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开局言出法随,我要整顿修真界! > 第1046章 分裂的传说与可能的猜测。(一)

第1046章 分裂的传说与可能的猜测。(一)(1/2)

目录

闻言,只见悟能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

“此事因年代久远,且涉及祖庭秘辛,流传下来的版本多有模糊和修饰,贫…为兄也不敢说洞悉全貌。

但根据一些流传较广的古籍残卷以及西域佛门内部口耳相传的秘闻,

大致的情形应该是这样的。”

悟能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一种讲述古老历史的悠远:

“传说,在司空佛祖飞升之后的三百余年,大悲寺由他座下最为杰出的三位弟子共同执掌。

这三位师兄弟,皆是惊才绝艳之辈,修为均臻至半帝境界,传说距离那无上佛果,也只有一步之遥。

他们便是:渡玄、通玄与普玄,这三位大师!”

“这师兄弟三人,在佛祖飞升之后的头三百年里,齐心协力,将大悲寺经营得蒸蒸日上佛法广播西域,

使得,佛教渐渐成为西域正统,一时间信徒无数。而他们师兄弟三人,如同佛祖在世时的三根支柱,

共同支撑着西域佛门。”

说到这里,悟能微微一顿,发成一声叹息:

“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师兄弟三人随着对佛祖遗留经典研读的深入,以及各自修行体悟的不同,

三人对于‘如何才是继承佛祖衣钵、弘扬佛法的正途’,逐渐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悟能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看到了那段尘封的岁月:

“大师兄渡玄,性格刚正不阿,严守戒律。他认为,佛祖之道,在于‘戒、定、慧’三学,且‘戒’为根本。

唯有严守清规戒律,苦修身心,隔绝外缘,方能降伏心魔,渐悟佛法真谛。他主张僧人应远离尘嚣,

潜心修行,以身作则,展现佛门的清净与庄严。

他认为,过于追求神通、涉足世俗,只会让佛法蒙尘,让僧侣迷失。因此其门下弟子亦多崇尚苦行,

持戒精严。”

“二师兄通玄,则天性聪慧,思维敏捷,尤重经典义理。

他认为,佛法的核心在于‘智慧’与‘觉悟’。‘诸法缘起性空’,唯有通过深入的思辨和学习,才能真正的,

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才能破除无明,获得真正的解脱。

他不太看重外在的戒律形式,认为若心能觉悟,形式皆为虚妄;若心被蒙蔽,再严的戒律也是枷锁。

他则主张开放经藏,鼓励弟子质疑、辩论,以智慧之光驱散愚痴黑暗。其门下,多出饱学善辩之士。”

“而三师弟普玄,性情更为圆融,胸怀广阔。

他认为,佛法不仅是出世的智慧,更是入世的慈悲。佛祖当年游历四方,普度众生,便是最佳明证。

他主张佛门应积极入世,以无上佛法与神通威力降妖除魔,庇护一方安宁;

同时应广建寺庙,接纳信徒,以宏大的仪轨和积累功德的法门,接引更多众生接触佛法,种下善根。

他认为,只有让佛法的力量显现于世,让更多人因此受益,才是对佛祖宏愿最好的继承。

其门下弟子,多擅长法术神通,且善于经营,与世俗联系紧密。”

悟能再次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哎!起初,三人尚能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但是分歧的种子却早已经种下。

导火索,据说源于一次关于如何处置一名犯戒弟子的争论。据说那名弟子天资极高,却因情欲破戒。

渡玄坚持按律废其修为,逐出山门,以儆效尤;

通玄则认为应给予机会,引导其明心见性,悟得‘色即是空’;普玄大师则是建议让其戴罪立功,以其,

神通法力为寺院做出贡献来抵消罪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