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1/2)
第80章
一杯茶喝完,屋内的气氛轻松愉悦。
蔡庆便趁机问起自己关心的一件事,“督主,朝廷现在捉襟见肘,寅吃卯粮,长久下去必有大患,不知几位大人有什么主意?”
他问的也是现在大部分官员都担心的。
先帝在位的后面几年,朝廷便不甚宽裕,但通过削减军饷、加税、卖爵位等几个老办法,文官们的俸禄还是能按时下发的。
可现在军饷削无可削——小的如州军、府军已裁减近半,大的如幽州军、西南军等动辄几十万人,削狠了是要出事的,届时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而加税和卖爵位,前者逐年递增已引得民怨四起,后者又卖不动了。
可真让人忧心!
虽然大部分官员都不靠那点俸禄过活,但朝廷若是连俸禄都发不了了,任何人都要胆战心惊,睡不着觉的。
因为这意味着天下大乱啊!
娄长风也明白这个道理,同样问道:“是啊督主,几位大人可有想法?”他做官是为了荣华富贵,不是为了吃苦的。
周遇之的神情未有变化,道:“此事陛下、王爷及三位大人都很关心,定下午后于万寿宫内议事。”
闻言蔡庆表情一松,“那就好,那就好。”有办法就好。
但娄长风却依旧眉头紧锁,朝廷现在的状况如何,他这些年听督主提过,也从同年同僚等处打听过,实在是不容乐观。
诸位大人会有办法吗?
……
下午,万寿宫
在小皇帝赵烨面前,晋王这位热衷朝政的亲祖父、刘廉、赵良策、周遇之这三位顾命大臣,以及阁老陈祥、户部尚书秦子贺等人商量了许久,并没有统一意见。
办法当然是有的,还不止一个。
但赵良策提出的改税制、查隐田被刘廉以“祖宗家法不可改”为由否决了,而秦子贺提出的加税又被赵良策以“恐生民乱”为由拒绝。
换句话说,不管是谁提出的,提出的办法是否有效,几人都不假思索,纯粹站在党争的角度,秉承着“你提出的我就反对,我提出的你也不会赞成”的想法处理。他们从最开始的皮笑肉不笑进展到冷嘲热讽,再到互相攻讦,声音越吵越大。
这样的行为除了让御座上的小皇帝赵烨想起三年前的“三御史撞柱”事件,想起那血肉模糊场景而越来越不安之外,没有任何进展。
晋王急了!
他自诩是赵烨的亲祖父,虽然赵烨已经过继了,而且登基为帝,但他还是觉得在场的这么多人里,就属自己和赵烨最为亲近,也最该为他打算。
而且这江山,是赵家的江山啊!
于是他不耐烦地道:“说些有用的!”
“朝廷去岁已用去了今年的税银,而今年还未过半,国库已空空如也。几位大人平日里不是能言善道的吗?怎么就想不出法子来呢?!”
“难不成今年还要再征明年的税?可去年诸位大人不是这个说法啊!”晋王越说越愤怒:“你们都说‘此乃一时之计,不可长久’,现在呢?现在要怎么办才好?!”
“赶紧拿出主意来!”
说完他又转头,对表情已开始忐忑不安的赵烨厉声催促:“陛下,国库已空,朝廷连俸禄都发不出来了,你快让他们想想办法!”
赵烨吓了一跳,下意识往旁边看去。
对他而言,六岁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是悠闲快乐的。成为太孙后就有了诸多不好,不但见不到父母,还时常受惊。等登了基就更不好了,因为朝臣们议事时常常说着说着便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偶尔还会动手,以至于有心理阴影的他每次议事都战战兢兢,生怕下一个瞬间眼前又有人血肉模糊地倒下。
之前晋王祖父不肯就藩,与朝臣们吵得天翻地覆,更时不时要拽着他的胳膊让他做主。而朝臣们也不甘示弱,以死谏相逼,更有人往柱子冲去,吓得他大声尖叫害怕不已。
他时常在心里想着,如果自己当时没被选为太孙就好了,那他现在肯定还和爹娘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但他这话刚一说出来就被爹牢牢地捂住了嘴,并告诫他这样的话以后都不能说,否则他们全家都会性命不保。
好在还有周卿!
是周卿劝说了晋王祖父和刘卿、赵卿等人,让爹可以每天入宫陪伴自己,如果不是有爹的安慰,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被吓死。可惜今天议的是和社稷有关的大事,晋王祖父和刘卿、赵卿等人都不让爹进来。
想到这里,赵烨眼前一亮,望向了没怎么开口的周遇之道:“周卿,周卿你可有法子?!”
在他看来,周卿有很多法子,不管是让爹入宫陪伴自己,还是让晋王祖父不去就藩,都是周卿办成的。而且周卿态度温和,不会像晋王祖父那般动辄对自己大呼小叫,也不会像刘卿和赵卿那般动不动就长篇大论地劝谏自己。
周遇之还真的有办法,如今他的袖中就藏着儿子昨晚写的文章呢。
按照冬冬的思路,如今朝廷先要得到一笔马上能用的急钱渡过难关,然后再进行各种改革,总结下来便是“开源节流”四字。
不过冬冬眼中的“开源”和朝臣们提出的加税、卖官等不同,他觉得实用的“开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朝廷的名义做生意,让朝廷赚钱的同时还能雇佣百姓,让百姓也赚钱,就比如青州的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以及水泥工坊等。
另外一种则是收税,但不是向百姓们收,而是向有钱人收。
在冬冬的认知里,所有人包括自己都要交税,除非他赚得不够多。所以那些有功名、爵位庇护不用交税的富裕人家,都要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