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各遣使臣(2/2)
果然不出所料,这老小子在这儿憋着坏呢。我刚晋位公爵,光辞表就跑了三趟,他倒好,大笔一挥整出四个公来,那我还玩什么?
“匹夫欺人太甚,孤誓伐之!”
曹老板恨恨说了一句,将那奏章扔回桌面。随侍的程昱、荀攸见状,俯身拾起,看写了些啥把主公气成这样。
二人看罢奏表,不觉好笑。万万没想到这左将军还挺有幽默感,咱们这里刚封个魏公,他就一口气给你又封了四个。要真这么干,那这公爵不就烂大街了么?还值个什么钱?
“刘备名为道贺,实为挑拨诸侯共抗朝廷,这一手委实狠毒。”
程昱替老板说了这句,曹操哼一声并未搭腔,继续生他的闷气。荀攸连忙劝谏:“启禀魏公,此事非同小可,不可意气用之。还需召集谋士,集思广益。”
荀攸的话提醒了曹操,他转睛想了想,还是放下了脾气,把那奏章拾起来又读了一遍,良久才下令,召集众谋士探讨此事。
邺城公府、听政殿内,曹公的谋士们齐聚于此,等着看有甚大事发生。曹操端坐于主案之后,命程昱将刘备的上表给众人传阅,末了问:“刘备僭越,妄议封爵,故诏诸卿于此,请教高论,看此事如何应对。”
程昱首先启奏:“刘备居心叵测,欲使明公居于炉火,不可不讨之。可速发精兵,移防于樊城,窥伺襄阳,迫使刘备上表祈罪,以安天下之心。”
“不可!”荀攸和程昱一样最早知道这消息,见程昱撺掇曹操出兵,急忙出言制止:“江汉之间,北军无用武之地。即便获胜,孙权必不肯作壁上观,若再与刘备联合,恐重蹈赤壁覆辙。明公慎之!”
曹操没有表态,他知道事关重大,应当充分听取意见。于是抬头看看一旁沉默的荀彧,主动问他:“文若,汝之见如何?”
荀彧似乎早料到有此一问,出班拱手,平静地回答:“左将军意不在晋封诸侯,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阳谋也。明公若许之,则公器贱用、坐大诸侯;不许,又成众矢之的;讨之难胜荆州水军;由之则明公威望荡然无存。如此四难之局,不可不察也。”
“似此当以何为啊?”曹操不满意荀彧只摆问题不说办法,追问一句。
“荀彧愚钝,一时难有对策。”
“嗯——”曹老板的语气带着不快,却没有发作,而是转脸去问另一个人:“文和,汝权谋过人,可有对策?”
有着“毒士”称号的贾诩被点了名,他依然面无表情,捻了下胡须,胸有成竹地回答:“既为阳谋,则无法可解。”
“如此说来,孤只好任大耳贼欺辱不成?”
“非也。不可阳对,未必不能阴对。”
“何为阴对?”
“韩遂远在西凉,虽贪婪成性,却目光短浅。主公可遣使安抚,赠以重礼、许以厚禄,以安其心;陇蜀素来不睦,若阴结张鲁,允其爵位,使攻刘璋,此二路亦不足虑;至于孙权,虽与刘备同盟,然觊觎荆州,早晚必生嫌隙。主公可增兵合肥,威慑濡须口,令其不敢造次。至于刘备之表,绝口不提便是,待事迁时移,不了了之矣。”
“嗯,”曹操仔细琢磨贾诩的建议,越想越有味道,心情也好了起来,再看众人时脸上又有了笑意:“文和之见诸君以为如何?各人都讲讲,不须藏拙。”
“太中大夫之谋缓急有序,切中要害,王基以为可以施行。”说话之人是从屯田司马一跃成为曹操近臣的王基,此时他已官至公府参军,与主簿杨修一文一武,同为曹操的私人秘书。
杨修见王基出来表现,也不甘落后,奏道:“西凉军素无信义,虽以恩结,亦须提防。魏公还须增兵潼关,嘱三公子与夏侯渊加强戒备,防贼偷袭。”
“甚好!便依诸卿所言,各自行事。至于荆襄进表使节,命鸿胪寺虚与委蛇,含混打发回去。”
曹操定好对策,使臣也相继出发。三路大军由于禁、徐晃、张合带队,分别向合肥、樊城和潼关增兵。曹军的动向立刻被东吴获悉,鲁肃不得不提高战备等级,并紧急修书向孙权报告。
此时吴侯已听从张纮的临终建议,将治所从京口迁到了建业(南京),沿江构筑石头城,内置水军,监控江淮。消息送到,孙权大为震惊。这曹操刚晋魏公就往合肥增兵,敢情是要拿我开刀给群雄立威么?这也太不地道了吧,放着襄阳的刘备不打,你老来惹我作甚?我这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屁股都还没捂热呢,你咋又来找事?
正郁闷时,忽报两路使节齐至,一路自江陵来,一路自邺城来。吴侯更懵了,合着这段时间风调雨顺,你俩趁我搬家都没闲着啊。同时遣使,这事看来不小!
吴侯没有急着召见使节,而是先召集智囊探讨局势。张昭、顾雍、诸葛瑾等人听宣而至,也没人知道出了啥事。孙权简单介绍了情况,现在两路使臣已到,咱们见是不见?若不见,当如何回复;见,该先见谁、后见谁?
张昭第一个发言,人家使臣都到建业了,见是肯定要见的,否则传出去说吴侯羞于见人,咱江东这脸往哪儿搁?至于先见谁,人家曹操打得是朝廷的旗号,名正言顺,自然要先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