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 第52章 你一个太监,敛财竟不如带把儿的

第52章 你一个太监,敛财竟不如带把儿的(2/2)

目录

虽然在宫里有外人,不好说自己家里的事儿,但是说别人家里的事儿,就没什么负担了。

顾庆之理所应当的拉了荣国府出来。

“唉……我想起我去年刚去荣国府的时候,他们家架子是大。进侧门下马车,换一拨人带我进去,到了二门再换一拨人,到了贾府老太君院子门口,再换一拨下人。我进宫都没这么……麻烦。”

考虑到顾庆之跟他的关系,林如海捏着鼻子捧哏道:“怎会如此?早年没听说他们家如此张扬。”

虽然语气夸张表情僵硬,不过也是零的进步了。

顾庆之叹气,“六年前听说林姑娘去的时候,也是一样。侧门进去,换轿子,到了二门,换擡轿子的人,到了老太太院子门口,下轿子继续换人。”

“穷讲究呗。”林如海这次捧哏就自然了许多,“世家到了穷途末路,是会格外注重排场的。”

顾庆之很是满意,换了个话题,道:“过几日忠顺王请我去听戏,说是新排了一出戏,中秋宴会上唱的,我带您姑娘一起去见识见识。”

没等林如海说话呢,擡轿子的太监先接了上来。

“忠顺王府的戏班子是整个京城最好的,尤其是里头那个琪官儿,上回听说北静王想要,没要来。”

顾庆之好奇的问了一句,“北静王这事儿办得也不地道,戏班子的顶梁柱,他平白就想要?”

都是自己人,太监也没藏私,“北静王好像跟忠顺王不太对付,好像是说上一位北静王的葬礼上,忠顺王爷失仪了,但是……谁知道呢。”

一路闲聊,很快到了东华门,顾庆之给太监一人塞了一个一两的金锞子,这才跟林如海进了东华门。

林如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尤其是能跟太监好好聊起来这事儿,他敢说满朝文武百官,没有比顾庆之强的。

林如海拍拍他肩膀,“幸亏你没当太监。”

在文华殿门口跟林如海道别,顾庆之一路往北,又去了御书房。

皇帝见他进来,笑道:“朕以为你早该来了,这都巳时二刻了。”

顾庆之不好意思笑笑,“林姑娘第一次进宫,我得看着才放心。”

“朕记得你前两日还说她好了,能说会笑,想要什么都干自己开口,也会挑三拣四了。”皇帝皱了皱眉头,“朕怎么觉得这是娇纵呢?”

顾庆之叹气,“陛下,她六岁多就寄人篱下了,一个人孤苦无依多年,她过得什么日子,我是想象不到的。贾家人关心她,不是为了她开心,是为了自己开心。贾家老太太可不是为了当林姑娘的好外祖母,她是为了当自己心目中的好外祖母。这里头区别可就大了。”

俗话说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真不是开玩笑的。

皇帝顿时就想起自己那几年的心境来,他这还是亲爹呢,也跟着叹气,“林姑娘是惨。”

“所以啊,她把什么都挑到了我眼前,想要什么都要我知道。我总担心这是试探。我还是担心她觉得不安心。”顾庆之叹气道。

皇帝觉得有点噎,这就不能是已经好了吗?从孤苦无依到活泼可爱,这不挺好的吗?他刚才就不该说娇纵!

“那你打算怎么办?”

“自然是有什么就给她什么了。”顾庆之继续道:“好在她如今已经是县君了,比那些只能依靠父兄的女子强了许多,下来我再多带她出门,多认识些人,得有自己的生活,后头还得劝林大人给她名下些产业,我也得送她点什么。我希望她不用依靠任何人,也能好生活着。”

皇帝正要感慨点什么,顾庆之忽然又道:“林姑娘在娘娘那儿也待了有小半个时辰了吧?”

皇帝翻了个白眼,只觉得自己的安国公坐立不安且心不在焉,他严肃正经道:“朕的皇后喜欢用年轻的女孩子下酒,这会儿怕是已经吃上了。”

“啊?”顾庆之大惊。

“对啊,皇后还能吃了她不成?”

那是不能,顾庆之唏嘘一声,“陛下啊……”

皇帝清了清嗓子,道:“咱们说正事,尹恩立跟全福仁也查得差不多了,至少去年的账目全查出来了,太上皇去年一年就用了三百八十万两银子。”

顾庆之这是真的被惊住了,“他怎么花的?我记得……内库一年的收益也就是两百万上下吧?”

皇帝沉重的点了点头,“去年太上皇六十九岁的寿宴,光着一场寿宴就花了快一百万两银子,后头太上皇还赏赐了给他送寿礼的人,又是小一百万两出去。”

这年代,带九的生日要比整岁的隆重的多。

顾庆之劝慰道:“其实换个角度想,也是好事儿,太上皇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啊。内库又不给您,您手上没钱,照例该是您这个继承了皇位的儿子给他办寿宴的,结果呢?你手上没银子。真要您办,可就是寒酸中的寒酸了。”

顾庆之两掌一拍又摊开,“得,这不得自己花银子了?太上皇心里也苦啊。而且银子花出去换了东西才是银子,留在手里就是白铁块。”

“朕就知道该找你说这事儿。”皇帝微笑了起来,“尹恩立和全福仁都说太上皇大把撒银子是因为穷途末路,要靠银子才能叫别人说他好,朕虽然也这么觉得,但到底不如你说得好。”

顾庆之脸上显出骄傲的神情来,道:“若是这么说,江南一带有人谋反的可能性不大?”

皇帝点了点头,“如今只查清了去年一年的,还得继续往前查,而且得了太上皇赏赐的人,也得查一查。不过马上要乡试了,朕叫尹恩立先全力忙乡试去了。”

乡试这等重大考试,锦衣卫也是要监考的,看管考官不叫与外界联系,同样是锦衣卫的责任。

不过说到乡试,顾庆之就顺嘴提了林如海。

“林大人出身勋贵,又跟勋贵结亲,听他的意思,虽然是文官,但是或多或少被人排挤,既然如此,不如重用他,横竖他还有我这么个弟子,这辈子跟勋贵脱不开关系了。”

一开始说得轻松,又拿排挤开场,最后再开个玩笑,皇帝果然听了进去。

下来就稍微郑重一点了,“他探花出身,资历也够,尤其盐税这事儿,南直隶大大小小的官员,从县令到总督,竟无一人发现。这证明他心思细腻,可堪大用。”

顾庆之又说了林如海生病那会儿的心境转变,虽然是钻了牛角尖,不过皇帝也不免感叹两句,“他倒是有忠心的,就是可怜了林如娘。”

早先顾庆之就说过不少林姑娘过得不好,林姑娘无人关心的话,如今再这么一听,皇帝道:“织造府才上进的绸缎织锦等物,捡年轻女孩子能穿的先给林姑娘一样送一匹去——一匹够做衣服吗?”

顾庆之跟皇帝大眼瞪小眼,“这我也不知道啊。”

皇帝笑道:“罢了,回头朕跟皇后说吧。”

“说到南直隶。”顾庆之又把话题拉回来,“今年的盐税正常了吗?”

“前头董伯中刚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盐税比去年多收了不到半成,后来巡盐御史拆成三个,个个都想多收些银子得朕的奖赏,的确是比去年多了,你提的好主意!”

皇帝很是满意顾庆之,还伸手拍了拍他肩膀,“朕觉得今年太上皇悄无声息的只说养病,也有可能是没法搞私盐愁得。”

顾庆之放下心来,严肃正经道:“往好处想,太上皇会不会是真病了呢?”

“那就不关朕的事儿了,朕又不会看病,朕只能劝父皇多喝热水。”

两人编排几句太上皇,顾庆之又想起一件事来,“说起来我上半年去扬州的时候,扬州知府李大人今年正好是三年任期满,还说年底要回来选官候补……隔壁金陵府的府尹贾大人,也做了两任了。金陵跟扬州正好是南直隶最富庶的两个府。”

皇帝点头道:“平日不见你关心朝政,出主意倒是一出一个准儿。不错,前两日王子腾曾也上本保举贾雨村,朕打算趁机把这两人都换了。王子腾啊……”

顾庆之各种隐秘知道的不少,便附和道:“王子腾那日与其说他按兵不动,不如说他害怕不敢出兵,这才捡了个便宜没被牵连进去,怎就成了从龙之功?这八成也是他自己说的。”

“所以朕叫他奉旨查边去了,五十多岁的人,身子骨倒是硬朗。”皇帝阴恻恻来了一句,又道:“不过朕如今大权在握,倒是不想用这些阴谋了,等江南事毕,朕就宣他回京。”

要是真如皇帝所愿,王子腾病死在任上,皇帝肯定是要封赏家人的。要是召回来,等着他的就是明升暗降,但是能保住命。

也不知道王子腾会选哪一条。

眼看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顾庆之照例在宫里吃饭,中间皇后宫里的太监还来说了一声,“娘娘留林姑娘一起吃饭。”

皇帝似笑非笑看了顾庆之一眼,顾庆之便愁眉苦脸又严肃正经的来了一句,“这不是打算喂胖了再吃吧?”

皇帝呵呵了安国公。

等吃过饭稍微歇息片刻,皇后那边又来了消息,“要送林姑娘出宫了。”

顾庆之也起来告辞,皇帝瞧他一眼,沉声道:“不忙,先去通报一声,正好朕也要去见皇后,安国公同朕一同前去,免得再从前头绕路。”

到了坤宁宫门口,得了消息的宫女正好送林黛玉出来,林黛玉有轿子坐,顾庆之就在一边跟着。

林黛玉兴高采烈的,“还见了娘娘的妹妹,比我大半岁,说过两日一起去庙里上香。”

顾庆之瞧着她的侧脸,阳光洒在她脸上,金灿灿的看着很是美好,他点头应道:“头一次出去,基本不是去庙里就是去庵堂,见过几次才好请去家里玩。”

“她还羡慕我有匹小马,还说想来看看呢。我得快点学会骑马,今天晚上回去就给它喂胡萝卜!”

原本还正经坐在轿子上的林黛玉扭过身来,“她还说她风筝放得高,等明年春天我必定要跟她比一比的。”

林黛玉到了马车上还在说,顾庆之面带微笑听着,时不时回应两句。

这个时候,皇帝也吩咐过了皇后,给林黛玉赏些布料做衣服。

回到御书房,全公公来了。

他手里捧着个木匣子,笑道:“陛下,这是安国公的上进。”说完又小声道:“是择吉的收益。”

这等事情,顾庆之是不好直接跟皇帝说的,所以一切都是全公公中间转述。

当然收银子这等事情也不能叫顾庆之一个国公去做,都是有手下跑腿的,今日银子收齐,就直接给全公公送了过来。

全公公把匣子放在桌上,拿了上头账本道:“一共四十八万三千两,都在这里头了。”

“多、多少?”皇帝惊得都有点变音,“多少!”

见皇帝这个样子,全公公觉得自己当初那个表情也不算是目瞪口呆有失体统了。

他笑眯眯道:“四十八万三千两,主要是八月底阳江公主的长孙娶妻,日子赶得急,她家花得多,择日子十五万,三对大雁一万五,太监锦衣卫还有武将全要去镇场子,一共十八万。不过锦衣卫跟武将的银子不在这里头,都已经送去给尹大人和潘大人了。”

听见这数,皇帝不由得也叹了口气,阳江公主他也知道,是太上皇的妹妹,不过长公主封号只能有一个,所以一直被称为公主。

她家里这个长孙,可以说是倒了八辈子霉。

头一次择好日子,女方祖父死了,第二次择好日子,男方祖父,也就是驸马死了,中间两家也怀疑过是不是八字不合,干脆退亲好了,只是都耽误到这份上了,退亲也不合适。

这次走忠顺王的关系找到顾庆之,阳江公主也是发了狠,大手笔竞价到十五万。

“八月成亲的人多,我不缺这点银子,我也不叫你吃亏。”

顾庆之的售后服务也是有的,他甚至还请太医去公主家给他们集体号了脉,连锦衣卫都出动了,力求叫他们家里没病没灾的度过这一次。

“九月十月的两家都是十万。”全公公继续道:“九月成亲的那个商户,正想谋求一个皇商的位置,除了三对大雁,太监也要正五品的,单请太监就花了两万两银子。冬天成亲的人不多,卡着五万两的限收的。”

全公公声音不急不慢的,皇帝却忍不住去拿了账本来看。

他直接翻到最后一页,择日子一共五十八万,皇帝拿六成是三十四万八千两,还有二十一对皇庄出品的大雁,一共十万五千两,请太监三万两,总计四十八万三千两。

皇帝怔怔的看着全公公,全公公道:“安国公说了,这是头一次,不免有人还观望,加上又是冬天,成亲的人不多,所以他只开放预约到二月,等到年底了再放新的,夏天成亲的人比冬天多,明年进项能稍微多一些。”

“还有这个。”全公公又从袖子里掏出个小账本来,“这是京里找安国公问过的人,也就是能出五万两择吉的人。”

皇帝接过这小本子,叹道:“内库那么些产业,一年也不过两百来万……”

“是啊……”全公公心酸。

“朕虽然给安国公赏了不少产业,但……加起来也没这么多啊。”

“是啊……”全公公无奈。

皇帝语气复杂,脸色更是复杂。

“你说你一个太监,敛财竟还不如一个带把儿的。”

“是啊……”全公公麻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