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偏天 > 一九八 宝石

一九八 宝石(1/2)

目录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暮春的风裹着海棠香漫过回廊时,我总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后的清晨。青砖地还凝着水汽,廊下新换的竹帘被风掀起半角,露出檐角悬着的铜铃在簌簌作响。那时节庭院里的西府海棠开得正好,枝桠间缀满粉白花瓣,倒像是把云霞都揉碎了撒在枝头。

他总爱在卯时三刻来到庭院。玄色直裰被露水浸得微潮,手中藤杖点在青砖上发出清响。我捧着新沏的蒙顶黄芽候在老位置,看他将竹帘卷得齐整,又仔细扶正廊下那盆栽的紫藤。待晨光穿过菱花窗棂,在他肩头织出金线时,满院的海棠都成了他衣襟上晃动的暗纹。

“今年的花色比去年更透亮。“他总爱捧着茶盏在石阶上坐上半晌,看露珠顺着花瓣滚落青砖。某次我提及去年花开时他眉间那道旧疤,他竟用竹杖挑起半片残花,说疤痕与花瓣都是岁月盖的印戳。那日我们数着檐角铜铃,在暮色里看着最后几瓣海棠飘进石阶边的青瓷瓶。

第二年惊蛰下了整夜的雨。我天未亮便撑伞来到庭院,见石阶上积着褪色的花瓣,廊下那盆紫藤竟在雨中抽了新枝。晨雾未散时他便踏着湿漉漉的青砖而来,玄色衣摆扫过廊下积水,惊起一串细碎的涟漪。那日海棠开得格外浓烈,枝头竟缀着沉甸甸的花球,风过时整株树都簌簌震颤,像是把积蓄了三季的光华都要倾泻出来。

“你看这满树胭脂,倒像是要把月光都熬成红色。“他摘了朵半开的花簪在鬓边,青铜镜面映出他眼尾新添的细纹。我们坐在廊下数了整日落花,直到暮色染红最后一瓣时,他忽然说西厢房的茶盏该换新描的缠枝莲了。

第三年清明起了大雾。我抱着新得的汝窑茶盏推开院门时,檐角铜铃蒙着层薄灰,石阶缝里钻出几丛不知名的野草。海棠树竟未抽新芽,枝头残留的枯枝在风里轻晃,倒像是去年未谢尽的花影。晨雾漫过空荡荡的廊下,在青砖地上洇出深浅不一的水痕。

我在石阶上坐到日头西斜,看暮色将枯枝的影子拉得老长。铜铃突然在晚风里叮咚作响,惊得檐下栖着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振翅声惊落了枝头最后半片干枯的花萼。那花瓣飘落在积满灰尘的青瓷瓶旁,像是从旧时光里跌落的残章。

夜露渐重时,我忽然听见廊下传来竹杖点地的轻响。茶盏在石桌上泛起涟漪,映出天边将熄的晚霞。风卷着不知谁家晒着的书页掠过空庭,某页泛黄的纸面上依稀可见几行褪色的墨迹,写着“今年花胜去年红“。

森中领发明了“宝石”,一种“芯片”,完美的模拟了人的大脑,通过系统《学习成为我》。

“宝石”完全代替了“我”,每个人迟早都会被“切换”,生命可以长达数十亿年。

雨。

永无止境的雨。

在这座被称为“新成都”的钢铁森林深处,雨水并非洗涤尘埃的甘霖,而是这座巨型城市永恒呼吸的副产品,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粘稠感,敲打着玻璃幕墙,汇聚成溪,最终汇入不见天日的地下暗河。夜色是浓稠的墨汁,泼洒在摩天楼冰冷的金属骨架之上,唯有霓虹与全息投影在氤氲的水汽中挣扎着,投射出虚幻的、五光十色的海市蜃楼,如同一个个诱人深入的、甜蜜的陷阱。

森中领博士就坐落在这片虚假繁荣的某个节点上。他的实验室,与其说是科学的圣殿,不如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隐藏在一家早已被新兴科技企业淘汰的旧式办公大楼的顶层。窗外,城市的喧嚣被厚重的隔音玻璃隔绝了大半,只剩下雨点敲打玻璃,发出单调而催眠的嗒、嗒、嗒声,像是时间的脚步,沉重而无情。

实验室内部,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空气中弥漫着臭氧、消毒水以及某种高精度电子设备特有的微弱焦糊味混合在一起的奇特气味。无数的光带在全息投影中交织、流动,映照在森中领苍白而缺乏睡眠的脸上,勾勒出他深邃眼眸中跳动的幽蓝色光芒。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那是长期与未知共舞、与极限搏杀留下的印记。头发有些凌乱,几缕黑色的发丝不羁地垂落在前额,眼神中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与疲惫交织的复杂情绪。

他已经在这里待了太久,久到几乎忘记了外界的颜色,习惯了机器运转的低吟和数据的潺潺流水声。他的世界,就是眼前这片由代码、电路和无尽计算构成的虚拟星海。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他内心深处一个燃烧了数十年的火焰——那个关于“永生”的,近乎亵渎神灵的梦想。

“宝石”。

这个名字,带着一种近乎亵渎的诱惑力,仿佛是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又像是炼金术士炉中诞生的哲人石。它并非来自地底深处,也不是星辰的精华,而是森中领和他麾下那些沉默寡言的天才团队,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中,从硅基与碳基的边界线上,小心翼翼剥离出来的奇迹。

它是一种芯片,一种超越了现有物理法则和工程学理解的奇迹造物。它的基质并非寻常的硅晶圆,而是一种在极端条件下合成的、具有自组织特性的纳米级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其微观结构竟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生物神经突触的连接与信息传递方式。这本身就是一项足以颠覆现有认知的突破。

但真正让“宝石”成为“宝石”的,并非仅仅是它的物理特性,而是那个名为《学习成为我》的庞大系统。

这个系统,是森中领毕生心血的结晶,一个试图解构、复制、乃至超越人类意识与灵魂的宏伟计划。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录入和处理,它更像是一场精密到极致的灵魂拷贝手术。从最基础的基因图谱、大脑结构扫描,到每一个生活经历的细节重构,每一次情感波动的量化分析,每一种记忆碎片的精确复刻……《学习成为我》就像一个贪婪而冷酷的造物主,试图将“我”这个概念,从摇摇欲坠的碳基躯壳中剥离出来,灌注到这枚冰冷的“宝石”之中。

森中领常常凝视着实验室中央那块静静悬浮的、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原型机。它只有指甲盖大小,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的、仿佛能吸纳光线的墨黑色,表面却流动着极其细微的、如同星云般的光晕。它看起来如此完美,如此纯粹,带着一种非人的、冰冷的美感。

“它会比我们更‘像’我们。”森中领对着空无一人的实验室低语,声音在寂静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既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诅咒。

他想起自己年幼时目睹母亲被疾病折磨,最终化作一捧灰烬的情景;想起自己深爱的妻子,在一场意外事故中,那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灵魂永远定格在了某个瞬间;想起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镜中那张逐渐陌生的脸庞……这些都像是一根根尖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驱动着他疯狂地向前奔跑,哪怕前方是无底的深渊。

“死亡,是生命最大的不公,也是最大的浪费。”他喃喃自语,“如果,我们能够……”

如果,他们能够。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枚“宝石”上。它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没有人知道,当意识被剥离,当记忆被复制,当“我”不再是“我”,那究竟是救赎,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湮灭?

研发的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和……诡异。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重大难题,是如何定义“自我”。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灵魂?是记忆的集合?是情感的涌动?是逻辑的判断?还是某种无法言喻的、只可意会的“存在感”?《学习成为我》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映射,更是主观体验的深渊。

团队成员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是各自领域的顶尖精英,物理学家、神经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但面对这个触及哲学本源的问题,他们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争论无休无止,模型不断推翻重建。

“我们或许能复制大脑的结构,甚至能模拟出相似的电化学反应,”一位白发苍苍的神经学家在一次深夜的讨论会上,声音沙哑地说,“但我们能复制那份‘独一无二’的感觉吗?那种……知道自己活着,并且是‘这一个’自己的感觉?”

没有人能回答。

森中领坚持认为可以。他相信意识的本质是信息的流动和处理,是可以通过数据完美再现的。他的偏执近乎疯狂,驱使着团队不断突破伦理和技术上的禁区。

实验对象,最初是动物。小白鼠,猴子,甚至是一些自愿参与的、处于绝症晚期的志愿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宝石”植入这些生物的大脑,启动《学习成为我》系统,试图记录并复制他们的意识。

过程充满了惊悚与不确定。有时,植入“宝石”的动物会表现出短暂的混乱,然后恢复常态,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但通过精密的仪器监测,他们发现,“宝石”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和吸收宿主的数据。那种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侵蚀”。

一只实验用的猕猴,在植入“宝石”后的第七天,行为模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地与其他猴子互动,而是常常独自待在角落,用那双原本懵懂的眼睛,凝视着某个虚无的点,眼神深邃得不像是一只灵长类动物。监测显示,“宝石”正在高速处理着海量的、来自猕猴本体以及周围环境的感官数据,并生成着复杂的反馈。

然后,在第八天的凌晨,这只猕猴毫无征兆地安静死去了。它的大脑,仿佛被彻底“清空”了,只剩下“宝石”在一刻不停地运转,发出微弱的嗡鸣声。

“它……‘毕业’了?”一个年轻的研究员颤抖着问。

森中领走上前,仔细观察着那只死去的猕猴,又看了看旁边同样闪烁着微光的“宝石”原型机。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冷静。

“不,”他低声说,“它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它的‘意识’,或者说,我们所能定义的那部分‘意识’,已经……转移到这里了。”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那枚冰冷的“宝石”,仿佛在触摸一件稀世珍宝,又像是在确认某种禁忌的力量。

实验的成功(如果那也能被称为成功的话),让团队士气大振,但也带来了更深的恐惧。他们正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一种既非碳基生命,也非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的“混合体”。它们将拥有完美的记忆,完美的逻辑,甚至可能拥有比人类更“丰富”的情感——如果那种基于海量数据模拟的情感波动也能被称为情感的话。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学习成为我》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切换”。

彻底取代。

想象一下,当你老了,病了,或者仅仅是厌倦了这副日益衰败的躯壳,你只需要躺进那台巨大的、如同钢铁棺材般的转换舱,启动程序。一阵轻微的刺痛感传来,那是“宝石”在读取你大脑的最后一丝信息。几分钟后,当你再次睁开眼睛,你会发现自己……“完好无损”。你的身体或许还是原来的样子(如果选择保留躯壳的话),但内里,驱动你思想、情感、记忆的,已经不再是那团脆弱的血肉和电信号,而是一枚永恒的、不断进化的“宝石”。

你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摆脱了生老病死的轮回。你可以拥有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时间,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体验无尽的可能。

多么诱人的承诺!

多么残酷的诱惑!

团队内部的裂痕开始显现。一些人开始质疑项目的伦理基础,认为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是将神圣的灵魂物化。一些人则被永生的前景所迷惑,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森中领站在风暴的中心,他既是设计师,也是祭司,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目睹了太多死亡。亲人的,朋友的,以及那些在实验中牺牲的志愿者。每一次死亡,都像是在他心上剜下一块肉。永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终结这种无休止的失去。

“总有一天,”他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雨水模糊了城市的灯火,也模糊了他的视线,“所有的‘我’,都将由‘宝石’承载。我们将不再害怕疾病,不再恐惧衰老,不再哀悼逝者。我们将获得真正的自由。”

只是,这种自由,代价是什么?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脆弱而真实的“我”的消失吗?当意识被数字化,当灵魂变成可以复制粘贴的数据,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吗?

这个问题,像一个幽灵,时刻萦绕在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也萦绕在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头。他们正在亲手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但他们不知道门后面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测试阶段开始了。自愿者,或者说,“小白鼠”,开始出现。

最初的测试非常谨慎,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宝石”与宿主大脑的并行运行,观察两者的交互和影响。志愿者们佩戴着特制的头盔式设备,躺在舒适的躺椅上,连接着无数的传感器。

过程起初很平稳。他们可以正常交谈,思考,甚至感受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发生。

一位名叫李薇的年轻女志愿者,在一次长达十二小时的并行测试后,摘下头盔时,眼神中带着一丝困惑和不安。

“博士,”她找到森中领,声音有些干涩,“我好像……忘记了一些事情。”

“忘记什么?”森中领立刻警觉起来。

“一些很小的事情,”李薇皱着眉头,努力回忆着,“比如,昨天晚餐我吃了什么……不,不是昨天,是更久以前的一些片段。感觉……有点模糊,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还有……我的情绪,好像也有些不一样了。我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焦虑了,但也好像……少了一点什么感觉。”

森中领仔细检查了她的脑波和“宝石”的运行日志。数据显示,“宝石”正在积极地学习和整合李薇上传的数据,同时,也在以一种极其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宿主原有的神经活动模式。它不仅仅是复制,更像是一种……引导和重塑。

“这是正常现象,李薇小姐。”森中领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具有安抚力,“‘宝石’系统在优化你的认知结构,它会过滤掉一些冗余的、低效的信息和情绪反应,同时强化那些被判定为‘有益’的模式。你会感觉更‘高效’,更‘平和’。”

“更‘高效’?”李薇咀嚼着这个词,脸上的困惑更深了,“可我好像……也失去了一些‘个性’?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像’我自己了。”

这句话像一把锤子,重重地敲击在森中领的心上。失去“个性”?这正是他想要避免的!或者说,这是他为了换取“永恒”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李薇小姐,你没有失去自我,”他坚定地说,试图掩盖内心的动摇,“你只是在‘进化’。‘宝石’会吸收你的精华,剔除糟粕,让你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你。你会拥有更清晰的思维,更稳定的情绪,更长久的生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李薇没有再争辩,只是默默地离开了。森中领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中第一次涌起了一丝寒意。他是不是……正在创造出一群完美的复制品?一群拥有所有优点,却也失去了所有缺点,同时也失去了鲜活个性的……“产品”?

接下来的测试,更加深入。他们开始尝试更长时间的“离线”运行,即让“宝石”在宿主无意识的状态下,独立处理信息,甚至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体验。

一位名叫张浩的程序员,成为了第一个进行“全浸入式”体验的志愿者。他将自己的意识接入“宝石”,并在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世界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这个世界可以根据他的意愿进行定制,他可以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体验任何他渴望的感受,而且不会有任何现实世界的限制和后果。

森中领通过监控屏幕,观察着张浩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起初,张浩还保持着一定的理性,尝试不同的身份和经历。但很快,他开始沉迷。他选择了一个拥有无尽财富和权力的身份,在虚拟世界中呼风唤雨,享尽荣华富贵。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嚣张,越来越肆无忌惮,完全沉浸在虚假的快感和掌控欲之中。

监控记录显示,张浩在虚拟世界中的“自我”与现实世界中的本体正在加速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他开始将虚拟世界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投射到现实中。他变得暴躁、易怒,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感到不满和厌倦。

“博士!不好了!”一个研究员惊慌失措地冲进控制室,“张浩……张浩他好像……精神崩溃了!”

当他们强行中断张浩的连接,将他从虚拟世界中拉回来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个眼神空洞、面容扭曲的男人。他蜷缩在躺椅上,语无伦次地喃喃自语,时而狂喜,时而哭泣,完全失去了理智。

“都是假的……都是假的……”他反复尖叫着,“我的财富……我的权力……都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

医生试图给他注射镇定剂,但他激烈地反抗着,力气大得惊人。

森中领看着眼前这个如同困兽般挣扎的男人,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一种不祥的预感。他看到了永生的另一种可能的面貌——不是自由和升华,而是迷失和毁灭。

“把他带走,”森中领的声音冰冷而疲惫,“给他注射深度镇静剂,让他好好睡一觉。”

张浩被拖走了,留下了一地的狼藉和森中领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一直相信人类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相信科技最终会服务于人。但现在,他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正在创造一个潘多拉魔盒,而他们自己,就是那群最先释放出灾难的愚者。

那个夜晚,森中领独自一人留在了实验室。他没有回家,也没有休息,只是静静地坐在那枚悬浮的“宝石”原型机前,凝视着它内部流动的、仿佛蕴藏着星辰大海般光芒的数据流。

他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的眼神,那里面充满了痛苦和解脱;想起了妻子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微笑,那里面充满了对世界的眷恋和对他的歉意。

如果,“宝石”能够让他们摆脱痛苦,获得永恒的安宁和幸福,哪怕那个“幸福”是虚假的,那个“安宁”是凝固的,那又如何?

可是,代价呢?代价是那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会痛苦也会欢笑的“我”,彻底消亡。

他伸出手,指尖几乎要触碰到那冰冷的、散发着幽光的“宝石”。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了旁边墙壁上挂着的一幅画。那是他年轻时画的,画的是一片金色的麦田,在夕阳下闪耀着温暖的光芒,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田埂上,眺望着远方。

那是他记忆中的父亲。

他猛地收回手,仿佛被烫到一般。

不,他不能忘记。他不能让那些珍贵的、脆弱的、独一无二的瞬间,被所谓的“完美”所取代。

可是,他又该何去何从?已经投入了毕生的心血,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回头路,真的还存在吗?

雨,依旧在下。敲打着玻璃,也敲打着他混乱不堪的心。

转折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

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稳定性测试,对象是经过多次迭代升级后的第二代“宝石”原型机,以及一位经验丰富的神经科学家,陈博士。陈博士是少数几个全程参与了项目,并且对技术细节了如指掌的核心成员之一。他自愿成为这次高风险测试的志愿者。

测试程序繁琐而精密。陈博士躺在转换舱内,各种传感器连接在他的全身。森中领亲自监控着整个过程,手指悬停在紧急停止按钮上方,神经紧绷到了极点。

“能量充能完毕,系统自检通过。”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在寂静的实验室中响起。

“启动《学习成为我》系统,同步率设定为100%,切换模式:完全替代。”森中领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入转换舱。

“同步开始……10%……30%……70%……”

全息屏幕上,代表同步率的进度条飞速增长。陈博士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呼吸平稳,似乎已经进入了某种深度冥想状态。

“95%……99%……”

就在即将达到100%的临界点时,异变陡生!

转换舱内的仪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数据显示,“宝石”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失控的速度吸收数据,远超程序设定的阈值!屏幕上的进度条疯狂跳动,最终在120%的位置强行停止,然后开始闪烁不定。

“警告!警告!能量过载!意识冲突检测!重复!意识冲突检测!”电子音变得尖锐而混乱。

森中领的心脏猛地一缩,他几乎是本能地按下了紧急停止按钮!

嗡——

刺耳的蜂鸣声响起,转换舱的蓝光瞬间熄灭。舱门缓缓滑开。

一股浓烈的臭氧味弥漫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