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2/2)
这时候就要找大人啊!
周冬冬扭头看向旁边的“大人”,“闻人叔叔,我们应该去喊谁来帮忙啊?喊我爹可不可以?”
但闻人二没有回应,此时的他目光幽深地望着那四位王孙,脸上没有了平时常见的笑容,口中还低喃着:“……担不起事、自卑、胆大、怯弱……”说着说着,他的脸上就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显然四位王孙的表现很不符合他的预期。
“……闻人叔叔?”
周冬冬又问了一次,见对方还是没有回应,于是对跟在自己身边的顺子道:“你快去告诉爹,王孙不能出事的,不然爹就要被罚了。”毕竟出发前爹说过了,他是这次的大总管,负责很多事情非常忙。
顺子弯腰,“小少爷您放心,小的刚刚就让人递消息给督主了。”
他也是在东厂待过的,自然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所以刚刚一看清楚打架的人是谁,顺子就让人去通知督主了,而他则守在小少爷身边,不让小少爷掺和进去,好在小少爷也没有这个想法。
果然没过多久,便有一个御前太监带着人匆匆赶来,然后将互相谩骂的两位王孙赵朗和赵澹,以及努力劝阻但不得的赵昶,缩在一旁担忧害怕的赵烨带走了。
人一走,周围便开始窃窃私语。
……
御前
天佑帝、惠妃、两位王孙的父母都来了。
平西郡王妃一见儿子赵澹,顿时就搂过去哭了起来,“我的儿啊,你怎么被人打成了这样。看看你肿起来的脸,还有你这身衣裳,这是用惠妃娘娘赐下的料子做的呀,今儿刚刚上身,怎么就成这样了!”
她拉着儿子来到天佑帝和惠妃身边哭诉,“陛下,娘娘,你们要给澹儿做主啊,天可怜见的澹儿今年才七岁……”
此时另一个当事人赵朗的嫡母,样貌平凡的平宁郡王妃笔直地站着,眼帘低垂不为所动,就好像是没有听见平西郡王妃的话一样。
见状平西郡王狠狠地瞪了郡王妃一眼,也拉着紧咬着牙的赵朗走上前去,辩解道:“陛下,您看看朗儿,他也被打了啊!”
“您看看他的脸,再看看……”
他的眼睛在儿子身上扫来扫去,最后喜出望外地举高他的手道:“看看,陛下您看看他的这只手,朗儿的手都被咬出血了!”
“还是朗儿伤得比较重!”
“这是比谁伤得重的时候吗?”平西郡王愤怒地站了出来,“刚才孩子们没来的时候,回禀的人是怎么说的?”
“是你们家的朗儿先动的手,把我们家澹儿推倒在地!”
平西郡王深吸一口气,“论年纪,朗儿为长,做兄长的欺负弟弟。论尊卑,澹儿是我嫡子,是平西郡王府的世子,而朗儿只是一寻常宗室。”
“于情于理,他都不应该打我家澹儿!”
平宁郡王语塞,“你你你,你胡搅蛮缠你……”
“好了,”天佑帝摆摆手,有几分不耐烦地道:“吵什么,让他们自己说。你们都来说说是怎么回事,”他指着四位王孙道:“一个一个说。”
赵澹眼珠子一转,抢先说道:“回禀陛下,此事因澹儿先起,请让澹儿先说。”
天佑帝点点头。
然后赵澹便口齿伶俐地道:“昨晚母妃遣人送来了刚做好的新衣,澹儿很是欢喜,于是今日一早就起来了,准备去给陛下和娘娘,以及父王母妃请安。不过当时外头正在下雨,我出不了门,所以就在屋里无聊地转来转去。”
“后来雨停,澹儿就迫不及待地出门了,然后便在院门口遇到了朗王兄。”
“因为澹儿想要快些出门,所以就让朗王兄让一让路。”赵澹吸了吸鼻子道:“可是朗王兄不但不让路,还骂澹儿是蛮子。”
“父王说蛮子是骂人的话!”
“你胡说!”赵朗猛地擡起头,“是你先骂我娘的,是你先骂!”
赵澹辩解,“我没有骂平宁郡王妃娘娘。”
“不是,你不是骂母妃,是,是,”赵朗支吾着,然后一咬牙道:“你骂了我姨娘,如果不是你骂我姨娘,我是不会推你的!”
“你喊姨娘为娘?!”
平西郡王妃突然开口,然后目光在脸色涨红的赵朗及如木头人一般的平宁郡王妃身上转来转去,间儿再看一眼着急的平宁郡王。
“朗儿你怎能如此?”
她惊讶道:“你娘是郡王妃啊,你这样将郡王妃置于何地?”
这话一出,屋内人的目光便在平宁郡王夫妇俩身上游移。显然大家都很诧异赵朗好端端的一个王孙,怎么能犯这种错误。
平宁郡王妃如木头一般,不为所动。
而平宁郡王则脸色发白,擦了擦头上的汗道:“陛,陛下,不是这样的,朗儿他平时不是这个样子的。今天是一时情急,一时情急而已。”
平西郡王冷哼一声,“情急到认错娘?”
平宁郡王被数落得脸色涨红,显然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儿子在府里喊生母为‘娘’是一回事,在外面当着其他宗室的面喊又是另外一回事。前者无伤大雅,顶多就是落落王妃的颜面,但后者却会被人抓着不放。
想到这里,他又瞪了自己的王妃一眼,觉得要不是她平时管教不严,又怎么会出现今日这样的事?此事闹到御前,那儿子的太孙之位就悬了啊!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
然后天佑帝又问了赵昶与赵烨,两人的表述一致,都是赵朗和赵澹发生口角,然后赵朗突然动手将赵澹推倒在地,赵澹不忿奋起反击。
赵昶还自责于不能劝阻两位王弟。
平西郡王妃听到此处又哭了起来,“陛下,娘娘,你们都听到了。不过是小儿口角,朗儿就将澹儿推倒在地,实在是过了些。”
“请陛下和娘娘给澹儿做主!”
而此时坐在天佑帝身侧旁听的惠妃开口了:“陛下,臣妾听了这么久,算是听明白了。这两个孩子啊一个出门心切,一个心思太重,这才导致了这场口角。”
“两个人都有错,但也没什么大错。”
她看向了天佑帝道:“依臣妾看,不如让他们罚抄《孝经》。朗儿动手在先,又不敬嫡母,便让他抄两遍,澹儿嘛就抄一遍。一来是小惩大诫,二来也让他们两个长长记性,以后知道兄弟和睦,孝顺长辈。”
“陛下,您觉得如何?”
天佑帝揉了揉额头,无所谓地道:“就依爱妃所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