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是恶灵,身在四合院世界 > 第122章 为中东之行备足粮草

第122章 为中东之行备足粮草(1/2)

目录

七月的香港,空气中弥漫着湿热与躁动。表面依旧是霓虹璀璨的维多利亚港,资本永不眠的繁华表象之下,却涌动着不易察觉的暗流。

一次看似偶然的离岸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几家低调但背景深厚的私募基金同步的、微妙的仓位调整,几份指向特定领域的加密情报在暗网特定节点被高价竞拍……这些碎片化的“异动”

在普通市场参与者眼中或许只是日常涟漪,却如同一根根尖锐的探针,刺入了东京金融厅那戒备森严的情报分析中心。

“香港,有问题。”一份标注着“最高紧急”的简报,被连夜送到了日本内阁情报调查室(CIRO)长官的案头。

简报的核心内容指向一个名字:磐石!这几十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腥风血雨,行踪诡秘、背景成谜的金融巨鳄,其关联机构在香港的活动频率和资金流向,在过去三周内出现了显着且不寻常的激增。

东京的金融猎犬们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但他们并不知道,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悄然转向了他们自己。

而此时,身处香港中环顶级写字楼顶层、俯瞰维港的何雨昂,嘴角挂着一丝冰冷的笑意。他刚刚结束了与一个代号“深网信使”的情报源的通话。

几周前,正是香港这潭深水的“异动”,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为他提供了绝佳的预警和切入契机。

“几周时间?足够了。”何雨昂喃喃自语。他不需要冗长的报告,他拥有的是一个遍布全球、深度渗透的“世界情报网”。

这个网络并非传统间谍机构,而是由顶尖量化分析师、前情报官员、黑客组织核心成员、大型投行离职高管、甚至是一些国家央行内部的“非正式顾问”编织而成。

他们通过加密信道、死信箱、甚至看似普通的商业会议,将海量信息汇聚到何雨昂的核心智囊团——“影算中心”。

这几周,“影算中心”的服务器超负荷运转。香港的异动只是引信,何雨昂要的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实时脉搏:

美联储的“鸽语鹰言”:分析每一位FOMC委员的公开演讲、私下社交动态,甚至其助理的行程安排,预测加息路径的微妙转向。

地缘政治的“火药桶”:中东某产油国国内动荡的苗头,东欧能源管道谈判的胶着细节,台海局势的每一次舰机互动,都被量化成市场波动率模型的关键参数。

产业供应链的“脆弱节点”:精确到某家日本顶级半导体企业关键原材料库存天数、其荷兰光刻机供应商的维修排期,以及东南亚替代工厂的良品率报告。

日本靶心的“解剖图”:这才是重中之重。日本央行(BOJ)政策委员会成员的分歧点、财务省对日元汇率干预的“心理防线”

三大银行(三菱UFJ、三井住友、瑞穗)在房地产和地方债市场的风险敞口精确数据、主要商社(三菱商事、伊藤忠)在能源和大宗商品期货上的巨额对冲头寸

以及日本国民年金基金迫于压力可能进行的资产配置调整……这些绝密或半公开的信息,被“影算中心”的AI模型反复咀嚼、交叉验证,构建出一个无比清晰的、布满裂纹的日本金融靶标。

“日本,太完美了。”何雨昂看着屏幕上“影算中心”生成的综合评估报告,“低利率温床滋养的泡沫,僵化的政商结构,对出口汇率近乎病态的依赖,还有那庞大却日益焦虑的老年储蓄……就像一棵挂满熟透果实的树,只等一场风暴将它摇落。”

他的眼中没有怜悯,只有猎手锁定猎物时的绝对冷静。“收割一茬日本,为中东之行备足‘粮草’。”

何雨昂的“围剿”行动,代号“樱花凋零”,是一场结合了信息战、心理战、资本碾压的现代金融闪击战,其精准与残酷,令东京金融界事后复盘

“世界情报网”火力全开。一名潜伏在BOJ政策研究局的“顾问”,定期传送关于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调整的内部争论纪要;一家与日本三大行有深度合作的律所合伙人,提供了其客户在复杂衍生品交易中隐藏的巨大风险敞口报告;

甚至通过技术手段,“影算中心”短暂渗透了某大型汽车制造商供应链管理系统,获取其因芯片短缺可能导致下季度大幅减产的关键数据。

何雨昂控制的离岸核心基金“深泉资本”(DeepSprgCapital)及其数十家隐秘关联的“白手套”基金(注册在开曼、维京群岛等地),开始在全球各大市场悄然建立巨量空头头寸:

通过远期合约、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期权组合,建立针对日元的超级空仓。同时,利用与中东、欧洲某些主权基金的“默契”,引导其资金暂时撤离日元资产

大举做空日本国债期货,特别是长端国债。利用日本国债市场流动性相对不足的特点,为后续冲击埋下伏笔。同时,大量买入针对日本主要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信用违约互换(CDS),赌其信用恶化。

集中火力做空几支关键权重股:一家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电子巨头、一家因海外投资失误导致资产负债表恶化的综合商社、一家因排放数据丑闻缠身而股价承压的汽车制造商。同时,利用算法交易程序,在关键点位预设了大量“止损触发单”。

通过控制的财经媒体和研究机构,开始“吹风”。报告聚焦日本难以解决的政府债务/GDP比率(全球最高之一)、人口结构危机对消费的长期压制、以及日本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掉队”的风险。

这些报告半真半假,但数据详实,逻辑看似严密,在投资圈悄然传播,潜移默化地动摇市场信心。

围剿的引爆点选择得极其刁钻——日本内阁即将公布一份重要的月度经济报告前夕,同时,美联储主席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发言被“影算中心”精准预测为“比预期更鹰派”。全球市场本就风声鹤唳。

一份由“深泉资本”匿名抛向市场的“深度报告”在彭博终端和路孚特系统上炸开。报告以详实的“内部数据”揭露了:

1.某大型银行掩盖了其在地产关联贷款上的巨额不良资产,实际坏账率远超披露水平。

2.某核心权重股企业面临其最大海外客户的订单腰斩(结合供应链情报和需求预测模型推导)。

3.日本央行内部对YCC政策可持续性的分歧已至破裂边缘,政策转向迫在眉睫。

这份报告真伪莫辨,但其细节的“真实感”和数据的“冲击力”瞬间击溃了市场本就脆弱的

“深泉资本”及其同盟率先发动,在亚洲早盘集中抛售天文数字的日元现货和期货。程序化交易被触发,跟风抛盘如海啸般涌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如自由落体般暴跌,单日跌幅创下数十年纪录,迅速击穿BOJ此前暗示的“干预防线”。

财务省和BOJ措手不及,象征性的干预杯水车薪,反而加剧了恐慌。

日元暴跌引发恶性通胀担忧和资本外逃预期,JGB期货遭到疯狂抛售,长端收益率飙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流动性瞬间枯竭,报价断层,买卖差价大得惊人。

持有大量JGB的银行、保险机构账面损失惨重,信用评级展望被国际机构纷纷调为“负面”。此前买入的银行CDS价格飙升,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其偿付能力的质疑。

被精准做空的权重股率先暴跌,触发熔断机制。恐慌情绪蔓延至整个日经指数。机构投资者为应对赎回压力或补充保证金,被迫抛售其他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形成全面踩踏。

何雨昂预设的算法“止损触发单”在关键点位被大量引爆,加速了下跌。日经指数连续数日暴跌,市值蒸发以万亿日元计。

银行间市场因对交易对手风险的极端担忧而几近冻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的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渠道瞬间

在市场恐慌达到极致,流动性枯竭,资产价格跌至“影算中心”预设的目标区间时,何雨昂的机器启动了。

空头头寸被有条不紊地平仓,巨额利润滚滚而来。日元空单、JGB期货空单、股票空单、CDS多头……每一项都带来天文数字的收益。

同时,在绝对低点,“深泉资本”开始悄然吸纳一些被严重错杀、具有长期核心价值的日本资产,为未来可能的“回马枪”或资产重组埋下伏

融资无门、成本飙升(日元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飞涨)、订单萎缩(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叠加自身问题),大量中小企业成批倒闭。连一些知名大企业也不得不宣布大规模裁员、关闭工厂、出售非核心资产以求生存。

失业率如同脱缰野马般飙升,创下战后最严峻纪录。应届毕业生求职市场冻结,中年人一夜之间失去生计,绝望情绪在社会底层疯狂蔓延。

生活成本因日元贬值和供应链问题急剧上升。退休金因股市债市暴跌大幅缩水。新闻报道中充斥着企业倒闭、家庭破产、中年失业者露宿街头的画面。一种深沉的、看不到未来的绝望感笼罩了整个社会。

最触目惊心的,是自杀率统计数据的陡峭攀升。求助热线被打爆,心理诊所人满为患。报纸社会版和社交媒体上,因经济困境导致家庭悲剧、个人走上绝路的新闻比比皆是。

东京着名的自杀“圣地”,警戒线被一再拉长。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何雨昂这场金融战写在人间的、血淋淋的代价。日本社会陷入了何雨昂所期望的“一片惨淡”的深渊。

何雨昂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安全屋内,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天文数字利润和东京街头混乱的新闻画面,面无表情。

日本,这个曾经的金融巨人,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个被完美解剖、高效收割的试验场。“樱花凋零”行动的成功,不仅带来了海量资本,更向全世界,特别是他即将前往的中东,展示了他所掌握的毁灭性力量。震慑,也是资本的一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