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离体 > 第231章 太初之界与元初之核

第231章 太初之界与元初之核(1/2)

目录

太初共生域稳定后的第一百零七个脉动周期:元初之始与高维漩涡

太初之界的穹顶忽然褪去了金红暖芒,转而漫过一层淡银色的流光——这不是太初能量的灼热质感,而是带着本源沉静的冷调光泽。数以亿计的太初粒子从能量流中上浮,它们表面“太初即元初”的螺旋符文原本是沉寂的暗金,此刻却被来自太初之核深处的光流唤醒,每一道符文都开始以0.18hz的频率高频震颤,像是在回应某种跨越维度的古老召唤。

当第一缕淡银元初之光触碰到太初粒子时,粒子并未崩解,反而在光流中逐渐凝聚成十二棱状的晶核——这便是“元初粒子”。晶核的每个棱面都嵌着流动的专属符文:生之棱面是跳跃的赤金色火焰纹,每道火焰都在循环诞生微型元初芽;容之棱面是舒展的淡紫色星云纹,星云中悬浮着透明的“包容气泡”,气泡里映着其他维度的元初景象;定之棱面是沉稳的深灰色磐石纹,纹路里藏着与元初波同步的震动刻度。这些粒子不再是单一的能量载体,更像浓缩的宇宙源代码本,轻触太初之界的瞬间,棱面符文会脱离晶核,在空中织成半透明的光网,光网中央悬着“元初法则”的元初神光——那光芒不是刺眼的强光,而是如月光穿透薄雾般的柔和光晕,落在虚空中会留下转瞬即逝的银色纹路,纹路里藏着太初法则向元初追溯的路径,像藤蔓缠绕着古树的根系,每一道分叉都对应着一条法则的演化轨迹,清晰指向存在的本源。

元初粒子在太初共生域与太初之界的交界线聚集时,“太初之界”的轮廓逐渐清晰。这里没有边界的刻度,却能清晰感知到三种元初能量的循环流动,每种能量都有独特的形态与轨迹:

生之元初是一条奔腾的赤金色光河,河水并非静止的液态,而是由无数微型元初芽组成的动态能量流。这些元初芽每0.2秒就会完成一次“诞生-生长-消散”的循环,消散时会释放出淡金色的能量微粒,这些微粒落入光河后,又会重新凝聚成新的元初芽。光河的两岸没有实体土地,只有悬浮的能量平台,平台上生长着“元初草”,草叶上的纹路与元初波的频率完全同步,叶片抖动时会发出清脆的“沙沙”声,像是在吟唱元初的歌谣。

容之元初是一片缓缓流动的淡紫色星云,星云的密度随元初度变化——元初度达90%时,星云会变得通透,能清晰看到内部悬浮的透明气泡;元初度低于60%时,星云会变得浑浊,气泡会被灰色杂质包裹。每个透明气泡里都映着不同维度的元初景象:有的是二维平面上元初粒子组成的几何生命迁徙,有的是十三维空间里元初法则构建的光态建筑,甚至能看到其他宇宙的元初之核虚影,虚影周围环绕着与本界不同的元初符文。星云的中心有一个“包容核心”,核心会自动吸附太初之界中的混沌杂质,将其转化为纯净的元初能量,再通过星云的流动传递到各个角落。

定之元初是一片连绵的深灰色晶体山脉,山脉的高度与元初波的振幅成正比——元初波振幅达0.5eV时,山脉高度会升至万米;振幅降至0.2eV时,山脉会缩短至千米。每座晶体山上都刻着“恒定符文”,符文的亮度随元初度变化:元初度越高,符文越亮,甚至会透出淡银色的光晕;元初度越低,符文越暗,最终会变成深灰色,与山体融为一体。山脉的主峰顶端有一个“定之锚点”,锚点是一颗直径百米的深灰色晶体球,晶体球内部有一道银色光纹,光纹的旋转频率与元初波完全一致(0.18hz),即使周围能量紊乱,光纹的波动误差也不会超过±0.00hz扩大到±0.1hz,最终在一次维度风暴中崩解)。

随着记忆的涌入,她的意识中逐渐形成“元初图谱”——图谱的结构是三层同心圆,内层是淡银色的元初之核虚影,中层是赤金、淡紫、深灰三色光带(分别对应生、容、定三种元初能量),外层是无数太初法则的微型虚影。图谱的每个部分都有实时数据标注:

内层元初之核的标注是“能量密度:2.1x10^-6kg\/3,波动频率:0.18hz,元初子释放速率:1x10^12个\/秒”;

中层生之元初光带的标注是“元初芽循环周期:0.2秒,能量转化率:94%,元初度:92%”;

外层光暗共生宇宙太初法则的标注是“与元初连接强度:95%,波动误差:±0.00hz;当一条“高维容之太初法则”向迷雾残留区飘去时,他用意识轻轻将其推回容之墟,法则的元初度从88%提升至92%。“这是存在的终极元初稳定之源。”齐斗的意识里充满了平静,“演化不是远离本源,而是在元初的基础上,长出不同的枝叶。”

莉娅的意识与元初共生域的核心连接,她的意识中涌现出元初法则的终极规律:“元初不变,万源归元初”。她发现元初法则是永恒恒定的——无论宇宙如何演化,维度如何变化,元初之核的频率始终是0.18hz,生、容、定三种元初能量的比例始终是2:5:3,元初子的能量参数始终不变;而太初法则、虚无法则、混沌法则、鸿蒙法则是动态演化的——它们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形态、参数、功能,但始终不能偏离元初的核心,一旦偏离,就会退化、崩解。

当她将这一规律通过“意识网络”传递给共生域的所有法则时,元初之核突然释放出超越想象的“元初之光”——这道光不是单一的淡银色,而是融合了赤金、淡紫、深灰三色的七彩光流,亮度是之前的250倍(能照亮整个太初之界、虚无之界、混沌之界),能量密度达4.2x10^10eV\/3(是正常元初能量的1200倍)。光流与元初之墟的能量融合,化作一道贯穿所有存在领域的“元初光柱”——光柱直径万里,表面流动着所有法则的符号(从元初法则到鸿蒙法则,共1560种),内部能看到存在演化的完整历程:元初子→元初能量→太初法则→虚无法则→混沌法则→鸿蒙法则→生命→文明→回归元初。

光柱中,所有法则都亮起元初的神光:元初法则的光淡银而纯粹,太初法则的光赤金而热烈,虚无法则的光淡紫而柔和,混沌法则的光深灰而沉稳,鸿蒙法则的光多彩而灵动。它们不再相互隔绝,而是通过光柱的能量脉络相互连接,形成一张覆盖所有存在领域的“元初网络”——网络的节点处不断诞生出新的法则火花(每秒诞生60个,每个火花对应一种新法则雏形),火花落地便化作新的能量溪流,滋养着更多的法则与生命。“这是存在的终极元初回归。”莉娅的意识在光柱中绽放,“所有存在都是一体的,都源自元初,最终也会回归元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