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2/2)
“既已如此,您不得不信我。因为除了我,江城也没有其他变数了。”
凝画腰背挺得很直,赵明从未在如此小的姑娘身上看到过这样的气度,有那么几瞬间竟深深将他撼住。
听闻最后一句话,这位久居城主管家高位的老人,终于塌下了脊梁骨。
是啊,江城都已经这样了,还能再有什么更坏的结果吗?他哪还有什么资格不信任别人。
赵明颤巍巍放下信纸,终于详细和凝画说起了他管家的身份和安城的现状。
江城没有固定的盐商商号,从前就是盐贩子去旁处进货过来卖。盐价飞涨后,盐同时也跟着稀缺起来。旁处自个儿都不够用,更不会出口他城。
所以这场盐灾一经发生,就像掐住了江城的喉咙,一口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正如他们猜测,随着百姓陆续逃出城,去往其他城寻求活下去的办法,城中富足人家都赶趟地迁往形势还算好的京城。甚至连城主都觉无力回天,瞧朝廷也一直对江城不问不顾,于是死心抛下了江城,回了老家。
可以说这座城除了还在坚守的他和几个也不愿奔波的洒扫婆子,已经没人了。
连城主都出走这事是凝画没有想到的,她沉吟片刻,随后道:“江城的粮仓可还充余?”
赵明点头:“没有盐,大家都没有吃饭的欲望,开仓放粮也于事无补。遂粮仓还是充余的。”
凝画松了口气,她最担心的问题便是粮食问题。
千翠澜同她说过,江城地饶,有大片大片良田,这是别城曾经羡慕不已的地方。
可盐灾爆发后,人不吃盐,没力气做农活,许多良田都被荒废。进城之前,凝画路过几处庄子,那里的田地上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农作物,而是一丛一丛的野花野草。
就算她有盐,没有粮食,人还是活不了。
“那便好。”凝画看向赵明,郑重道:“百姓两日后就将达到江城,那日,我需要管家您开仓放粮,而我也会履行承诺,给百姓发盐。”
后面两日凝画几人便暂住在了城主府。
流民回归当日。
凝画在城门口支了两张大桌子,身后是堆积起来的盐罐和粮食。
流民队伍的前面,是四名强壮的安城正规守卫军,后面队伍的两侧是衙门里的衙役。有着他们的镇压,手无寸铁的流民也不敢再有什么动作。
待靠近城门,他们终于看到了城墙下站立的四人,他们静静凝视着流民队伍,仿佛等待已久。
人不是最新奇的,他们身后的堆积起来的陶罐才最引人注目,实在是因为那陶罐与从前盐铺里盛盐的罐子太像。
将流民送回城下,守卫军与衙役们就该回去了。只是在江城瞧见了熟悉的脸庞,他们不禁上前,和凝画打了个招呼。
“凝掌柜?你怎在此?”
“当然是来做生意啦。”凝画作轻快道。
“来这做生意?”众人不禁疑惑,争先恐后问道:“那你不在安城开食肆了吗?以后吃不到你做的新菜了?这江城有什么好的?还是回安城继续做生意吧!”
凝画被围得水泄不通,南陌闯进来,怒瞪着其他人,才将他们暂时唬住。
凝画一一解释道:“安城食肆依旧开张,我也还是那里的大掌柜,只是暂时不在那里干活了。不过大家放心,不管是新菜式还是新甜点的制作方法,我都有传授于现任的掌柜和伙计,你们还是能够吃到的!”
“至于来江城……我自有我的考量,而且……”凝画突然放低声音,凑近他们道:“江城百姓能安定下来,安城也可免遭流民侵扰。”
守卫和衙役们不知凝画考量,他们只知道凝掌柜人美心善,开食肆,设低价,让大伙儿不仅能够吃饱饭,还能吃好饭,她说能把江城百姓安定下来,他们竟出奇地就信任她的话。
况且流民的确是困扰大家的问题,若能一劳永逸,何乐而不为。
听说凝画要在这里发放粮食和盐给百姓,他们主动提出留下来帮她一道。
至于其中有人问起这盐是从何而来,凝画只道是想办法从旁处弄来,其中细枝末节就靠他们自己发挥想象补充了。
总共分为两处,凝画、李氏负责盐,赵明、南陌负责粮食。两边各有三名衙役,一名起震慑作用,两名负责搬运,而凝画他们则负责执笔统计姓名。
其余衙役和守卫维持秩序,防止骚乱。
江城百姓被分成了两个纵队,他们哪知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只是不满为何已经到了江城,这些衙役还不离开。
他们当然不愿意乖乖留在江城内,安城留不得,还不准他们去别的城试试么?
“第一排两个人——过来。”
凝画这边的衙役一声喊,队伍之首的两人面面相觑,最后在守卫的催促下,不安地来到凝画和李氏面前。
“叫什么?”
“刘大壮。”“齐小年。”
“之前的营生?”
“我是瓦匠。”“我在家种田。”
凝画快速记录下两人信息,扬头和善地笑道:“马上我们会给你们每人发一罐盐和一个月的粮食,不用花钱,只有一个要求,请你们以后继续你们的营生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