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八零搞运输 > 第190章 190

第190章 190(1/2)

目录

第190章190

明天是正月十五,街道办干部推三轮车出门给百岁老人、五保户、困难户送糯米粉,一袋糯米粉两斤。他们迎面和林北一伙人碰上,和林北打招呼,催促林北快些建成老年食堂,他们已经想好了,往后过节,把失孤老人、烈士家属接到食堂,大家一起过节。路过的居民听了街道办干部的话,也催林北,他们恨不得今天建成老年食堂,明天到食堂吃汤圆。

林北和他们说了两句话,进入街道办,把自行车停到角落里,成员们见状,挨着林北停车,六十多辆自行车整整齐齐停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林北趴在窗口和孙德川打了声招呼,转身去了办公室,他掏出钥匙打开锁,推开门走进去。

林聪跑进去探索爸爸给他开辟的新地图。

在外边遇到街道办干部,老成员们十分拘谨,跟着林北进入街道办大院,他们手脚不知道如何摆放,大气不敢喘,跟在林北身后走进办公室,青砖围成的墙伫立在四个方位,满满的安全感,他们小声嬉笑,目光落在新成员身上,一个个倏然挺直腰背,把行李放角落里,佯装淡定参观办公室。

老旧的球台上放着几副旧球拍,球静静地躺在球拍旁,新成员抱着行李,还在思考他们可不可以坐长凳上,一阵阵风从眼前刮过去,定眼一看,刚刚刮过去的风是老成员,他们为了抢夺球拍已经六亲不认了。

新成员愣在原地,隔壁屋传来打鼓声、唢呐声、二胡声,原来一部分老成员没去抢球拍,直接跑到里屋,见里屋有乐器,就玩了起来。

林北收了大家的户口本、介绍信,他喊林玉章跟他走。

没抢到球拍,也没抢到乐器的林玉章跟着林北走了。

榴城街道被划进市里没几年,家家户户做竹制品,新华路的杨柳村家具厂、木材厂多,整个街道发展的像一个镇子,房子租金十分便宜,又加上徐要要要把这里打造成yellow、du、du乐园,把榴城街道弄得乌烟罩气,直到徐要要锒铛入狱,干部被换了一批,榴城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榴城街道在市民心里留下的坏印象不是那么容易洗去的,导致其他地方的市民不愿意到榴城街道,榴城街道的原著居民能搬离这里就搬离这里了,榴城街道空下来许多空房子,这让榴城街道房子的租金更加便宜了。

成员们买了自行车,上下工十分方便,林北决定在这里给他们租房。

林北为什么知道这里房租便宜,那是因为前几日他每天下午骑车载着他家小孩满城区瞎逛,逛到了这一片,发现这片人少了许多,问了往外租脚手架的张伟,才知道这事。

一个干瘦的老汉坐在店铺门口制作竹椅,林北推车上前问老汉:“阿叔,你知道这一片谁家往外租房子吗?”

老汉是一个老手艺人,女婿继承了他的手艺,女儿在店里看店,他和女婿就在屋后做竹制品。去年五一,徐要要来到榴城街道给小混混当大哥,小混混时常到店里收保护费,日子开始艰难了。再后来,徐要要手下逼这一片家里有门面的男人到地下du场赌博,只要谁不去,小混混就带人到店里乱砸一通,还不去,就抢走孩子。

女婿去了,输光了钱,赌场的人跟着女婿回来取钱,取了钱,被赌场的人带回赌场。

家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赌场的人开始逼女婿借高利贷,女婿死活不肯,被剁掉一根手指,流血过多昏了过去。

街坊在巷子里发现女婿,把女婿送到医院,女婿在医院醒了,从兜里掏出一张高利贷借条。

活着没有半点希望,女婿想死,但女婿知道就算他死了,徐要要也不会放过他的妻儿,他不愿自己走的干脆,妻儿留在世上受苦,便买了老鼠药,做饭的时候把老鼠药下到饭里……

一个跟林聪差不多大的小女孩拿着妈妈给她做的鸡毛毽子,从后院跑到店里,一个小男孩抓着一根鸡毛,另一只手牵着妈妈的手,跌跌撞撞追姐姐,嘴里姐姐、姐姐喊。

小女孩可烦他了,凶巴巴让他闭嘴。

“姐姐,给姐姐。”小男孩递大公鸡尾巴上的羽毛给姐姐。

小女孩接过鸡毛,不知道想到什么,捏他肉嘟嘟的脸蛋:“你把爸爸给你做的竹蜻蜓送给姐姐,好不好?”

“姐姐,有。”小男孩掉头拽着妈妈往回走,嘴里催,“妈妈,走。”生怕走慢了,姐姐跑到他睡觉觉的地方拿走他的竹蜻蜓。

“臭弟弟,你别那么小气嘛,给姐姐玩一会儿。”这次是小女孩追小男孩。

小男孩想到姐姐的竹蜻蜓被公交车的轮胎碾的粉身碎骨,小腿儿跑出了残影。

姐弟俩吵闹声传到老汉耳中,老汉沧桑的脸突然鲜活起来。

在没有灯光、没有火光的夜晚徒步,会等候到天亮。孩子闹声、笑声告诉整个街道,他们等到了天亮。老汉想到他们迎接天亮那一刻发生的事,还会惊出一身冷汗。

那天饭菜被温在锅里,孩子被饿的嚎啕大哭,女婿死活不肯开饭。女儿跟女婿吵,孩子在旁边哭,女婿脸上失去了血色,颤抖着手打开锅盖,正要摆饭,徐要要被抓的消息传开,女婿竟抱住女儿哭出声,又胡乱抹掉眼泪,端大铁锅跑出门,等女婿再次出现,铁锅没了,怀里多了两挂鞭炮,女婿喜气洋洋放完鞭炮,带着全家去吃路边摊。

当天晚上,女婿告诉女儿借条、老鼠药的事,女儿在屋里哭,女婿哄被惊醒的孩子,他在店里做了一夜竹制品。

后来上面出了告示,说借条作废,让他们到派出所登记他们被徐要要一伙人累计敲诈勒索多少钱财,腊月二十九,他们家到街道办领回了一部分损失,生活又有了希望。

徐要要被抓起来了,原先躲徐要要一伙人搬出去的街坊没搬回来,又有一批街坊搬了出去。

大家都往外搬,眼前年轻人要搬进来,老汉怀疑自己刚刚晃神,听错了话,问:“你要租房子?”

“对,租五套房,住88个汉子。”林北说。

88个汉子!

老汉心生戒备。

“我们到市里给人盖房子的,有营业执照,在金阳街道办租了办公场地,如果房子合适,我们先到街道办办理暂住证,再签合同。”林北把他和金阳街道办签的租房合同拿给老汉看。

老汉看到金阳街道办的公章,打消了顾虑。

“大家把钥匙交给街道办,让街道办帮忙把房子租出去。你想租房子,到街道办找李主任。”老汉说。

林北跟老汉道谢,和林玉章去了榴城街道办。

知道李玉敏手里有钥匙,林北直接找到李玉敏,跟李玉敏说明来意,李玉敏直接带他看相隔不远的五套房子,租金便宜,林北当场决定租五套房,李玉敏打电话通知房主到街道办签合同,等房东的时候,林北让李玉敏给他办暂住证。

林北带齐了证件,李玉敏直接给林北办理了暂住证。

房东来了,林北和五个房东在街道办签了租房合同,林北当场付了半年租金。

林北二人和房东一起离开。

林玉章留在了榴城街道,骑车到处逛,调查这里有几个菜市场,林北回到了金阳街道办,带员工们前往榴城街道。

到了榴城街道,林北才跟他们说他在榴城街道给他们租了房子。

林北带他们参观五套房子,安排10个老员工带16个新员工住最大的那套房子,剩余4套房,每套房安排住12个老员工、3个新员工,大厨林玉章和他的徒弟赵二棍跟第三组住一块。林北告诉他们,这就是分组,第一组负责给街道办建房,剩余四组接外边的活,又给每一组安排了组长、副组长,就带一部分成员到杨柳村买旧床。

成员搬床回去,林北父子俩去找张伟。

林北跟张伟聊了会儿天,了解到大年初六以后,陆陆续续有人找他租脚手架。水泥商、沙石商过完十五才开工,瓦匠工头已经找张伟租脚手架,侧面说明有不少市民打算翻新或者重建房子,跟风心思作祟,林北料想马上会迎来一个建房小高(氵朝)。

林北心里有了底,跟张伟预定了五组脚手架,付了定金,又跟张伟买了一堆家具厂不要的废料。

废料不值钱,如果林北让张伟送货上门,就给张伟油钱、人工费,如果不让张伟送,给张伟一块钱。想着还没开工,林北选择让员工自己运。

林北带着孩子离开。

父子俩回到出租屋,一部分人在打扫院子,一部分人在院墙后面刨地,他们要在那里种上菜。

林北喊人到杨柳村拉废料,众人放下手头的活,拿收拾院子找到的尿素袋、绳子,骑车跟林北走。

众人运废料的时候,林玉章带着赵二棍生火做饭。

大家把运回来的废料堆在西南墙角,半面墙被堆满了废弃木料,饭也做好了。

林北在这里吃过了饭,带着孩子回五号巷。

第二天早晨,父子俩早早起了床,刷牙洗脸,抹好了香,林北拿着两盏灯笼走到院门口,林聪抱着小锤子跑到院门口,把锤子递给爸爸,从爸爸手里接过灯笼,林北从兜里掏出两枚洋钉,把洋钉钉在门楣两端,林北放下锤子,把林聪举过头顶,林聪把灯笼挂钉子上。

父子俩欣赏了一会儿灯笼,带着十袋糯米粉、五包白砂糖、六斤白芝麻去出租屋,林玉章拿着食材去做汤圆,林北带着孩子出了门。

今天是正月十五,手艺人没有因为过节而休息,他们或是坐在店门口,或是在后院忙碌着,一根普普通通的竹子,在手艺人手中变成箅子、屉子、簸箕、甑子、背篓、筐子、椅子、竹席、竹桌、柜子、床……林聪被爸爸牵着走,视线总是停留在路过的手艺人身上。

父子俩走进灯笼店,买了十盏大红灯笼离开。

两人刚回到院子里,林聪就被林南带去挂灯笼。

林北没去管他俩,寻着熟芝麻香味走过去,就看到赵二棍把熟芝麻倒入老式陶瓷蒜臼里,拿起捣蒜槌捣芝麻,一群人馋的流哈喇子,趴在桌子另一端,伸长脖子看,赵二棍一边叮嘱他们别偷吃簸箕里的熟芝麻,一边低头捣芝麻。

大家馋的很,怕自己忍不住偷吃,跑到屋后继续整理菜地了。

和面的林玉章见大家跑了,收回了目光。

赵二棍把捣成粉状的芝麻倒入搪瓷盆里,继续捣芝麻。

盆里的芝麻碎一点点增多,满的冒了尖,赵二棍又拿了一个盆,匀一半芝麻碎到这个盆里。白砂糖被他倒入芝麻碎上,橘红色的太阳升到屋脊上,撒了一层橘光在晶莹透亮的糖上,赵二棍拿筷子搅拌,美好的色彩像一道道流光携着芝麻碎起舞,赵二棍咧着嘴搅拌。他放下筷子,把两盆馅料放到一旁,把架子上的竹匾拿出来,撒了一层面粉,把竹匾放回架子上。

糯米粉不像面粉那样有韧劲,赵二棍是新手,包汤圆不会封口,即便他勉强封了口,汤圆总是出其不意裂开,为了不糟蹋珍贵的粮食,他老老实实生火烧水。

林玉章捏两下,就捏出一个面皮,面皮裹上芝麻,滚入虎口处,虎口张合几下,汤圆转了两圈,封口就合上了,双手交换颠两下,白嫩嫩的汤圆滚入竹匾里。

林玉章把一匾汤圆放入架子第二层,抽出最底下的竹匾,把竹匾放最上面一层,继续包汤圆。

水烧开了,赵二棍端走竹匾,把汤圆下入锅里,转身在竹匾上撒一层面粉,把竹匾放回架子里。

锅底的火烧的很旺。

赵二棍拿着大勺子抵着锅底,顺着一个方向滑动,防止汤圆粘锅底。

汤圆漂浮起来,赵二棍吆喝一声,大家拿着搪瓷盆冲了过来,赵二棍给大家打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