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十(2/2)
名使言之而是虽商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若言之而非虽在人君卿相犹
不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民沉溺而不忧者君非贤主
也守职死难人臣之职也末世群臣\/效诚者稀不用其身也竭力尽忠者
不能闻也是以古之圣人效法水之\/柔弱含垢忍耻受言纳谏爲天下之
主者效水\/纳垢也
天下柔弱者莫过於水
通玄经道原篇曰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
通玄经曰夫水之爲道也利贯金石强沦
天下
莫之能胜
通玄经曰夫水之爲道也行不可得穷极
微不可得把握
其无以易之
通玄经曰夫水之爲道也击之无疮刺之
不伤斩之不断灼之不熏淖约流循不可
靡散
故柔胜刚
通玄经上德篇曰老子见舌而守柔齿坚
於舌而先毙之
弱胜强
通玄经曰积柔成刚积弱成强不积而成
未之有也
天下
通玄经曰末世人之情性皆好强而恶弱
好刚而恶柔而不知失不能柔弱也
莫不知
通玄经曰君子察实无信谗言君过而不
谏非忠臣也
莫能行
通玄经曰谏而不听君不明也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古之善爲君者法於水之柔弱
柔弱微眇故能成其高功名自化
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不求可非之行不憎
人之非己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使人诽谤於己者心
之过也言出於口不可止於人行发於近
不可禁於远
正言若反
通玄经上仁篇曰後世有言者穷之以辞
有谏者诛之以罪如此而欲求海内存万
方其离聪明亦以远矣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此章通玄经言\/和大怨必有余
怨奈何其爲不善也古者亲近不以\/言来远不以言使近者悦远者来与
民同欲则和与民同守则固与民同\/念者知得民力者富得民誉者显末
世行有召贼言有致祸无先人言後\/人已附之耳流闻千里者祸也舌者
机也出言不当驷马不追此劝战国\/和其怨言罢兵不争天下太平乃爲
善\/也
和大怨
通玄经微明篇曰古者和大怨有德司契
不争爲善也
必有余怨安可以爲善
通玄经曰战国无道作难结怨必有余怨
奈何其爲不善也
是以圣人
南华经曰古之圣人其备乎和天下
执左契
通玄经曰阴害物阳化物圣人之道依阳
天下和同依阴天下怨恶
而不责於人
通玄经曰其怨大者其祸深畜怨而无患
者未尝有也
故有德司契
通玄经曰积德成王积石成山不积而成
未之有也
无德司彻
通玄经曰积怨成亡积水成河不积而成
未之有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通玄经曰天道无亲惟德是与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此章南华经胠\/箧篇言昔者大
道至德之世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尊卢
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鷄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
之时结绳质朴天\/下太平则至治矣
小国寡民
通玄经符言篇曰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
言之当得隋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由得
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适天下虽大好
用兵者亡国家虽安好战者危故小国寡
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洞灵经曰古先圣王之所以茂耕织者以
爲本教也劝民农地産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通玄经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其德
生而不杀当此之时无利害之心天下太
平
虽有舟舆无所乗之
南华经曰古者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
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无
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通玄经曰黄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精治
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辨男
女眀上下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使民复结绳
南华经曰昔者三皇之世民结绳而用之
而用之
南华经曰上古大道至德之世无爲也则
用天下而有余治上无爲也下亦无爲也
甘其食
南华经曰古者之民昼拾橡栗甘其食也
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美其服
南华经曰古者之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
冬则炀之美其服也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通玄经曰古者其衣煖而无饰
安其居
南华经曰古者之民巢居穴处暮栖木上
安其居也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通玄经
曰古者太平兵马足迹不接於诸侯之境
革车轨辙不结乎千里之外皆安其居也
乐其俗
南华经曰古者乐其俗通玄经曰古者奸
邪不生安乐无事天下和平乐其民俗
邻国相望
南华经曰古者邻国相望山无蹊隧泽无
舟梁
鸡犬之音相闻
南华经曰古者鸡犬之音相闻万物群生
连属其乡
民至老死
南华经曰古者民至老死通玄经曰古者
使强不掩弱衆不暴寡民得保命而不夭
也
不相往来
南华经曰古者之民与麋鹿共处耕而食
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不相往来此德之
隆也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此章南华眞\/经言古之道
术有在於无爲是者老聃闻其道风\/而喜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
一以濡弱谦下爲表以空虚不毁万\/物爲实老聃曰人皆取先己独取後
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人皆求福己独曲全
曰苟免於咎以深爲根以约爲纪曰\/坚则毁矣鋭则挫矣无爲也而笑巧
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老\/聃乎古之博大眞人哉救文巧蔽也
信言不美
通玄经曰古者大道至忠复朴民无僞匿
美言不信
通玄经曰後世之民知契劵而信衰知机
械而实衰小能破道苛悄伤德
善者不辩
通玄经曰古者大正无爲不险故民易道
洞灵经曰知而不辩谓之道道以安人
辩者不善
通玄经曰後世之民知书而道衰小辩害
正洞灵经曰知而辩之谓之识以治人南
华经曰且夫辩之必不惠
知者不博
通玄经曰古者至治无事优游故下不贼
博者不知
通玄经曰後世之民知数而仁衰小成害
治南华经曰且夫博之不知
圣人不积
南华经曰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
於天通於圣六通无爲四辟虚静於帝王
之德者其物自爲也昧乎无不静者矣有
积也故不足无藏也故有余圣人愼所积
旣以与人
南华经曰旣以与人己愈有通玄经曰王
公尚阳道则万物昌尚阴道则天下亡阳
不下阴则万物不成君不下臣德化不行
己愈有
冲虚经曰尧治天下游於康衢闻儿童謌
謡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
之则
旣以与人
南华经曰旣以与人己愈多通玄经曰王
公居民上以明道德大人去恶就善民不
远徙故民有去就也去尤甚就少愈多
己愈多
冲虚经曰尧喜问儿童曰谁教尔爲此謌
言乎儿童曰古诗也民皆鼓腹謌謡
天之道
南华经曰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利而不害
通玄经曰日出於地万物蕃息雷之动也
万物啓雨之润也万物解
圣人之道
南华经曰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
人之心静也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天下
静矣
爲而不争
通玄经曰大人施行有似於道阴阳之动
有常节大人之动不极物风不动火不出
大人不言小人无迷火之出也必待薪大
人之言必有信有信有眞何往不成
後序
窃闻庄列文庚者乃老氏之门人高弟也当
比周时皆亲授五千言教探道德之奥?舍
四子之外其孰能与於此哉今之诸集解义
多浮诞了无所执各尚异端百无一当尚辞
者逞於谈辩遗於体要玩理者拘於浅近昧
乎指归是以大道隐於小成固闭而不能开
乆屈而不能伸由是天下莫不以空性爲科
邪说爲惑皆不能反于正道也今古襄寇志
道者多闻博识有生知自然之性自幼及冠
心不挂细务不以名利爲急酷嗜恬惔之乐
然而经史不辍於涉猎诸子之中僻好道德
二篇閲及旧注背义者多故慨然笃志累日
滋乆不舍昼夜遂成一编之书以论道德之
根本然犹不肯恃己所长辄引庄列文庚爲
证庶息天下未达者之谤议也乃目之曰四
子古道义十卷或随经辩注或总章定名纂
违义者有一百余家讥改本者近八百余家
尊上古结绳之化述圣人体道之规诮尚怪
以遗眞鄙泥空而失治门目备次章句有归
鬼神之说斥之於无稽方术之事屏之於不
用其道之功用灿然靡所不载可使後之宗
风者开卷见道而不劳聪明昔孔子推高老
氏之言故尝叹之犹龙以其变化不测可谓
玄德深矣远矣验之於古考之於今俾人甚
易知甚易行爲万世之龟监者不据是论余
何言哉於戏圣道之兴信有乎时业得观高
论醉眼豁然如披雾而覩光明盖天之未丧
斯文也谨援笔直叙跋之卷尾姑以赞先生之
用心耶时大定二十年庚子岁正月上元日
乡贡进士滹源繁畤刘谔庭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