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发现端与着手反制(1/2)
第一百七十九章发现端与着手反制
2054年,"昆仑之心"基地,"四号研究所"的数据海洋中心。
这里不再是单纯依靠科学家直觉和灵光一现的战场,而是进化为一个由冷冰冰的数据、轰鸣的超算集群和无数闪烁指示灯构成的庞大神经网络。
随着"守护者"行星级屏障系统在全球及各主要殖民星球轨道的相继部署,以及越来越多关键岗位人员佩戴上"卫士"个人终端,海量的、前所未有的实时监测数据,如同百川归海般,通过高度加密的量子通讯网络,源源不断地汇聚于此。
数据量之大,远超最初设计预期,以至于研究所不得不紧急扩容了三次地下服务器农场,并征用了附近一座废弃氦-3聚变电厂的冷却塔来处理超算产生的惊人热量。
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被数字化了的焦灼感,那是无数比特流高速碰撞、解析、重组时散发出的无形气息。
王海峰博士站在环形主控大厅的中央,这里被研究员们戏称为"深潭"。
他眼前是数十面巨大的、层层叠叠的全息显示屏,上面不再是抽象的能量波形图,而是无数条代表不同个体"特征弦"状态、高维信息流强度、时空背景扰动系数的数据曲线,它们交织、流动、碰撞,形成一片无比复杂却又暗藏规律的动态星云。
几位首席数据分析师如同星际导航员,端坐在磁悬浮座椅上,身体微微前倾,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眼前浩瀚的数据星云。座椅无声地悬浮着,带着他们轻盈地穿梭于这片由无数光点和线条构成的虚拟宇宙之间。
指尖飞快地划过半透明的虚拟控制面板,每一次触碰都激起细微的涟漪,精准地标记出闪烁的异常节点。他们低声交换着晦涩的技术术语,声音在寂静的控制室内回荡,像是星际航行者间的密语。"调整频谱阈值,确保数据流稳定性"、"优先处理高熵区域",这些专业对话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高效的氛围。
"过滤掉所有G级以下背景噪声,聚焦‘卫士’终端传回的、标记为‘已拦截’的事件日志,按时间戳和个体ID进行聚类分析。"王海峰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出,带着长时间的疲惫,沙哑中透着一丝干涩,却蕴含着发现金矿般的兴奋。
他的指令清晰而坚定,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指挥着整个团队的节奏。
命令被迅速执行。庞大的数据流被快速清洗、归类,算法如同无形的筛网,过滤掉冗余信息,只保留核心事件。屏幕上,杂乱的数字和符号逐渐变得有序,被划分为清晰的聚类组别。
很快,一个令人惊讶的、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模式,逐渐从混沌中浮现出来。分析师们屏住呼吸,看着那些数据点汇聚成清晰的轨迹,像是星云中的星座图,揭示出隐藏的规律。
他们的眼神中闪过恍然大悟的光芒,低声惊叹着这个意料之外的联系,整个控制室的气氛瞬间从紧张转为一种默契的期待。
王老,您看这个,"一位年轻的数据科学家轻触控制面板,一组三维分析结果瞬间投射到主屏上,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仿佛刚揭开一个尘封的谜团,"
这是过去三十个地球日内,所有‘卫士’终端记录的、成功拦截的针对性高维信息攻击事件的时间分布图,数据经过严格清洗,确保无干扰噪声。"
图表清晰地显示,攻击事件的发生频率并非均匀分布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内,而是呈现出两个异常尖锐的峰值。
深蓝色的背景上,曲线如波浪般起伏,夜间峰值陡峭如悬崖,集中在标准时的凌晨1点到4点之间,高度几乎是其他时段的两倍;另一个峰值则相对平缓但覆盖范围更广,像一座绵延的山丘,覆盖了标准时的下午14点到17点之间。
"夜间峰值......对应的是大部分人员的睡眠休息时间,人类的生理低谷期防御力最弱,"李艳不知何时也悄然走近,她站在主屏前,双手交叉抱胸,眉头紧紧蹙起,目光锁定在那尖锐的夜间波峰上,作为物理与生物双博士,她本能地联想到了昼夜节律的脆弱性,"下午的峰值......或许与脑力活动的峰值相关?"
"对应的是帝国西部边境前线,以及我们一些高强度科研团队的主要作战和攻坚时段,敌人在我们最专注时发起突袭,"
孔方佳低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他刚刚结束与阿斯塔罗斯的又一次机密通讯,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步伐沉稳却略显疲惫,但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地聚焦在数据屏幕上,仿佛在扫描每一个细节。
"把夜间攻击事件和目标个体身份进行交叉比对。"孔方佳命令道,他迅速走到一个空闲的控制台前,手指在触控屏上飞快滑动,亲自调取了实时数据库中的日志记录。随着数据流在屏幕上闪烁,一系列图表和热力图浮现出来,
结果更加清晰:夜间遭受针对性高维信息攻击的,绝大多数是处于休息状态的人员,尤其是那些担任指挥、决策、核心研发角色的个体,比例高达87%。
他们的"卫士"终端日志显示,攻击往往发生在其脑波进入深度睡眠(特别是REM快速眼动睡眠期)前后,平均每起事件发生在睡眠开始的30分钟内,伴随着脑波频率下降到Delta波阶段。
"攻击在睡觉时......目标是潜意识......"李艳喃喃自语,她紧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脸色微微发白,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衣角,"人在睡眠时,尤其是深度睡眠阶段,意识防御机制降到最低,潜意识大门洞开,就像一扇未上锁的门。
如果高维信息在这个时段持续不断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植入’,通过微弱的量子纠缠信号渗透进来......"
她深吸一口气,调出了一份详细的案例分析,放大到一个特定档案。某位负责舰队后勤算法优化的高级工程师,名叫张伟,其"卫士"终端在过去两周内,在夜间睡眠期拦截了超过二十次微弱的、但模式高度相似的针对性高维信息冲击,每次持续时间约5-10秒,频率集中在凌晨2点至4点之间。
数据关联显示,这些信息冲击的内容,经过"守护者"系统后台的初步破译(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其复杂的符号含义,但能识别出其情绪诱导倾向),持续地带有"强调效率至上、暗示可接受更高风险"的倾向,例如反复植入"速度优先于安全"的潜意识暗示。
"虽然每次都被‘卫士’成功拦截了,但如果我们没有这套系统......"李艳的声音带着后怕,她点开工程师的日常工作记录,显示他最近在优化算法时多次忽略了安全冗余设计,
"经过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持续攻击,这位工程师的潜意识可能会慢慢被‘塑造’,让他在白天工作时,会不自觉地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高风险、高效率的方案,甚至认为那是他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比如在关键决策中,他会优先削减测试环节以提升执行速度,而全然不知这源于外部的操控。"她的目光扫过屏幕,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润物细无声......好毒辣的手段!"王海峰倒吸一口凉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桌沿,"这不是强行控制,这是‘培育’!是‘引导’!
它们不是在制造傀儡,而是在精心‘修剪’盆景,让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模样!"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亲眼见证了那无形之手在黑暗中悄然运作的恐怖景象。
孔方佳的脸色冰冷如铁,眼中寒光一闪即逝。他想到了克罗诺斯家族那场突如其来的政变,那些昔日温和的盟友一夜之间变得冷酷无情;又想到了大皇子阿加雷斯,从睿智的储君沦为暴虐的独裁者,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却步步为营。
他们的转变,是否也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而隐秘的"培育"过程?每一个细微的引导,都像滴水穿石般侵蚀着原本的人格,最终塑造出完美的工具。孔方佳的拳头在桌下悄然握紧,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下午的峰值呢?"他沉声问,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将视线转向全息投影上的另一个波峰,那是一个代表午后时段攻击强度的陡峭曲线,数据点密集如暴雨倾盆。
数据分析师立刻切换视图,屏幕上光影流转,显示出西部前线某次小规模接触战的详细数据图景。
在战斗最激烈的十五分钟内,"守护者"系统监测到该区域出现了强度惊人的、覆盖了整个战场的广域高维信息扰动(代号K-11模式),能量读数飙升至临界阈值,警报灯在控制台上疯狂闪烁。画面拉近,模拟出硝烟弥漫的战场:弹道轨迹交织,爆炸的火光映照着士兵们紧绷的面孔。
同时,参战的帝国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连,超过百分之八十官兵佩戴的"卫士"终端记录到了拦截事件,时间点高度同步,仿佛被无形的指挥棒精确调度。
终端日志显示,士兵们在那一刻集体抬头,眼神短暂失焦后又恢复锐利,动作整齐划一地投入战斗,毫无滞涩。
"K-11模式的分析结果显示,它主要携带的情绪诱导是‘亢奋’、‘攻击性提升’、‘对命令的绝对服从’以及轻微的‘痛觉钝化’。"
分析师调出了破译结果,数据流在屏幕上滚动,标红的关键词旁附带了生理指标对比图: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激增,士兵们在拦截后表现出异常的勇猛,无视伤痛继续冲锋。
"而且,看这里,当连队中几名公认的‘战斗英雄’或‘老兵’——比如中士李强和老兵张伟,他们的‘特征弦’强度更高,更易被影响也更容易影响他人——的终端率先触发高强度拦截后,整个连队的平均拦截强度和频率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显着跃升!"
分析师指着图表上的峰值点,那些代表老兵的数据像火种般点燃了周围的波纹,迅速扩散至整个连队阵列。
"羊群效应......或者说,头羊效应。"孔方佳瞬间明白了,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屏幕上的数据流,"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群体行动中,个体的精神高度紧绷,判断力某种程度上反而更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和榜样的影响。就像一群受惊的羊群,头羊的狂奔会带动整个兽群盲目跟随。
高维力量只需要精准地、高强度地‘点燃’几个关键节点个体——比如那些在连队中威望极高的战士——就能利用军队固有的纪律性和从众心理,迅速将某种‘状态’扩散到整个群体,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或降低)整个团队的作战效能!这和我们之前的猜测一致"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寂静的指挥室里。
他回想起大犬座战役中,叛军部队那种时而悍不畏死、时而指挥协调精准得反常的表现:在一次关键的突击中,原本散乱的叛军小队突然如机器般同步推进,无视伤亡直扑帝国防线;
而在另一次撤退时,却又纪律严明到令人窒息,每个动作都精准无误。背后恐怕正是这种手段在作祟,那无形的培育之手在战场上空编织着致命的丝线,操控着每一个灵魂的走向。孔方佳闭了闭眼,那场战役的惨烈画面在脑海中翻涌,血腥味仿佛再次弥漫鼻尖。
"那么,在一般状态下,比如日常办公、普通训练时,效果最弱?"孔方佳元帅紧盯着屏幕,眉头微皱地追问,显然对分析结果极为关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