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苔源微澜(1/2)
“默观者”平台的观测焦点,牢牢锁定着那片代号“巨洞471”的宇宙荒漠。
功率提升后的深空阵列如同睁大的巨眼,贪婪地捕捉着从那片虚无之地传来的每一缕光子,每一丝引力波动。数据流汹涌澎湃,远超以往,超级计算机群全速运转,试图从近乎完美的“空无”中解析出异常。
进展缓慢的令人窒息。巨洞内部的确如理论预测那般,物质密度低到令人发指,连暗物质的分布都稀疏得如同晨曦薄雾。最初的几天,除了证实那里的“空”远超想象之外,一无所获。
直到一位负责校准背景辐射图谱的研究员,发现了一个几乎被忽略的细节。
“博士,您看这个……”她将一段经过极度增强和滤波处理后的微波背景辐射数据投射出来。在平滑的、代表宇宙大爆炸残余的辐射曲线上,存在着一个极其微小、但绝对异常的“褶皱”。
这个褶皱并非随机噪声,它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非自然的规律性,像是平静湖面上被一枚无限细的针尖划过的痕迹,极其微小,却破坏了完美的均匀。
“位置?”阿尔瓦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就在‘巨洞471’的几何中心,误差范围极小。”研究员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它……它不像是任何已知天体或现象能产生的。它的‘规整’程度……更像是一种……印记。”
“印记?”控制中心里有人低声重复,这个词让所有人脊背发凉。
什么样的存在,能在宇宙的基础背景辐射上留下印记?又或者,这根本就不是“留下”的,而是那片区域本身的时空结构就存在着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深层次的“不自然”?
阿尔瓦凝视着那片微小的褶皱,它仿佛一个冰冷的微笑,印刻在宇宙最古老的画布上。
“集中所有计算资源,分析这个‘印记’,”他下令,声音低沉而坚决,“尝试所有可能的数学模型,拓扑学、量子信息论、甚至……弦理论框架。我们需要知道它是什么。”
“默观者”不再试图寻找发射信号的“实体”,而是开始研究空间本身的“疤痕”。他们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可能并非一个藏在黑暗中的文明,而是黑暗本身所蕴含的、令人战栗的秘密。
苔原之上,莉亚的伪装。
莉亚完美地扮演着一个回归“正轨”的苔原居民。她每日辛勤照料作物,维护据点设施,参与区域互助网络的物资交换,甚至在一次小型风暴后帮助邻近社区修复了围栏。
她换回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一些高能量食物储备,几块还算耐用的隔热材料,以及——她真正目标所在——一小盒被标记为“废弃电子元件”的杂物。里面有几块老旧的信号处理器、几个性能未知的电容,还有一段长度可观的、屏蔽性能良好的超导导线。这些东西在苔原纪元几乎无用,只能用额外的食物去交换。
没人怀疑她的动机。在他人眼中,莉亚只是变得更勤勉、更融入这片苔原了。
只有在深夜,在她独自值守的时分,秘密工作才会在厚重的隔热毯下进行。她利用换来的零件,和自己据点里拆下的某些不起眼的部件,开始组装一个极其简陋的“被动传感器”。
它的原理很简单:不发射任何能量,只监听。监听地下网络那些异常的能量脉冲和温热波动。她将那段超导导线小心地埋设在之前发现异常温热的接口附近,利用其优异的屏蔽性能尽可能减少外界干扰,只捕捉地底深处的细微动静。
她没有足够的算力进行复杂分析,所以她只记录最原始的数据波动,将其存储在一枚老旧的数据芯片里。她像是在垂钓,放下一个没有饵钩的线,期待能钓上那条制造“噪音”的“大鱼”的哪怕一片鳞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