。

看着他的伤口,方桃心里隐隐作痛,眼眶酸涩不已,死死紧咬住了唇,才勉强止住差点夺眶而出的眼泪。

给他上完药,方桃便将他的伤口重新包扎起来。

他的伤势严重,那金创药只是能暂时止血止痛,她需得尽快带他离开这里,去看大夫才行。

“现在能走路吗?”

方桃小心翼翼搀住的胳膊,萧怀戬咬牙试着慢慢起身,一步一步挪走到洞外时,他白皙的额角沁出了大颗大颗的汗珠。

方桃小心将他扶上了驴背。

牵着驴往外走了一会儿,日头已升到半空,眼前出现了一条羊肠小道。

道旁参天大树枝叶繁茂,日光洒下斑驳的光影,方桃举目远眺,看到远处山坡上出现一大片连绵不绝的桃林,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有桃林,距离有人烟的地方就不远了。

驴背上,萧怀戬凤眸半敛,抿紧了唇未发一言,视线却一直落在眼前人的背影上,从来没曾移动过分毫。

方桃牵着驴加快步子,半个时辰后,终于到了桃林。

蒙汗药的药效全然退去,腿脚恢复了力气,到了林中,萧怀戬擡腿从驴背上下来,方桃扶他靠在一棵碗口粗细的桃树下休息。

水囊里的水已喝完了,听到不远处有潺潺的水流声,方桃拎起水囊,道:“等我,我去找点水来。”

她说完,纤细的身影便很快消失在桃林里。

等待她回来的时间,萧怀戬简直望眼欲穿。

过了足有两刻钟的漫长时间,耳旁终于响起了轻盈的脚步声。

明媚日光下,方桃身姿灵活地穿过桃林,手里拎着水囊,衣兜里还包了几个桃子,微笑着朝这边走了过来。

定定地看着她,萧怀戬突然想起,当初他坠崖受伤时,方桃也是牵驴驮着他来到了桃林。

那时,初春三月,桃花初绽,绯红若霞的桃林里,他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眸中含笑的她。

那时,他的头脑突然空白了几瞬,不知为何,心底隐约有酸涩闷痛在弥漫。

他本以为,那是他的余毒之症开始发作。

时至今日,他才知道,见到她的第一面,她便在他心里悄然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