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是恶灵,身在四合院世界 > 第126章 小丑-顾家

第126章 小丑-顾家(1/2)

目录

何雨昂(化名何为)的悄然归京,在普通人的世界里,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涟漪微不可察。

没有官方的前呼后拥,没有媒体的追逐报道,他只是一个低调的海外游子,回家探亲,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

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并非所有人都彻底遗忘了那个曾搅动风云的名字——何雨昂。

京城,某栋森严大楼深处,一间挂着“特殊经济案件档案室”牌子的房间。

厚厚的窗帘隔绝了大部分光线,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尘埃的味道。

几排深绿色的铁皮档案柜沉默伫立,如同守卫着历史的哨兵。

管理员老赵,一个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档案员,正费力地踮起脚,从最顶层抽出一个落满灰尘、编号为“GX-78”的牛皮纸档案盒。盒子上用褪色的红字标注着:“何雨昂案(涉外经济/国家安全关联)”。

他吹了吹灰尘,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泛黄的卷宗、模糊的照片、打印不清的传真件,以及一些盖着“绝密”或“内部参考”印章的简报。

纸张的边缘已经卷曲发脆,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

老赵推了推老花镜,浑浊的目光扫过那些尘封的文字。那是一个属于特殊年代的混乱记忆:

卷宗记载,二十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夜,何雨昂在香港的豪宅被发现身亡。现场极其诡异,没有尸体,只有大片血迹。

案件立刻被列为高度机密。何雨昂身份特殊,不仅是金融奇才,更掌握着庞大的海外金融网络和深不可测的情报资源。

他的死,绝非普通刑事案件。调查方向迅速指向了复杂的国际金融博弈、间谍活动!

然而,调查刚刚铺开,一场席卷全国、影响深远的政治风波大爆发。

大量人力物力被抽调,高层动荡,原有的调查体系陷入混乱甚至部分瘫痪。

何雨昂案这样牵扯复杂、疑点重重又涉及“敏感”领域的案子,在混乱中被无限期搁置。负责此案的核心人员或被调离,或被卷入风波自身难保。

官方在混乱中,以“防止资产流失”、“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名义,迅速“处理”了何雨昂在国内的所有明面和部分暗线资产。

几处房产被查封、拍卖;几家与其关联密切但尚未暴露核心的国内公司被“整顿”后收归国有或由指定人员接管;

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动作快而准,但也透着一丝仓促和斩草除根的意味。

更令人震惊的是,几乎在何雨昂死讯传出的同时,他在海外精心构建的庞大金融帝国,如同人间蒸发!

那些注册在开曼群岛、维京群岛、瑞士、列支敦士登的离岸公司、对冲基金、私人银行账户…全部失联!

所有已知的联络方式失效。少数几个能勉强联系上的关联机构,主要是表面干净的壳公司或代理人,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表示自己只是“独立运作”,不再接受任何来自“特定个人”的指令。

整个海外网络的核心控制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断,彻底关闭,只留下一片死寂和无数令人垂涎却无法触及的财富迷雾。

老赵的手指抚过卷宗上一张何雨昂年轻时的黑白证件照。照片上的男人眼神锐利,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看透一切的自信微笑。

“唉…”老赵深深叹了口气,合上了沉重的档案盒,将其重新塞回档案柜的深处,锁好。“何雨昂啊何雨昂…你要是还活着,该多好…”他低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档案室里显得格外苍凉。

这声叹息,并非孤例。

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内部会议上,当讨论起应对国际金融巨鳄的冲击、建立独立自主的情报网络屡屡受挫时,一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知晓些许内情的老专家,总会忍不住摇头:

“要是何雨昂还在…以他的手段和掌控的资源,哪轮得到那些华尔街饿狼如此嚣张?他当年布下的暗线,随便启用几条,就能让那些做空我们的大鳄血流成河!”

“是啊,他的情报网…那才是真正的无孔不入。我们现在从头搭建,费时费力,还处处碰壁…真是…可惜了!”

“何止是可惜!是巨大的损失!一个时代的天才,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那场风暴留下的烂摊子,我们收拾了几十年还没收拾干净!”

这些感叹,往往在会议的后半段,在几杯浓茶或烈酒下肚后,才会在私密的小圈子里流露出来。

带着遗憾,带着不甘,也带着对那个逝去天才能力的无限追忆和…敬畏。

他们深知,何雨昂当年所达到的高度和掌控的力量,是官方后来投入巨大资源也难以企及的。

他的死,让一个刚刚崭露头角、足以撼动国际金融格局的东方力量,骤然夭折。

官方层面,何雨昂的名字早已被岁月尘封,归入“历史遗留问题”,不再提起。

他的死因成谜,海外资产下落不明,成了一个永远的悬案。

只有少数知情人心中,那抹锐利的眼神和那个庞大的“幽影帝国”,偶尔会随着一声叹息,在记忆深处泛起微澜。

就在官方遗忘的角落,在何雨昂曾经辉煌又骤然陨落的阴影边缘,却有一双眼睛,几十年来从未真正移开。

京城西郊,一处占地不大却打理得异常精致、透着古韵的庄园。

这里住着一个在京城权贵圈里并不起眼、甚至有些边缘化的家族——顾家。

顾家祖上也曾显赫,但近代逐渐式微,靠一些传统的实业和不太入流的贸易维持着表面的体面,在真正的权力和财富核心圈外徘徊。

顾家的现任家主顾明远,已年近七十。他身材瘦削,面色苍白,眼神却异常锐利,带着一种病态的执着和精于算计的阴鸷。

此刻,他正坐在书房的红木书桌后,手指神经质地敲击着一份发黄的剪报。

剪报上,正是二十多年前何雨昂在某个金融论坛上的照片和简短报道。

“何雨昂…何雨昂…”顾明远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眼中燃烧着贪婪的火焰,“金融皇帝…情报之王…掌握着足以颠覆国家的财富和秘密…就这么…死了?海外资产…全没了?呵呵…骗鬼呢!”

顾明远,是少数几个坚信何雨昂海外资产并未真正“消失”的人之一。

他并非官方核心,当年也接触不到案件核心机密。但他有一个优点也可以说缺点:偏执,且拥有远超其家族实力的野心和想象力。

几十年前,当何雨昂的名字如日中天又骤然陨落的消息传来时,年轻的顾明远就敏锐地嗅到了其中巨大的、未被发掘的价值!

他动用顾家所有微薄的人脉和资源,像秃鹫一样,疯狂地搜集着关于何雨昂的一切蛛丝马迹——他国内产业的去向、他接触过的人、他海外运作的传闻、他死亡现场的诡异描述…甚至那些官方档案里语焉不详的“特殊因素”记录。

他得出了一个疯狂的结论:何雨昂的海外帝国,一定以某种超越常人理解的方式被“封存”或“隐藏”了起来!

等待着某个契机,或者某个“钥匙”去重新开启!

那笔财富,那个网络,足以让顾家一步登天,成为凌驾于京城所有家族之上的存在!

这个妄想,如同最顽固的毒瘤,在顾明远心中扎根、生长,成了他毕生的执念。

几十年来,顾家在他的“英明”领导下,错过了几次转型发展的良机,家族产业愈发萎缩,在圈内愈发边缘化。

顾家子弟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老爷子疯了,沉迷于一个死人的传说。

但顾明远不为所动。他将家族有限的资源,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寻找何雨昂遗产”这个无底洞中。

他派人长期监视何雨昂在京的唯一亲人——弟弟何雨柱一家。

最初是希望找到何雨昂可能留下的线索或秘密联络人。

但何雨柱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厨子,生活平淡如水,没有任何异常。监视持续了十几年,一无所获。

他通过各种灰色渠道,试图接触当年可能与何雨昂海外网络有联系的人。

但那些人要么早已消失,要么守口如瓶,要么就是些招摇撞骗的骗子。耗费巨资,只买回一堆毫无价值的“传说”和“秘闻”。

他甚至尝试接触一些“特殊圈子”的边缘人物,想了解何雨昂死亡现场“特殊因素”的真相,希望能找到开启“遗产”的“钥匙”。

然而,那些边缘人物要么所知有限,要么开出的价码是顾家根本无法承受的,甚至还引来了一些危险的警告。

几十年过去,顾明远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垂垂老者。

家族衰败,子孙怨怼,外界的嘲笑…这一切都没能浇灭他心中的那团名为“贪婪”的火焰。

他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将所有赌注都押在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上,坚信自己终会等到“开牌”的那一天!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

当顾明远布在何雨柱家附近、早已被岁月磨得懈怠的“眼睛”,将“何为”归京的消息传回顾家时,顾明远枯槁的身体里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何雨昂的儿子?!海外归国?叫何为?”顾明远激动地从摇椅上站了起来,枯瘦的手指紧紧抓住报告,指节发白,浑浊的老眼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查!给我动用一切力量!查清这个何为的底细!他在海外的经历!他的一切!”

顾明远的吼声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带着一种歇斯底里的狂喜。

顾家沉寂了几十年的情报机器再次被强行启动。

顾明远几乎掏空了家族最后的流动资金,甚至抵押了部分产业,不惜一切代价,通过海内外各种灰色渠道,疯狂地搜集关于“何为”的信息。

反馈回来的信息,表面上平平无奇:

身份:何为,何雨昂之子。

背景:自幼随父(何雨昂)海外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