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127章 海天辽远

第127章 海天辽远(2/2)

目录

\"这些混血儿父辈多是唐商,母辈是本地人。\"一位老者解释,\"他们从小通晓双方语言,成了最好的文明桥梁。\"

阿蛮立即将这一发现记入奏章,建议朝廷鼓励海商与当地通婚。这份奏章后来催生了着名的《海裔优待令》,为大唐在东南亚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南海号抵达天竺西海岸时,正值当地最重要的\"灯节\"。令唐使团惊喜的是,庆典上竟有花车展示\"玄奘取经\"的故事,围观百姓对\"大唐高僧\"的事迹如数家珍。

\"自从玄奘法师访学归来,那烂陀寺就增设了汉文课程。\"接待的婆罗门学者说,\"如今寺中珍藏的《大唐西域记》,连页码都被翻烂了。\"

在天竺最负盛名的港口卡利卡特,阿蛮设立了此行最重要的\"文明总馆\"。这座融合了唐式阁楼与天竺穹顶的建筑群,不仅设有学堂、医馆,还有专门的\"技术交流厅\"。开馆当日,就有三十多位天竺学者登记入住,愿意传授数学、天文知识。

\"奇怪,他们为何如此热情?\"林三郎不解地问。

一位天竺老者笑着解释:\"佛经说,智慧如同明灯,点亮他人时不会暗淡自己。\"

离开天竺前,阿蛮收到了一份厚礼——全套《瑜伽经》汉译稿。这是卡利卡特寺院集数十高僧之力,耗时三年完成的巨着。作为回礼,阿蛮将晋阳公主亲笔注释的《黄帝内经》相赠,完成了两大古老文明的又一次对话。

南海号的最后一站是波斯湾的尸罗夫港。尽管泰西封已经陷落,但这个由波斯流亡贵族控制的海港仍然繁华。当唐船的巨帆出现在海平面时,整个港口沸腾了。

\"天可汗的使者来了!\"人们奔走相告。

卑路斯王子亲自出迎。昔日在长安那个落魄的流亡者,如今已是尸罗夫的实际统治者。在他的宫殿里,阿蛮惊讶地发现了大量唐式器物——越窑青瓷、蜀锦屏风,甚至还有一架仿制的唐琴。

\"这些都是从长安带回来的。\"王子深情地抚摸着琴弦,\"文明就像音乐,不同音符才能组成美妙乐章。\"

在尸罗夫建立的\"文明总馆\",成了整个西亚的唐文化中心。开馆不到半月,就有大食、拂菻等国学者前来交流。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里还促成了一项重大技术转移——波斯玻璃匠人将彩釉技术传授给唐匠,而大唐工匠则改进了他们的窑炉设计。这种融合产生的\"唐彩琉璃\",后来成为丝绸之路最抢手的商品之一。

返航前夕,阿蛮在尸罗夫港的落日余晖中,写下了此行最后的奏章:

\"臣奉命南下,凡经十七国,设驿馆九所。所见所闻,可喜可愕。林邑效唐制而国富,骠国习医术而民安,天竺传佛经而心通,波斯融技艺而业兴……伏惟陛下圣明,早建'各美其美'之策。今南海诸国,虽言语不通,而礼义相同;虽相貌各异,而人心无二。此乃千古未有之盛世也……\"

贞观三十四年的冬至,长安城迎来了南海号的凯旋。这艘巨舰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天竺的象牙、波斯的琉璃、大食的香料……但最珍贵的,却是舱底那几十箱典籍、海图和各族赠礼。

李承乾在大明宫亲自检视这些成果,当看到阿蛮绘制的《万国驿馆图》时,不禁拍案叫绝:\"妙哉!这驿馆网络,恰似一张巨网,将四方文明连为一体!\"

晋阳公主献上此行最大的医学收获——从天竺带回的《妙闻集》全本。这部古老的医典记载了数百种中土未见的药方,孙思邈如获至宝,当即表示要将其精华融入《千金要方》。

\"陛下,南海诸国对茶叶需求极大。\"林三郎禀报道,\"仅尸罗夫港一年就要十万斤。若开放民间海贸……\"

\"准!\"李承乾爽快地应允,\"另设'海商学堂',专教航海、通译之术。再命将作监研制更大的'万年号'宝船,专司远洋。\"

朝会上,皇帝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每年冬至定为\"文明节\",长安与各文明驿馆同日举办庆典。这个节日后来成为整个东亚文化圈最重要的文化交流盛会。

除夕夜,阿蛮站在新建的\"万国灯塔\"顶层,俯瞰着灯火辉煌的长安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同时燃放的烟花,将夜空装点得如同白昼。在他身旁,各国使者、学子、商人济济一堂,用各种语言诉说着对来年的期盼。

\"看那边!\"康留堂突然指向南方。只见漆黑的夜空中,一点星光正缓缓移动——那是南海号再次启程,载着新一批文明使者驶向更远的国度。

阿蛮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船灯,忽然想起临别时李承乾说的话:\"文明如海,有容乃大。朕盼有生之年,能看到大唐的海船抵达世界每一个角落。\"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秦王破阵乐》的雄浑旋律。在这熟悉的乐声中,年轻的文明使者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图景——无数海船穿梭于碧波之上,将文明的种子撒向四方;而长安,永远会是这浩瀚星空中,最明亮的那盏明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