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1/2)
第73章
事情说罢。
一屋子人欢欢喜喜的分东西。
几个小萝卜头,眼巴巴的瞧着那用油纸包着的点心。
晴娘笑了笑,将系着的细麻绳解开,拆开油纸,把自个儿做的那桃花酥分给他们吃。
姜老太眼风瞥见,不太乐意的道:“眼瞧着要吃晚饭了,少吃点零嘴。”
小丫头片子都能分得一整块点心,老三媳妇儿真是败家。
姜老太心里嘟囔,也没说出来败兴致。
再一瞧姜芷妤那丫头也吃上了,顿时一口气上来,又憋了回去,扭头索性眼不见为净。
姜芷妤朝那拿着桃花酥,被姜老太一瞪眼,怯怯不敢吃的堂侄女儿眨了眨眼,“吃呀,好吃的。”
小姑娘害羞的抿了抿唇,小小咬了口,甜甜的。
姜芷妤几口吃完一块点心,过去倒水喝,扭头便见几个堂姊妹正分她带来的旧衣裳,眼瞧着争得要互相扯头花了,她赶忙道:“猜丁壳嘛,赢了的先挑。”
几人面上有些臊,依言猜丁壳。
虽说是旧衣裳,可那上面一个补丁也没,料子也软软的,比她们过年时裁的新衣都要漂亮。
小姑娘都爱美,分完那衣裳,便抱着跑去屋里换了。
倒也不怕姜芷妤笑话,这样好的衣裳,她们都稀罕的紧呢。
不过,姜芷妤也没生什么轻视的心思,她从来都知道,自个儿托生的好,有对儿能赚银子还疼她的爹娘,这十几年才活得这般滋润。
姜芷妤从自己带着的小包袱里掏出几朵绢花来,笑盈盈道:“大姐姐穿这裙子,戴这朵芍药好看,二姐姐可喜欢这朵莲花?三姐姐……”
屋子里一人一句的说着话,耳边没个清净,众人扎堆儿凑着。
姜止衡跟两个小他两岁的堂侄儿面面相觑片刻,从油纸包里拿了两块点心,小声问:“还吃吗?”
“好吃!”
“要!”
姜老太一扭头,就见那油纸包空了,险些没憋住骂人。
姜芷妤在乡下鸡飞狗跳的住了两日。
第三日时,姜老三赶车便要走了。
许是想着日后难见着了,姜老爷子和姜老太比哪次都舍不得他们,直将马车送出村口去。
姜老三啧声道:“这老爹娘……”
旁边坐着的姜老大道:“他们惦记着你们呢。”
姜老三没说话。
老爹娘是偏心,不然也不能将他退出去上战场。
姜老三也并非没怨过,不然当年也不会从战场回来时,瞧见家里连他的屋子都没了,赌气一扭头去了金陵城。
不过,自他当了爹,那些怨怼便消了。
有甚好怨的呢,不过是穷罢了。
交不起秋税,让他去充军。
大哥成亲,没钱盖房子,便用了他那间空了三年的屋子。
清晨出发,半下午方才到金陵。
姜老大是头回来,街上的热闹瞧得目不暇接。
回来也没带什么东西,几张饼子晌午在路上时便吃了。
姜老三索性直接赶着去还了马车,转头瞧见大哥那模样,心下略酸。
“时辰也不算早了,下馆子吃顿晚饭吧,省得回去还得张罗。”姜老三道。
晴娘无有不应,她在姜家人跟前,向来是很给姜老三脸面,一副温婉贤淑的模样。
姜老大有些局促,“别了吧,外面多贵啊。”
姜老三粗嗓子道:“又不每日都请你来酒楼吃。”
几人往前走了段,瞧见旁边有家新开张的羊肉锅子的酒楼,香味儿飘出来,姜老三走不动了,“要不……吃羊肉锅子?”
他在北地呆了几年,甚是喜欢那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不过,家里这几个喜欢□□细些的,他很多年没吃过了。
冬日里吃羊肉既滋补又御寒,这个时节反倒是燥。
不过,晴娘也没说。
吃完饭,从酒楼出来,满身的汗。
日暮四合,半边天都是灿烂的晚霞。
几人回来时,正遇着晚归的街坊,瞧见个生面孔,不免问候两句。
姜老大从方才吃饭时便不自在,生怕吃多了多花银子。
此时见着人,也只是沉闷的冲人家点点头。
进了门,姜老三故意笑话他,“这就不自在了,那我去了上京,岂不是要见着个人便要点头哈腰的给人家提鞋?”
姜老大瞪他一眼,缓缓呼出口气。
许是顾着姜老大的脸面,姜芷妤和姜小二被晴娘拉走了,去厨房烧水,等会儿洗个热水澡,去去乏。
不知姜老三说了什么,堂屋油灯亮起时,肉眼可见的姜老大没初来时那样紧绷了。
夜里,梳洗罢,姜老大在姜止衡屋里凑合一宿。
而姜止衡抱着自己的小枕头去找阿爹,晴娘则是去与闺女睡了。
姜芷妤抱着香香的阿娘,思索片刻,将要在家里做团茶的事与阿娘说了。
也是姜老三在乡下那日说的那句,要将这院子赁出去,姜芷妤有些急了。
她如今私房银子便有三百两了,便是搬家添置些东西,尽够了。
这院子,她有用处,唯恐姜老三当真落实了那话。
晴娘先是吃惊,瞧见闺女摆了一床榻的银锭子,半晌没说出话来。
若是几两银子便罢了。
可这足足有三百两,寻常人家积攒一辈子怕是都没有这些,她一个小姑娘,只几个月便赚得了。
有些人开智在诗书,有些便在生意买卖。
晴娘盯着满榻的银子静静的想,阿妤大抵是后者。
从前她还能说句,姑娘家莫要沾得满身铜臭。
可眼前,这话她说不出口。
先不说沈槐序都知晓这事,与这小姑娘一并瞒着他们夫妻。
便是她如今手中现银,都不比这满床多几枚铜板。
姜芷妤瞧她不说话,心中惴惴不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她吩咐梁娇娇要做的事一并说了。
左右是无人能拦她。
爹娘若是不许,她就偷偷的。
只是可惜这院子,梁娇娇怕是得麻烦些,另寻他处了。
半晌,晴娘沉默着将床榻上的银锭替她收进匣子里。
“阿娘……”姜芷妤软着调子撒娇的唤了声。
晴娘没擡眼,手中沉甸甸。
片刻,她轻声道:“先前阿娘是当真不知你有这天分,也是委实介意那铜臭之名。”
晴娘说着顿了顿,深吸口气,又道:“这些时日,团茶娘子之名,在金陵城传得沸沸扬扬,阿娘也不曾想是你。”
姜芷妤抱着阿娘手臂,耷拉着脑袋没说话。
“阿娘替先前说的那话,与你道声歉。”
“不用的……”姜芷妤闷声道。
“这事,你愿意做便做吧。”晴娘说着,想起了新岁时,他们一家子从戏楼出来,阿妤说的那句赚银子养家。
当时不觉,如今想来才知她那时神色认真。
“真的?!”姜芷妤欢喜的蹦起来,目光灼灼。
晴娘微微颔首。
姜芷妤立马又倚了过来,脑袋枕在她肩膀上,甜腻腻的道:“阿娘真好~~~”
过了明路,心里压了许久的那块石头瞬间失了重量,好像一团棉花盈在心口。
“去将银子放好吧。”晴娘摸摸她脑袋道。
“不用,明早阿娘拿去,与家里的银子放在一处花。”姜芷妤说。
晴娘摇头,“给你留着当私房银子。”
小姑娘荷包满满,心里也有底气。
正因如此,晴娘自姜芷妤年幼时,便会每月给她银钱了,攒着也好,花了也罢,尽随她。
“如今家里用银子的地方多,阿娘就拿去嘛,团茶的名声散了出去,到了上京那样繁华之地,多的是银子等着进我钱匣子呢。”姜芷妤美滋滋道。
母女俩夜话到三更,才沉沉睡去。
旁的晴娘教不了她许多,生意却不然。
对阿娘说的那句,既是你能做出,只怕是旁人买来研究三两月,也自得其中窍门,不可太过乐观。
她说这话,是想姜芷妤将手头的银子放放好。
姜芷妤却是不然,手指勾着床幔玩儿,漫不经心道:“我既是能做出团茶来,便也能做出旁的。旁人学得手艺,却是学不了我脑袋里的新意。”
翌日,几人醒的都早。
姜老三出去端了碗鸭血回来,在厨房煮鸭血汤。
晴娘起来后,进来厨房瞧了眼,喊姜小二去买两笼灌汤包。
姜老大在院子里转了两圈,总算找到了活儿,站在墙根下劈柴火。
姜老三听得动静喊:“别忙活了,有那功夫,去将驴子喂了,惹它亲近些,省得你赶车时它尥蹶子,给你翻沟里去。”
姜老大:……
实在是读书少,不然姜老大这样憋着脸,定要骂他一句危言耸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