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雨中故人 他们说着从怀里摸出……(1/2)
第86章雨中故人他们说着从怀里摸出……
他们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封染血的信还有一堆令牌等信物,“谢大人派我等赶回来,除了通知水师大营的人赶紧撤退在岸边布好防线外,就是将水师大营的兵符交给江大人您,岸上剩下的水师和闽南的十五个卫所的官兵,都听从您的调遣。”
江淮接过那一堆东西,脸色难看地站在原地,腥咸海风呼呼作响,拍在她的脸上,似要往脑子里钻一样。
其他人赶紧跑来抓着江淮的胳膊,连拖带拽地把她拉上了船,一行人火速逃回了岸上。
诸位大人知道江淮和江谨言情深义重,都安慰她,谢大人是朝廷重臣,身负皇命,倭国那是拿他当人质和大兴谈条件,肯定不敢动他的。
只要和倭寇达成协议,谢大人定能安然归来。
江淮手里拿着那封沾血的书信翻来覆去地看着没说话,信是匆忙之间写就的,只寥寥数语,和那几个水师告诉她的一样,江谨言这是将自己的任务和职权都托付给了她。
众人回到岸上的府衙后紧急开会商议如何解救被困倭寇手里的诸位将士,有人主张打,有人主张等倭寇提条件,先言和,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
而那出征的数万大兴水师和几十艘战船,真如泥牛入海一般,一去不回再无音讯了。
随后的几日里,整个闽南都流传起一个消息来,便是大兴水师战败了,倭寇很快就要打上岸了!
在几十年前,闽南尚不开化,土地富饶,海产丰富,但多瘴气鼠蚁,百姓们皆靠海而生,闲时再种种地,日子虽不好过,但也得温饱。
此地离京城甚远,与中原一带又隔着数不清的大山,哪怕北方兵强马壮,也鞭长莫及,那些倭寇上岸作乱的时候,本地的百姓和官府根本抵抗不了。
哪怕是近些年朝廷派来了很多的兵马,建起了闽南水师大营,但在百姓的心中,倭寇仍然随时都可能上岸来烧杀抢掠,自己人是打不过倭寇的。
这下连闽南水师都战败了,连京城派来的大臣都被倭寇活捉了,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哪里还有抵抗的余力,不若收拾行李赶紧携家带口逃命去也!
一时间,闽南地区人人自危,百姓皆开始往中原地区逃难而去,仿若真有大难将要来临。
闽南夏季多海上来的妖风,厉害的时候能将屋顶和马车都掀飞,在这种时候刮起妖风来,无异于“天生异象”,将暴风雨将至的气氛烘托得十成十。
闽南布政使司送出八百里加急的密信前往京t城,请求朝廷的决断和增援,卫所的士兵们也枕戈待旦,等着倭寇上岸来。
除此之外,想要逃离闽南的百姓皆被官府拦了下来,硬是要逃走的,还被以闹事的罪名抓进了大牢里,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愈发惶恐不安。
然而没过几天,闽南却又流传起一则从前未曾听人说起过的传言,那便是闽南将要迎来一场大灾难,只有海神之女转世才能拯救沿海一带的百姓们,后面越传越玄乎,连这海神之女的名字都编得有模有样了,道是姓和名都带水,生于高山上,却在危难之时顺水而下来到东南沿海拯救黎民百姓。
一传十十传百,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越来越多的百姓真信了传言,甚至开始在家里供奉海神之女,祈求海神庇护。
江淮尚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她正和闽南几大卫所的守将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布置海防以及营救江谨言和一众水师的事。
一想到江谨言落在了倭寇手里她就冷静不下来,本地官员们一副提寇色变,畏手畏脚,唯恐激怒了倭寇的样子更叫人生气。
主张主动出击的官员占少数,主张等待朝廷派人来主持大局的占多数。
江淮只能派人私底下去打探情况,但倭国和闽南隔着重洋,整个倭国如被封锁了一般,探子根本带回不了任何有用的消息。
她也不敢贸然行动,只能一边派人继续去打探,一边反复在沙盘和地图上推演着营救方案。
这一等就是半月,朝廷终于来人了。
其实说来也奇怪,若是从闽南送信回京城,京城再派人来,就算快马加鞭日夜不休,一来一回也不可能只用半个月。
江淮也没心思细想,赶紧跑去城外迎接。
在闽南待了这么久,水土不服又殚精竭虑,让她在西北养得壮实不少的身体都变得瘦弱了一圈,眼底还顶着一片乌青,官服套在身上都空荡荡的。
江潮给她撑着伞,一众地方官员们也紧随其后,只见烟雨蒙蒙之间,有一大批人马快马加鞭而来,马背上的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江淮定眼一看,竟瞧出几分熟悉来。
待人到了眼前后,双方互相行礼,早已等候多时的闽南官员赶紧将人迎去驿站歇息。
为首的陌生官员江淮不认识,但跟在后面的两个年轻男子却紧盯着她,冲她大步走了过来。
江淮尚未反应过来,只听其中一人大声叫道:“淮弟!”
江淮一怔,嘴一哆嗦,顿了顿才不确定道:“傅……子川?!”
傅子川一把将头顶的斗笠摘了交给随从,抹了把湿透的额发,朗声笑道:“淮弟!是我啊!”
他身后那人也紧随其后,叫道:“二哥!”
斗笠一摘,赫然是一张同江淮有几分相似的面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