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2/2)
“你看看他,你看看他的样子,是不是很眼熟?”
周遇之默不作声地抖开画轴,然后仔细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他眉头微皱。
“他看起来很像赵熙,不对,”周遇之一惊,猛地擡头望向了闻人二,“赵熙就像是他长大后的模样!”不是十分像,但有两三分。
这一瞬间,许多以前并不明白的事豁然开朗。
比如赵熙才学平平,于政事上的表现也并不突出,为人还有不小的瑕疵,最关键的还不是陛下的亲儿子,但为何是他登上了太子之位?
又比如赵熙敢私会朝臣,并且说出了那般大逆不道的话。那不臣之心的兴起、成长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为何陛下以前并没有出手弹压?
在今天之前,周遇之认为是前任东厂督主给赵熙做了掩饰,所以他们一个暴毙,一个在自己上位后很快露出马脚。但现在看来,恐怕更多的是陛下自己并不在意,直到赵熙想要‘改弦易辙’、‘鸠占鹊巢’,才激起了他的雷霆之怒。
“哈哈哈——”
闻人二大笑了起来,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你也看出来了啊,是不是很可笑?”
“堂堂,”他含糊了一下,没有说出“天子”这个词,而是道:“这样大的一件事,本该慎之又慎,结果却如此儿戏。只因为那人长得像他死去的亲儿子,就毫不犹豫地将江山社稷托付,也不管他能否胜任。”
“明明,明明宗室里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
闻人二呵呵笑着,“但不管我爹和当时的几位阁老如何劝说,如何用史例证实‘主弱臣强’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依旧固执己见,顽固不宁。”
“只因为赵熙长得像他儿子!”
“如此,又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地?!”
周遇之并没有跟着闻人二同仇敌忾,他仔细地看着画轴,心中对天佑帝的选择并不意外。
因为久在御前的他知道,天佑帝就是那样的一个人——资质普通,并没有雄才大略,但也并不笨。
朝廷至今都没发生什么事,没有人揭竿而起,也没有出现挟天子而令天下的权臣,一方面得益于前面几朝的积累以及先帝选择的托孤人选比如闻人太傅,另一方面不管是首辅刘廉,还是他这个东厂督主,都是天佑帝一手提拔上来的。
陛下已经做了三十七年的皇帝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里,足够他将朝廷修剪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也足够他选择自己喜欢的“太子”,亦或者是“太孙”。
想到悬而未决的“太孙”,周遇之缓慢且小心翼翼地将画有孝睿太子的画轴收了起来,然后问道:“这就是你这些日子,时常观察几位王孙的原因?”
“不然呢?”
闻人二又打了个酒嗝,挥了挥手道:“之前你问我为什么要给你儿子做夫子的时候,不是好奇我怎么不去考科举吗?”
“凭我爹的余荫,我并不愁一个好前程。”
“但你说,你说这个……”
他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抢过周遇之手里还没系上绳索的画轴就往地上一扔,画轴在地面上散开,露出了孝睿太子扭曲的半张脸。然后闻人二指着画轴道:“就靠这样选出来的储君,如何值得我效忠?”
“那几位王孙你也看到了,眼睛,他的眼睛是不是和画上面的人很像?给那样的一位储君效忠,我还不如做一辈子的夫子!”
“你儿子可比他聪明多了!”
确实……
周遇之想到闻人二提及的某位王孙,心想你拿冬冬和他相比,那真是辱没冬冬了。别的不说,就胆识而言,他拍马都赶不上自己儿子。
不过这个“太孙”的人选,还真是出乎人意料啊。
但这种话他当然不会和闻人二说。
于是他弯腰将画轴拾起,然后再仔细地卷回原状,并道:“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为了我们父子以及闻人家满门上下的安危,你就莫要让第三人知晓了。”
至于今天的对话会不会传出去,周遇之倒是不担心,因为能被他留在住处的侍候的,都是心腹中的心腹。哪怕他明天就谋反,这院子里的仆从都会拿起刀剑追随。
听到这话,闻人二显得有些颓然,“……知道了,我还不想死。”
若不是借着酒意,这些话他连兄长都不会说。
……
周遇之拿走了画轴。
然后他以轻快的脚步走出了闻人二弥漫了酒气的屋子,并吩咐人入内看顾但不要再往屋子里送酒了,免得里面的人喝太多出事。
但当他朝着另外一边走去,准备去看看儿子的时候,就看到周冬冬和尚寅两个人正朝着这边走来,两人的小厮紧跟其后且手里还拿着东西。
周遇之停下脚步问道:“你们要去哪儿?”
“爹你回来了!”
周冬冬快跑上来,有些担心地道:“闻人叔叔好像是心情不好,他喝了好多好多酒啊,酒喝多了伤身体,所以我和尚寅去提了醒酒汤哦。”
尚寅也跟着跑了过来,点头,“是啊,是冬冬想的主意。”
周遇之:“……让下人去送吧,你闻人叔叔睡着了。”要不干脆不要让人照顾那个酒鬼了,月俸也减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