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情报头子开报馆有什么不对? > 第 69 章

第 69 章(1/2)

目录

第69章

大概是单行本的鼓励作用巨大。

疏影先生赛高的下一封信比朱姜预想的还要来得快,一起过来的还有征稿活动的全文。

【疏影先生说的对,我的确不应该还未写完就急匆匆地去征求修改意见。这是我修订过后包括完结部分的最新版本,我会堂堂正正地拿下征稿第一,然后亲自再去向疏影先生请教的!】

朱姜看得直点头,这样的斗志昂扬,熬夜赶稿赶路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

想必日后入职,加班写文也是不在话下的吧。

信里还让“燃尽”帮忙打听一下其他投稿选手的虚实,朱姜已经想好如何糊弄过去了,下一句话却让她愣住。

【我们一行人大概在单行本发刊时就能到京城……】

朱姜挑眉,这么快的吗?

这里面要是没有这个穿越者什么事说出去都不相信。

这样也好,朱姜心中暗自思忖着。

人早一点到京城,早一点入职嘛。再晚一点就是雍党搞大动作的时候了,她可能来不及带新员工。

那样可不行啊,新员工入职可是向她灌输他们报馆营业理念的好时候,要是耽搁了被传染了白蔷的咸鱼和洪含蕊的摆烂气质可怎么办。

而对于信中提到的。

【我们的见面不着急,我要先购入单行本,预定早的还有人物小像和疏影先生的文字特签是真的吗?我已经预定了,到时候一定会亲自去拿到的,见面之时请为我引荐疏影先生。】

朱姜诧异地挑高眉毛,见面答应地如此轻易,让还在想着怎么进一步降低她戒备之心的朱姜感到轻松到不可思议。

看来还可以得寸进尺一下……

她遂提笔写下回信:“这样啊,那我先跟疏影先生约一下时间,现场给你的单行本上签to签也是可以的哦。给姐姐你的特殊福利,不要告诉其他人哦。(请一个人来)啊还有,疏影先生对勤奋且认真写文的人更有好感,我就是这样获得认可的,最近每天都要写一万字以上呢。姐姐来的时候,带上下一本的大纲会好一点哦(小声告诉你秘诀)。”

朱姜写完,先端详一边,目光落在‘下一本的大纲’上面颇为满意。

这样一来,这位疏影先生赛高之后的赶路时间,就不会因为已经写完一本就懈怠了吧。

**

聆风阁的新刊如期发布,好评如潮。同时聆风阁将在京城报馆中引领潮流,当领头人的说法扶摇而上。

对此朱姜却只是淡定地听了一耳朵,就放置不管,转而在报馆外贴出单行本的发布消息和确切日期。

就在三天后。

而在《错爱》的单行本发行前一天,一行人终于达到了京城地界。

纪冰真坐在驴车里,看着护送他们入京的领头人出面跟守城门的将士出示了一份密件。他们很快被放行,在踏入京城的地界后,纪冰真跟他们告别。

雍太傅和他的弟子们被安排到暗卫保护下的庄子里居住。

纪冰真和纪父则表示早在入京之前就托了人在京中租赁好了院子,只待他们过去落脚。

纪冰真走的时候暗卫们还依依不舍,一个个的小本本上记得全是鼓吹飞鸣报馆的推销词句,只待他们归去兰城之后,勇夺下一季度的销售冠军。

暗卫:“纪姑娘在京中要是遇到难事,就去飞鸣报馆报我的名字,我的同事会帮你的!”

这句话说的万分情愿。

这是他们偷摸着上推销课的报酬。在此之前他们可从来不知道报刊上连载的小说话本还能跟这么多的哲学艺术扯上关系。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此之后的销售环节将踏入更高一层的境界。

因为飞鸣报馆已经在纪冰真的口口传授下,在暗卫的眼中,摇身一变成为了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官员都必须购买的超值报刊。

不仅是参透人生哲理,明白人际关系。更是能从中悟得大智慧,明白大真理。

买飞鸣报馆,是你成为大学者的第一步!

这句话一出,暗卫只感觉自己的胸板听得更直了。

就问问,在都以自己是文人墨客自居的兰城,能有人抵御得了这句广告词吗?

没有人!

所以越听得多,暗卫们看向纪冰真的眼神就更为崇敬。要不是任务完成,兰城的销售任务还在等着他们回去。甚至想让留守兰城的兄弟也过来享受一下进修。

并且一路上翁太傅的弟子们还贡献了销售额,这也是纪姑娘的功劳啊!

纪冰真波澜不惊地点头,丝毫没有透露今日之后她就要在飞鸣报馆有自己的人脉了。

不是眼前的暗卫,而是同为穿越者的燃尽。

当然她的走后门得到的疏影先生现场签售的机会,就更不会让别人知道了!

暗卫之后,翁太傅的弟子们也都来和纪冰真告别。

这一路上他们齐聚在一起鉴赏文章,搞文学创作。除了纪冰真以外,居然还有学子试图往飞鸣报馆投递小说。虽然最后因路途艰苦,赶不上接稿日期而放弃,但也让纪冰真警铃大作。

在预定的带去见疏影先生的一篇大纲中,再加了一篇,以保万无一失。

纪冰真骄傲地擡起带着黑眼圈和红血丝的眼睛,在这一刻她的努力终于超过了百分之九九的人,而她确信如此努力的自己必将得到疏影先生的认可。

燃尽,不过是她接触到疏影先生的小手段而已。

翁太傅的学生1号:“可惜到了京城之后,老师就要忙碌起来了,作为学生自然也要跟着。能像这样平静地欣赏《真假千金》一文,领悟人生道理的时间不多了,新的读后感我还没写够三千字呢……”

纪冰真表示不急,她已经写了一万字的读后感,可以借给他看。

此中隐约的攀比对方没有听出来,但是感谢以及佩服她能写这么多读后感,肯定有很多真知灼见的夸奖让纪冰真心情舒畅。

翁太傅的学生2号:“此次投稿我是赶不上了,不知道下次的投稿活动会在什么时候。可惜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纪冰真对此在心里表示,这就是内部有人的好处。此时的赶稿可以先人一步,避免临时来不及的尴尬情况。

当然表面上她还是说着让对方继续创作:“平时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到了必要的时候,把平时积累的拿一些出来,就是你的成果体现了!”

纪冰真在内心感叹,天道酬勤。她不就是在现代时多年的积累,到了这古代仍旧是孜孜不倦地充实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在回京途中,赶着截稿日期交上去自己的新文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