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2/2)
他们来幽州有公务在身,在城外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来迎接的人,现在正前往府衙见幽州的将军及官员们。
其实按照常理,应该是王长茂率领幽州官员及将领们出城迎接的,但为了让“王小将军与周督主不和”这个传闻更深入人心,就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为此王长茂前些日子还特地遣人,秘密前来向周遇之致歉。
周遇不但不在意,还很赞同。
因为这样一来,两人不合的消息会传得越发广阔,还会传回京中。这无疑会让他的计划进展得更加顺利,任谁也不会怀疑他们暗中联络。
就是会委屈了冬冬。
“我没有委屈呀!”
周冬冬脱掉鞋子,穿着袜子的小脚盘着,坐在了铺着软绵绵靠垫的马车椅子上,双手还捧着一个琉璃工坊特地给他烧制的带耳朵杯子。
天气已经微凉,他捧着热乎乎的杯子高兴道:“待会下了马车我就是‘失忆冬冬’,要装作和小舅舅不认识,我会扮演好的!”他之前在京城的时候扮演过好几次,不会忘的。
“很好,”周遇之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对儿子道:“等晚上爹再安排你和王家人见面。”另外他也有“大事”要跟王长茂商议。
于是接下来父子二人就“面如寒霜”了。
周遇之念圣旨的时候慢悠悠的,念完还对跪在地上的王长茂说了一通文绉绉的废话,借此表露出对他没有出城迎接的不满。随后更是一顿阴阳怪气,处处都表现得对幽州非常嫌弃,还说回京之后会“如实禀告陛下”云云。
这让本就不喜欢京城来人的幽州官员及将领们怒气上涌,暗暗咬牙。原本那些欣喜于他带着赏赐和新粮种前来的人,也收起了脸上的高兴表情,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而周冬冬年纪小,演技还没有周遇之那么收放自如。只好假装好奇,实则很想念小舅舅地看了他好几眼,然后就学着爹走到哪里都微扬起下巴。
但阴阳怪气的话他不会说,只好嫌弃点心不好吃。
——其实可好吃了,甜甜的香香的,还带着一股奶味!
想再吃一盘!
……
然后就吃到了呀,晚上跟爹乔装打扮来到王家后,周冬冬就发现桌子上放着的点心都是自己爱吃的,香气都跑到他的鼻子里去了。
小舅舅还说:“下午在前头衙门的时候,看到你喜欢吃这种奶味点心,于是我就让厨子多做了几盘,冬冬你尝尝味对不对。”
“若是不喜欢家里厨子做的,小舅舅就把下午那个厨子请回来。”
周冬冬尝了一口,发现一样好吃。
“多谢小舅舅!”
“我也有给外祖母、小舅舅你们带礼物哦。”
吃饱喝足,礼物也分完了之后,周冬冬被外祖母搂着说话,和表哥表姐们一起玩,而周遇之则和王长茂到书房商讨正事。
王长茂迫不及待地问道:“太孙是怎么回事?”
立太孙的事情传来之后,他与幽州的几位同僚也商讨过此事,几人虽然意见不一,但谁都觉得晋王孙,年仅六岁的赵烨是最不可能的。因为晋王是陛下的叔辈,而且赵烨最年幼,也没有什么贤名,所有人都觉得他就是个凑数的。
是以旨意传出后,大家颇为惊讶。
王长茂亦是如此,储君的人选非同小可,关乎江山社稷,也关乎幽州百姓们的将来,若不是周遇之前来幽州,他都要找个机会回京询问了。
周遇之并没有隐瞒的打算,将寿陵发生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最后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赵烨殿下与废太子赵熙一样,都与早逝的孝睿太子有几分相似。”
“陛下甚爱之。”
“这……!”王长茂脸色变了,自古以来立储有立嫡的、立长的、立贤的,若非帝王偏爱,往往不会立幼。而一旦立幼,尤其是眼下这种情况,从宗室中挑选了一个年幼、身后无强势力支持、本身也才华不显的储君,那离朝廷动荡也不远了。
王长茂狠狠地捶了下桌子,“这太荒谬了!”
陛下如此作为,只凭借着长相相似,就将江山社稷托付,而且还是连续两次!他将朝廷、将百姓置于何地?难道他看不到未来的一二十年,朝廷都会动荡不休吗?!
这和昏君有什么区别?!
和愤怒的王长茂不同,周遇之慢悠悠地喝着茶。
在御前多年的他,对这个结果没有太多惊讶,而且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多少诧异、震惊、痛恨等情绪都已消耗了个干净。
他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给冬冬招来强援。
所以等王长茂发泄完,整个人都显得颓丧之后,周遇之道:“将军你是冬冬的亲舅舅,是他在世间仅有的几位亲人之一,那有些话我便直说了。”
王长茂坐直,拱手道:“督主但说无妨!”
周遇之便直接说了,“将军要早做打算。”
“陛下年事已高,将来,”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将来太孙登基,恐怕年龄不会太大。‘主弱国疑’乃千古定律,一场乱事不可避免。而将军手握幽州几十万大军,军饷和粮草都依赖于朝廷,想要置身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王长茂所担心的。
他诚恳问道:“你的打算如何?”
“静观其变,”周遇之从袖口取出了一叠银票,表情平静地递了过去,然后道:“不管是谁掌权,东厂和幽州军都有大用,是以将军静观其变即可。这里是一百万两的银票,加上我带来的新粮种,幽州可自足矣。”
王长茂看了看银票,又看了看对面素有贪财之名的东厂督主,眉头皱了起来。
若不是确定对方是个太监,而且又是自家外甥的亲叔叔,他都要以为周遇之是代谁来做说客的了。
谨慎起见,他强调了一句:“幽州军只为百姓而战!”
周遇之笑得意味深长:“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