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章(1/2)
第77章
等待赵烨到达的间隙里,天佑帝絮絮叨叨。
“睿儿最是乖巧懂事。”
“他是个好孩子。”
“朕与皇后对他寄予厚望,寄予厚望。没想到,咳咳没想到竟会白发人,送,送黑发人,苍天不公,苍天不公啊……”
“陛下节哀,”周遇之宽慰,“孝睿太子殿下虽然先陛下您而去,但他永存于百姓心中。陛下您还记得‘太子薯’吗?臣此去幽州,将太子薯分发给了幽州百姓,他们听说此物是在孝睿太子殿下指引下发现的,无不感恩戴德。”
“臣离开幽州时,已有百姓自发为孝睿太子殿下立长生牌位,兴建庙宇祭拜,并恳求上苍让孝睿太子再临世间。对了,他们还说……”说到这里,周遇之停顿了。
天佑帝被他的话吸引住了心神,下意识问道:“还说什么?”
周遇之小声回答:“……百姓们还说没准太孙殿下便是孝睿太子转世呢,毕竟孝睿太子殿下是六岁那年离世的,而太孙殿下今年刚好六岁。”
“臣斗胆,请陛下宽恕。”
天佑帝摆摆手,示意自己并不介意。但就是这么个摆手的动作,让他看到了自己手背上的黄褐色斑点,以及皱巴巴的皮肤。这让他一阵茫然,下意识做了个握拳的动作,但这勉强握起来的拳头并没有太大力道。
想起太医刚才的话,他低喃出声:“……朕,时辰到了啊。”
“陛下慎言!”
周遇之马上高声打断,并道:“定是这帮太医医术不精,臣马上让人去……”
天佑帝摇头,“不必了,朕都明白的。”临死前能够再次看到儿子,并且还得知儿子会受到天下百姓的供奉,从此香火有继,这比什么都让他高兴。
这也是他近些年最关心的事,不然就不会舍太子而立太孙了。
而想到太孙,他又想起了社稷,于是道:“宣太孙、刘廉、赵良策、陈祥,还有,还有晋王觐见。”‘晋王’这两个字,他说得很犹豫,最后还补了一句,“加上成王弟。”
刘廉、赵良策、陈祥、晋王、成王……
周遇之走出万寿宫的途中,于心中暗暗思索着这几个名字,知道没有意外的话,“顾命大臣”就要在这几人中选了。
太孙年幼,是需要顾命大臣的。而看陛下这些年都没有再立皇后,显然将来也不会有一个太后来临朝听政,那顾命大臣也就万分要紧了。
而这正是周遇之的目的。
陛下还在的时候,他可以是东厂督主,但一旦陛下成为了“先帝”,那他就要成为“顾命大臣”,因为只有成为了顾命大臣,才有机会插手朝政,也能让他从“刀子”变成“持刀人”。不然等新帝站稳了脚跟,他这个东厂督主还不是想换就能换。
届时别说帮助儿子完成任务了,他们父子俩都要性命不保。于是走出殿门后,他低声对迎上前来的尚元洲道。
“刘廉、赵良策与陈祥何在?”
尚元洲身为武官,此时正身着铠甲,腰间佩戴着利剑。因为这几天没好好休息,他的双眼遍布血丝,下巴处亦长出了胡渣。若是定神细看,还能看到他的衣摆下方沾染着点点血迹,显然他在宫里的这段时间并不平静。
听到周遇之的问话后,他意简言赅地答道:“都在宫门外。”朝臣们想要进来但被拦住了,还是他亲自去拦的,因为别人拦不住。
这日子过得真刺激啊,已经有两日未曾合眼的尚元洲在心里想着。若是周遇之没办成他的“大事”,那有一个算一个他们这些人都得身首异处吧,没准还会牵连九族呢,也不知道失败时再把夫人孩子送出京城还来不来得及。
周遇之不知道短短几个呼吸间尚元洲连失败后的下场都想好了,径自安排着自己的计划,“你去接晋王和成王入宫。”
“陛下有命,传晋王、成王、刘大人、赵大人、陈大人入宫觐见。记住,要让他们几人一起入宫,莫要漏了哪一位。”如此一来便可拖延时间,其他人或许敢等在宫门口,但成王胆子小得很,如今肯定是窝在王府的。
尚元洲点头离去。
而周遇之在殿门口站了一会儿,然后便看到被太监抱着匆匆赶来的太孙赵烨。应该是有人告诉他了,赵烨的一双眼睛明显是哭过的模样。
周遇之弯下腰,柔声道:“太孙殿下,您信任臣吗?”
赵烨点头,“皇祖父说周卿是忠臣。”
周遇之笑了笑,替他整了整衣裳,然后道:“待会若是陛下问起,太孙您可不要答错了。对了殿下,您待会见到陛下得哭了才好。要知道您哭得越伤心,便能越快见到镇国将军,陛下是疼爱您的。”
然后赵烨真的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